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王刚作客德国使馆学校 读书会别开生面引思考

位于北京亮马桥附近的德国使馆学校在6月16日迎来了第二位中国作家——王刚。当晚举办的《英格力士》中、德文读书会活动,以德国传统的朗诵会的方式进行——在一个宽敞的大厅,由中国作家王刚和德国作家柯立思先后朗读中、德文书中以“英文字典”为线索勾连的3个片段,并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让观众重温了这部心理成长小说的精彩情节。

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任龚迎新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在活动一开场,与王刚的一段问答式对话,让观众对这部作品和这位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英格力士》2004年出版后获得多项大奖,于2008年入选茅盾文学奖,入选词这样写道,该书描述了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少男少女遇到了殉教士一样的英语老师,他的仁慈与优雅感染了他的学生刘爱,使他对英格力士情有独钟,共同经历了一段曲折而令人心酸的人生。

王刚生于新疆石河子,一岁后父母到乌鲁木齐工作,他自小跟着保姆长大,在乌鲁木齐读中学时,来了一位英语老师。因此《英格力士》小说中这位英语老师和一些学生的名字与他中学时老师和同学的名字都一样。12岁时,爸爸给他买了一支长笛,他吹过德彪西和莫扎特的作品,这使他对文学和诗歌开始产生兴趣。在部队当兵吹长笛后,27岁时他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后又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与莫言、余华、迟子建等文学大腕同窗。王刚表示,上大学时他已经读过很多书,写过许多小说,是带着问题上大学的。这种学院式教育,帮助他系统地梳理了历代作家和作品,颇为受益。做过房地产、经过商后,他发现文学具有慰藉心灵的强大力量,于是决定重回写作,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中国作家的作品在西方国家难以受到读者喜欢,其中有价值观问题,有篇幅过长的问题,也可能有诚实的问题,国外的译者常常对他说,有的作家他们自己不喜欢,就不愿翻译,因此,王刚表示,戏剧冲突和文学语言对作家来说的确很重要,但以上这些因素也同样重要。

写过电影剧本,凭《英格力士》一举成名的王刚,今年2月曾应邀赴德,参加在不莱梅、法兰克福等6个城市举办的《英格力士》德文版巡回宣传活动。至今该小说已被翻译成英、法、意等10余个语种出版。据悉,《王刚散文集》近日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