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 在师承中延续中华文化魂

书画择人装裱,就像美玉之选良工。“七分书画三分裱”,装裱让中国书画锦上添花,让无数书画瑰宝流传至今。荣宝斋的装裱是北派装裱——“京裱”最集中的体现,秉承了传统技艺,不仅制作精良,用料选材也极为考究,宣纸、锦、绫、绢等用料都是优选厂家特供,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并在装裱形式、风格和技法方面拓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也正是如此,很多著名书画家都亲点荣宝斋为其进行装裱,而荣宝斋“诚信为本、荣宝为名”的理念,也让人们放心将自己珍爱的书画拿到荣宝斋。

荣宝斋的装裱车间,不仅承担着难以计数的新旧书画的日常装裱工作,还在努力拯救抢修毁损十分严重的古代经典书画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经荣宝斋修复的损坏程度不一的历代名人书画,数以千计,隐身在书画作品身后的著名装裱大师张贵桐、王家瑞、冯鹏生、刘焕章、王辛敬等,都是钻研装裱和修复技艺几十年的专家,他们埋头苦干,不断突破,把中国装裱艺术推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我18岁就来荣宝斋了,那会子,每天八点上班,我七点就到,把一排案子擦干净,十几把壶灌满开水,屋子打扫干净,踏实等师傅来。”当年的少年学徒如今已成长为荣宝斋装裱修复中心主任,张立民忆及自己的学艺经历,除了怀念向诸位名师学艺、满满师徒情谊的时光,还感慨荣宝斋培养一名成熟装裱修复技师的不易。

在荣宝斋装裱修复车间,技师们身影忙碌,却安静有序。张立民介绍说:“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的传承一直靠师承制,由师傅口传心授,但这门技艺学习难度大,师傅领进门,能否出山,还要靠技师学习的悟性和不断学习的勤奋。三年学徒期只能练基本功裱新画;有八九年功力,才能揭裱旧画;修复明清古旧画,则至少需要15年以上工龄;修复残破古旧画,则更需几十年乃至毕生功力。”

据介绍,在荣宝斋,以装裱一幅普通中堂为例,从托心开始至完成,需要17道工序,依次为:托心、方裁、拉配镶料、镶嵌、四裁、转边、粘串、配背、扶活、砑光、批串、配杆、钉绦圈、包头、上杆、系绦封箍、扎带。这是一般新的书画装裱的普通做法,其他的装裱形式还有对联、条屏、镜镶片、横披、册页、手卷、碑帖等。每一种,都见功力;每一类,都须几年养成;也正是如此,装裱和修复全才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更为难得,也是难题。

为了做好这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工作,荣宝斋主动将其装裱与修复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第二批非遗申请中被批准。荣宝斋还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保护计划,如加强师承和人才培养;成立以专家为主的攻关小组,带动后继人才;开展对这一技艺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对相关资料展开全方面整理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薪火相传,做好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