深化两项制度改革培养企业创新人才

根据集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会”的部署,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推动所属企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30条》,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事分配制度,加快我社的发展步伐,实现我社跨越式发展,明确“完善三个机制,打造两支队伍”的改革目标,我社于2014年开展了“两项制度”改革工作。下面就从我社的特色制度“导师制”和“首席专家制”两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导师制助力新职工走好职场第一步

(一)建立导师制的缘由

在做出版的过程中,人才匮乏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老同志缺乏创意,新同志缺少骨干的现象比较突出。针对这种情况,从2008年起,大百科社提出了导师指导制度。宋代教育家程颐曾说:“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本着德才兼备的原则,我们选拔本社一些品牌创始人、出版专家,某一领域的掌门人以及首席编辑等作为导师;学生则是所有新入职的员工。

使新入职员工能尽快、平稳地走好从校园跨入社会这一关,从学生转变成合格的职业人、百科人是导师的首要任务。因此,导师要对学生进行企业使命、“大百科精神”、职业道德与员工素养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出版业务的指导还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导师要带领学生完成一个出版项目,对学生进行从项目策划到出版、编辑、发行、营销和宣传的全面指导;二是指导学生完成一项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研究课题的拟定均是紧密结合出版社发展的相关工作,尤其关注发展的新领域、新问题。出版业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行业,我们希望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导师迅速把学生带起来。

(二)导师制的探索创新

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非常注重制度的创新。今年,根据新的形式和实际工作需要,我们在原有单一指定导师“一对一”指导的基础上,新增“导师团”与“双导师”指导制度。新导师指导制度主要是针对规模迅速扩大的部门,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及市场营销部等。“导师团”指导将遵循“集体指导,差异培养”的原则,根据新职工的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双导师”指导将采用聘请外部专家与我社专家共同教学的方式进行指导。导师制新举措的推出是我社在出版业数字化大背景下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将在三版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导师制的作用不仅在于帮助新职工更快地完成角色转变,更重要的是对百科精神和百科优良文化传统的传承。

(三)导师制成效显著

导师制实行近七来,已有79位学员进入导师制体系,其中36位已成功毕业。今年加入导师制的新学员有43位,三分之一是三版工作人员。这些年来,我们有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为年轻人创造、搭建工作平台,在干中学习锻炼。将年轻编辑调整到关系我社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工程三版项目的重要岗位上,通过退休编辑言传百科精神和百科编撰能力,导师和资深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身教项目管理和实操能力,在编辑团队中形成传帮带机制和答疑解惑机制,培养年轻编辑的综合能力,加速年轻编辑的全面成长。比如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入社不到两年的年轻编辑刘颖颖,在承担语言文字学科编辑工作的同时,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逐步开发并完善了“版权管理系统”、“作者库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为三版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数字管理工具,获得了专家和同事的认可。

第二,使命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美术设计中心被誉为最具创新精神的团队,员工刘嘉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是大雁团队》。她在文章中表示:通过编百科全书了解到大雁的习性,大雁往南飞时组成v字队形,这是因为头雁煽动双翅掀起强大气流能够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上升的动力,减少阻力节省体力。而头雁是不断、频繁地变换的,因为这个位置比较辛苦。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大雁增加70%以上的飞行距离。在大雁的团队中,要是有大雁生病或受伤,就会有两只大雁自动留下来照顾它,直至它痊愈或者死去,这两只大雁才会重新出发追赶自己的队伍。刘嘉从中领悟到团队精神有三点:一是有共同方向和群体意识的人们更容易取得成功;二是留在团队里面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三是对理想不放弃,对伙伴不抛弃。

通过导师制的指导学习和锻炼,新员工迅速成长起来,他们领会了合作、协作的意义,他们有灵活的思维、开阔的视野、良好的使命感,这样的年轻人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二、首席专家机制带动社重点产品的运作

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综合考虑人才的能力开发、发现使用、优化配置等,是创新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百科从2007年起建立“首席专家”制度,以期在干部职务晋升之外,为专业人员探索一条较为合理、有吸引力的成长通道,拓宽专业人员的发展空间;培养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凸显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我社的崇高地位,正确引导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带动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转型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目前我社有七位首席专家活跃在工作岗位上。

(一)首席专家制度的主要内容

1.选拔程序:社委会根据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设计“首席”配置的领域、主要目标和任务等。“首席”候选人采取推荐、自荐,再评聘、公示后上岗。“首席”的任职条件、职责、权限、评聘及考核公开透明。

2.任职资质:高级职称;扎实的学术素养、丰富的出版专业经验、较强的策划、实施能力;和学术界良好的沟通能力;企业核心价值、文化理念的认同和契合。

3.职责职权:参与重要发展规划、重大项目、重要选题出版的咨询、论证,为决策提出建议;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发挥领军作用,制定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自主研发、策划并组织实施有显著效益的品牌出版物、重点项目等;研究思考,撰写发表出版专业论文。

4.考核评价:每年度对其履行职责、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荣誉表彰上和其劳动业绩成果充分挂钩,不仅要让优秀专业人才有位子,还要让他们有“票子”、有“面子”。

(二)深化首席专家机制,建立“一带一”新格局

为贯彻落实集团“两项制度”改革精神,我社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创新首席专家制。

1.深化首席专家后备人才选拔机制

加强首席专家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从现有中青年人才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带头人。同时,对退休的首席专家,也采取返聘的方式,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2.扩大首席专家制度的推行范围

进一步扩大首席专家制度实施面,原则上在所有条件具备且工作需要的部门推行首席专家制度。

3.加大首席专家的职能范围

首席专家职能的范围由负责部门产品扩展到负责全社重点产品线、重大项目和工程以及重点品牌的推广,深化“一个首席专家带动一个大项目”机制,形成“一带一”新格局。鼓励首席专家参与重要发展规划、重大项目、重要选题出版的咨询、论证,为决策提出建议;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发挥领军作用,制定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自主研发、策划并组织实施有显著效益的品牌出版物、重点项目等;研究思考,撰写发表出版专业论文。

(三)人尽其才,成效显现

多年来,“首席专家”在岗位上发挥所长,潜心钻研,为打造核心品牌和重点项目,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升,业务不断精进,影响日益扩展。

“特立独行”:首席编辑李玉莲

李玉莲是学术著作分社的首席编辑。文学博士,专业能力很强,但个性也十分突出,对待工作绝对是“较真”的人,批评起人来决不留情。李玉莲的特点是专业能力强,乐于钻研学术,和学术界有广泛的联系,手里掌握着一流的作者队伍和资源。因此,经过和社里协商,她竞聘到学术著作分社担任首席编辑。到那之后,短短的时间内就打开了工作局面。她自己说,现在很热爱自己的岗位,也很享受这份工作。一个编辑,如果能在工作上得到享受,那么她能创造的价值是巨大的。她策划、责编的《文渊图华》系列,是百科社在大众阅读领域的成功突破,获奖、销售俱佳,其在此项目上的付出真正可以称得上呕心沥血。《黄慕兰自传》一书获得新华网和中国图书商报主板的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她的学术功底和对工作的认真劲儿,赢得了学术界的认可和赞扬。

“醉心技术”:首席工程师田野

他积极参与三版编纂平台的建设,负责前期的文档准备、调研和落实工作,参与了编纂平台项目的开发、维护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包括云因信息系统的维护、百科术语数据库的系统的建设、百科在线系统的运营维护等。2014年他完成了多项三版编纂平台的招标文件起草工作,按期执行了版权保护项目,并获得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项目资金40余万。三版编纂平台基础云平台硬件设备基本到位、上架,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

首席制度的推行,优化了百科人才成长环境,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在员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首席在出版社上下已经形成了在政治上有地位、舆论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的良好局面。首席制度不仅为百科培养了一批业务领军人物,更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导师制和“首席专家”制度的建立和创新,是贯彻“两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我社实现“完善三个机制,打造两支队伍”改革目标的必要保障,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新型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关键路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续前行。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