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国出版集团组织召开“中版好书2015年度榜复评会”,《抗日战争》《火印》《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晚明大变局》《丁玲传》等25种图书入选。
“中版好书”2015年度榜的评选历时近两个月,分为初评与复评两个环节。初评书单以2015年“中版好书榜”1-6期上榜图书为基础并增补部分图书形成,初评委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近20家出版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构成,经过初评,50种图书进入复评书单。复评环节邀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止庵、谢玺璋、刘苏里等书评人,央视《读书》栏目制片人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京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多家媒体总编辑或书评版主编共20人担任评委。复评委首先听取各社对入选图书的介绍,然后进行现场评议并投票,最终25种图书进入“中版好书”2015年度榜单。
在评议过程中,评委们对中国出版集团的图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整体学术水平高、内容品质好,最终评出的25种好书更是彰显出“中版好书”的品质,代表了中国出版集团的水平。
“中版好书”寄语
拥有“中版好书”,拥抱“书”式生活。 ——马国仓
中版好书,中国出版高原上的高峰。 ——解玺璋
读书的道路通向中版集团。 ——杨平
中版好书,展示当代中国文明高度。 ——蔡闯
高举高打,精益求精。 ——刘苏里
中版好书多,读者之福,阅读之幸。 ——绿茶
中国出版最核心、最具价值的品牌,希望中版好书能继续保持对中国当代公共文化生活的参与和推动。 ——涂志刚
让更多读者了解中版好书,使中国出版集团在行业内树立双效统一的典范。 ——蒋艳平
中版好书,品位高端、品质一流、品相时尚、品味值得。 ——伍旭升
附1:中版好书2015年度榜(25种)
主题出版
1.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陈来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该书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新著作。书中主要涉及两个主要问题:一、中华传统价值观,讨论其哲学基础、传承与发展,关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二、国学相关问题,关涉国学概念、流变,及其近代国学研究的发展、国学名家与大师。传统价值观与国学是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既是学术讨论的议题,亦是民众关注甚至投入热情的话题。
2. 抗日战争(1-3卷) 王树增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抗日战争》是一部庄严而宏大的纪实文学作品,以180万字恢宏的篇幅记述了这场战争。这部作品是一次全新写作,带来了阅读战争的全新体验。它对抗日战争进行了全新定位,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广大读者解读了中日之间发生如此持久战争的原因。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线索,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这场残酷战争带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3.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冯并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本书是自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构想一年多来,第一本对该战略进行系统论述的书籍,全面地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产生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及其深刻动因,展示了丝绸之路从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历史与现实特征,解析了“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合作的方向及其地缘构造,佐证了蕴含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巨大经济发展潜力,同时也揭示了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和阻碍,并提出中国追求世界和平发展的理念和决心。
4. 抗战歌选(1931-1945) 本社编辑部 人民音乐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1931至1945年期间的抗战歌曲373首,按照时间先后进行排序,且在每一年度中又按照同一音乐家的作品集中编排,以便于读者查阅使用。这373首抗战歌曲中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抗战歌曲,又包括了部分以往被人们所忽略的有传唱价值的抗战歌曲。本书资料翔实、品质精良,实用价值和史料价值很高。
文学艺术
5. 群山之巅 迟子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北方苍茫的龙山之翼,一个叫龙盏的小镇,屠夫辛七杂、能算生死的精灵“小仙”安雪儿、击毙犯人的法警安平、殡仪馆理容师李素贞、绣娘、金素袖等,一个个身世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在群山之巅各自的滚滚红尘中浮沉,爱与被爱,逃亡与复仇,他们在诡异与未知的命运中努力寻找出路;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努力活出人的尊严……
6. 丁玲传 李向东、王增如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本书引用了大量书信、文件、讲话等第一手资料,披露了不少前所未闻的新鲜史料、以极为详实的资料、饱满的笔触、细致描述了丁玲大起大落的非凡一生,是二位作者在充分的文献准备基础上,转向丁玲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也是他们十余年来研究丁玲的总结性著作。这部《丁玲传》,代表了当前国内丁玲研究的最新成果。
7. 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 毛溪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 年》以中国近现代工商业文化发展为背景,梳理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国经典的国产品牌,其中包括:工业设计博物馆实物收藏,近千件工业设计实物;十多个不同品类产品民间收藏博物馆;中国5代设计师群体的无私耕耘;从民国开始,大量珍贵手绘设计手稿;中国第一次系统采集的设计师和设计传承的口述采访资料。呈现中国百年来工业设计发展的脉络,推动中国工业设计的复兴与再创造。
8. 曲终人在 周大新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以一个省长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他在中国官场,从基层到省部级官员的履历。反映一个官员,坚持为官底线、坚持做人原则,坚持有所作为,所要面临的来自家庭、社会、朋友、爱人、同僚和下属等等的压力,讲述官之为官的艰难和操守,呼唤风清气正,呼唤刚健有为。是一本既充满了现实感,又充满了正能量的书。
9. 中国传统绘画史纲:画脉文心两征录 杜哲森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是一部详尽、专门的文人绘画史,是作者十年研究、写作的结晶。“画脉”着眼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沿革演变,“文心”则侧重从画家创作心路进行细微的解析。如此,则一外一内,客观、主观,作者从两条并行不悖的线路,交互探寻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
10. 祭语风中 次仁罗布 著 中译出版社
小说以两条线平行穿越,主线讲述西藏近五十多年来的历史变迁。通过主人公晋美旺扎从僧人到俗人身份的转换,描绘了西藏历史上的上层反动分子的武装叛乱、民主改革、中印自卫反击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用众多小人物命运的起伏,传达了藏族人的生死观、人生观,以及对苦难的理解与超越;小说的辅线重叙了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藏密大师米拉日巴的一生。通过两条线的交叉延伸,呈现藏族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和自我救赎的艰难过程。这是第一部藏族作家描写这段历史的长篇小说。
11. 何有此生:一个日本遗孤的回忆 [日]中岛幼八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生活书店
该书是作者中岛幼八的回忆录。中岛幼八,是一名“老日中”,即日本的日中友好活动家,曾作为日本遗孤在中国生活十五年。一岁即随父母来到中国东北牡丹江省宁安县。战后,他没有随亲生母亲返回日本,而是凭着自己的意愿,和中国的养父母一起,度过了典型的中国北方农村的童年生活。他的养母和养父都是勤劳淳朴的中国农民,这塑造了中岛幼八朴实坚毅的性格。十六岁回到日本后,中岛幼八凭着这种性格成功地适应了日本社会,并始终实践着自己终生为日中友好而努力的人生理想。
12. 中国书法章法研究 胡抗美 荣宝斋出版社
本书主要讲的是书法章法,如古今章法之区别,今日章法之特征,章法构成之规律等,也涉及到章法的定义、沿革、意义和方法。而该书内容的来源,大都是作者近些年的讲课稿、谈话记录和读书笔记等。作者认为,书法章法最能体现时代精神,书法章法离人们的心灵最近,同时,书法章法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可以进一步研究探索的最大空间。所以,此书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13. 忘记亲一下 幾米 著 现代出版社
《忘记亲一下》是一本充满童趣且绵长深厚的绘本,故事看似简单轻快,却灵动多样,极富想象力。通过梦境,表达出创作者对于环境、土地,以及生命的最真切关怀的故事。
学术文化
14. 新五代史(点校修订本) 〔宋〕欧阳修撰、〔宋〕徐无党注; 陈垣、柴德赓等点校;陈尚君等修订 中华书局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四月诏修《五代史》,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张瞻、刘兼、李穆、李九龄等七人同修,以范质《五代通录》作底本,并参考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各朝实录,至翌年闰十月甲子日成书,前后只用了一年。后因欧阳修《新五代史》,冠以“旧”史。记载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周世宗显德七年(960年)北宋灭后周。共150卷,含本纪61卷,列传77卷,志12卷,以五代断代为书。有《梁书》24卷,《唐书》50卷,《晋书》24卷,《汉书》11卷,《周书》22卷,志12卷。少数民族如契丹、吐蕃、回鹘、党项等则写入《世袭列传》、《僭伪列传》、《外国列传》。
15. 晚明大变局 樊树志 著 中华书局
樊树志先生是明史研究的泰斗,晚年尤着力治晚明史。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积淀,樊先生指出,中国历史到晚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局:由一个封闭的中国变为走向开放的中国;由一个思想僵化、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中国变为一个大胆怀疑与开放接纳的中国;由一个自认为天下中心的中国变为一个眼中、心中开始有世界的中国。《晚明大变局》正是他对这一观点的力证和阐述。书稿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晚明大变局:“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漩涡,江南市镇中多层次商品市场的高度成长,思想解放的浪潮,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及文人结社与言论带来的新气象。
16.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潘富俊 著 商务印书馆
作者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提及的每种植物,并考证当地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朝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概况,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同时分辨虚实,厘清作品的写实与想象。跟着作者的脚步,我们发现,只要稍微留心,古典文学中的植物常可在生活周遭发现,让我们一面亲近古典诗词,一面认识植物。
17. 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 [加]卜正民 著;潘敏 译 商务印书馆
《秩序的沦陷》为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著,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描述了日军残暴占领城市、试图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并分析地方头面人物与日伪政府的关系交织。“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借助对这种模糊行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战争时期城市秩序的维持,以及生活其间的个人的心态、处境与选择,以求揭示一个复杂的战时社会。
18.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李开元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八年间,秦崩、楚亡、汉兴一系列重大转折,使五百余年来的混战征伐归于安定。历史学家李开元在研究、细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结合文献史籍、出土文物,并实地踏查地上遗迹,揭示了一系列未解之谜。作者对史书记述的辩正和还原,尽可能地丰富了那段历史,使楚汉相争这出大戏更为惊心动魄。
19.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945-1991)(平装本12卷) 沈志华 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本书主要内容为:中苏两党两国高层领导之间会谈的俄方记录,苏方高层领导就中国问题对其内部的指示、批示,苏方各级各部门向其最高层提交的情报、汇报及对策建议、双方的通信、电报及未公开的互换文件等。时间跨度从1945年至1991年。有主编所做的研究性导论和编选者的考据、诠释。
20. 故宫营造 单士元 著 中华书局
本书属典雅文存系列。单士元是著名古代建筑史家,故宫前院长,自故宫建院之时起就服务于故宫达74年之久。本选题是在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单士元的《故宫史话》一书的基础上增加选篇而辑成。已经取得家属授权选编。
21. 1776:美国的诞生 [美] 戴维•麦卡洛 著;刘彤 译 商务印书馆
1776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关键一年,作者利用了众多的史料,对该年华盛顿率美军和英军战斗的历史做了生动细致的描述。这是一部严谨的历史著作,而历史事件本身的跌宕起伏,作者语言的流畅生动,使得本书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22. 京都古书店风景 苏枕书 著 中华书局
作为日本历史文化名城的京都,不仅风景迷人,古迹众多,散布于街衢的众多旧书店也往往令人留连忘返。自江户时代开始,京都的书肆就成为京都风雅的象征之一。其间历经沧桑,衰而复振,终于绵延不绝,滋养代代文风与学林。
作者以游学之便,一一寻访,搜罗掌故,渐渐和书店主人们由生分而熟络,写下一篇篇生动有味的随笔,记录书店的故事和那些可亲可爱的人情,感知岁月的流转在京都古书店留下的印迹。此外,书中穿插诸多关于京都历史文化与风土景物的描写,亦引人入胜。
23. 我们误判了中国 谷棣、谢戎彬著 华文出版社
《我们误判了中国》由《环球时报》记者全球采访,采访对象包括基辛格、福山、约瑟夫•奈、奈斯比特、布热津斯基等41位西方政要和智囊。本书所集结的文章反映了他们对西方种种“误解”的最新认识,也集中反映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现实与趋势的重新认知和判断。全书共分“深厚的文化价值观、新型的大国关系、独特的政党制度、成功的经济模式、中国式的和平崛起”五章。
少儿读物
24. 故宫里的大怪兽(1-3卷) 常怡 著 知识出版社
《故宫里的大怪兽》 的,推荐者不仅包括毕淑敏、曹文轩、沈石溪等著名童话作家、儿童教育家,也包括刘瑜、解玺璋、梁鸿等文化名人、评论家。本系列童话通过小学生李小雨在故宫捡到了一个神奇的宝石耳环而展开,由此,故宫里生活了几百年的怪兽们得以开口说话,并发生了许多惊险故事,作者通过故宫实际存在的这些“怪兽”,挖掘众多中国神话和文化传统资源,可谓古典味十足。
25. 火印 曹文轩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2015年5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火印》问世。《火印》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匹战马的传奇经历,构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火印》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北方草原为背景,但不同于一般抗战类作品,曹文轩拒绝了脸谱化、漫画化、公式化的倾向,注重从人性的角度对裹挟进战争中的中国人、日本人等进行思考和审视,发人深省。《火印》是一部文学艺术作品,而不是一份简单的反法西斯材料。你可以从书中读到作者对战争的思考,但绝不仅仅就是这些。
附2:中版好书2015年度榜复评委名单
评委会主任
谭 跃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
评委会副主任
王 涛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
评 委 (排名不分先后)
李 岩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樊希安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 平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
止 庵 作家、图书评论家
解玺璋 作家、图书评论家
刘苏里 万圣书园总经理
绿 茶 图书评论家
蒋艳平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 舫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
蔡 闯 《光明日报》评论部主任
马国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
王 玮 《中华读书报》总编辑
伍旭升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总编辑
李 潘 中央电视台《读书》制片人
涂志刚 《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
贺 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严 彬 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
张佳怡 新浪网读书频道主编
评委会办公室
主 任 李 岩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副主任 刘祚臣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