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樊希安:关于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我国总体经济形势稳中求进、稳中向好。但同时也存在压力很大,市场疲软,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中央提出的解决方案很多,其中一个方案就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般来说,都有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过去讲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如果是动力不足,就要从刺激消费上做文章。但事实上,现在大家都富裕了,兜里都有一些钱,可很多钱都放在银行里,你怎么刺激他也不拿出来。之所以不拿出来,除了刺激消费的力度不够以外,更主要的是供应方在产品匹配上出现了问题,一方面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供应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央提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调整,这个判断很准确,从供给侧发力,提供市场或者消费者更需要的产品,来解决市场乏力的问题,这是一剂良方。

我由此想到出版业,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合我们出版业。出版业现在每年出书47万种,出书的数量已经居全世界第一,号称出版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出版强国。目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我们出书品种很多,47万种;另一方面有很多读者感到在书店里买不到好书,或者说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有一些书到了书店以后根本没有上架就被退回来,业内叫“见光死”,还有的更严重,叫做“不见光死”,到书店以后没有打开包就退回来了,变成死库存。即便上了架的图书,在这47万种里,跟风炒作、重复出版、校对质量差、印制质量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

以去年为例,去年全国出版很多好书,像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抗日战争》,曹文轩的《火印》,中华书局的《重读抗战家书》,商务印书馆的《草木缘情》,三联书店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其他出版社也都出过一些好书,但是精品不多,精品不足,有高原无高峰。去年全国出版长篇小说六千部,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像迟子建的《群山之巅》,还有东西的《篡改的命》,陶纯的《一座营盘》等好书并不多见,大部分给人的印象不深刻。在去年的畅销书当中,最为畅销的是成人手绘涂色书《秘密花园》,后来还有很多跟风的手工涂色书,这类书在出版行业大行其道。应该说它通过涂色减轻人们的压力等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提升人的文化素质,提升精神层面的东西,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而且更何况还是一本引进版权的书,不是我们的原创。去年深圳十大好书评选,十本当中有六本是国外版权,这也从某一方面说明我国原创图书创新不足的问题。中国出版集团这些年提出狠抓精品,狠抓提高质量,年出书达到16000种左右,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些出版物当中也有质量不高、销量不好的图书。下属的一些出版社也存在着库存量大的问题。总而言之,我认为出版业同样存在供需之间出现错位、产品亟需优化的问题。无论是从给读者提供好书来说,还是从自己生存发展的角度考虑,都应当考虑解决出版业供给侧改革这一重大课题。

我认为出版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在三个层面进行,一是图书产品结构调整。压缩品种和数量,提高质量和效益。一是把发行渠道打通,让好书能及时到读者手中。再就是提升服务水平,这也是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无论是出版单位,还是发行单位,都要加强服务,这既是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在,也是扩大市场的需求。图书行业在制作产品时就要有服务意识,把书出好。书出来以后,怎么送到读者手里,在书店销售的时候,服务好读者,吸引读者,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方面。

图书产品结构方面怎么调整?刚才提到压缩品种、提高质量,但实际上数量多少并不是主要矛盾,数量多,又快又多有什么不好呢?因为现在是质量不高才压缩数量。产品结构怎么调整、调整什么?第一是面向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来调整,也就是说要强化主题出版,主题出版近两年得到了加强,但是还远远不够,真正能够让老百姓又愿意读又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还不是很多。有的虽然是主题出版,但是没有多少人看,缺少可读性。这方面要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努力生产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反映中国人民奋斗追求,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图书。

第二是面向市场调整。在坚持出版导向的前提下,积极的面向市场调整,因为最大的需求是在市场上,市场后面是读者的需求,要深入读者当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喜好,为他们出版图书。我觉得特别需要强调市场意识,现在一些图书离市场不是近了,而是远了。包括我们很多编辑,不能深入市场的末端去。我们下去调研发现,二三线城市书店中国出版集团的图书销售量很少,说明空间很大,怎么把握这个市场,也需要我们的编辑深入第一线去。现在一些图书是靠观念生产的,而不是靠实际需求生产的,所以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没有市场,因此要围绕市场来调整。

第三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走专业化的道路,发扬大国工匠精神,要把自己擅长做的图书做到极致,同时要善于发现在市场竞争中的短板。拿中国出版集团来说,少儿类图书、教育类图书,这都是我们的短板,但是这类书市场份额很大,需求量很大,值得去开拓。当然创新发展不求面面俱到,但是在竞争方面存在短板就会出现问题,这也是产品结构调整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关于渠道建设,这些年实体书店建设、发行渠道的打造等都有很大的进步,但与13亿人的读书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大量的库存积压;一方面,很多图书送达不到读者手中。有一些不错的图书因为渠道不通,不能及时送到读者手中,所以供给侧改革也要抓好营销渠道建设,打通渠道畅通的任督二脉。

中国出版集团下面没有发行渠道,形象的说法叫“高位截瘫”,我们现在在着力打造自己的渠道,“中版好书百店千柜工程”就是解决渠道问题,要在全国100家大书店里设中版专区销售,同时向二三线城市书店延伸。我们要加大新媒体市场营销力度,解决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问题。

关于发行渠道建设,我有几点建议,一是在全国打破市场分割,建立几个大的发行集团。现在还是各省为主,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发行渠道,特别是有的主管部门要求发省内本版书占多大比例,有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书还是拥堵。打个形象的比喻,产品是解决车的问题,渠道是解决道路的问题,有了车,道路也得通畅才行。

第二个建议是打造专业化的销售渠道。所谓专业化的销售渠道,诸如美术、少儿、音乐等专业化销售渠道,现在这些专业化的渠道也没有真正形成,也被各地所分割。

第三个要建立线上线下互相贯通的立体营销。有的网上书店积极办地面销售店,当当网、亚马逊都有具体行动。也有的地面店办网上书店,像浙江办的博库,等等。这方面要大力加强,建立线上线下互相连通的立体营销模式。

第四个创新营销模式,吸引读者眼球,吸引读者注意力。三联书店创办24小时书店,黑龙江省出版集团办果戈里书店,都是对营销模式的积极创新。

第五个就是各个出版社,各出版集团,要着力打造自有营销渠道,把好书尽快送到读者手中。

加强服务也是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方面。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热情介绍产品和图书的内容,提供舒适的环境、明亮的空间、周到细致的服务等,服务既贯穿在出版端也贯穿在发行端,必须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这两年书店都在升级换代和转型。升级换代后服务意识增强了,增加了各种各样的服务举措,像南京的解放路书店、合肥的图书城,等等。书还是那些书,但服务的环境更好了,窗明几净,环境更敞亮了,服务的热情更高了,服务的措施更周到了。创办韬奋24小时书店实质也是从服务的实践和服务方式上升级,时间上延长为24小时,服务方面更为周到,提供阅读桌、阅读椅,楼上设有咖啡馆,可以互动,另外每年增加几十场与读书相关的文化活动。服务越来越好,年销售额原来一千多万,现在两千多万,年利润由几十万增加到三百多万元,获得两个效益双丰收。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还要探讨产能过剩和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出版社或者出版企业有没有僵尸企业?我认为有,有的出版社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了。也有的出版社通过变相卖书号维持自己的生存。产品数量太多、质量偏低,这个问题和其他行业一样是共同存在的。但是出版业是不是现在产能过剩了,像煤炭似、钢材似的,我还不敢下结论,这需要分析。现在我们着重进行活化库存、优化产能方面的工作。

去库存,对出版业也很重要。消化库存要对库存进行分析,分析哪些是活库存,哪些是死库存。对死库存要下决心解决。对大部分库存图书来说,还是要加强营销。活化库存也要创新,一是优化现有产能,二是解决现有库存,三是处理僵尸企业。化解库存有多种办法,对一些还有价值的图书,实行打折销售,或者是捐赠贫困地区。库存各方互相调剂,互通有无,利用各种渠道加大营销力度,也是一个有效方法。对僵尸企业不简单关停,可以把相同的企业进行归并。处理僵尸企业还要特别注意政策性。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无论是结构调整、渠道建设,还是增强服务、活化库存、优化产能,都要通过创新来驱动。产品结构调整、渠道建设、增强服务、优化产能、活化库存好比五个手指头,个个连着手掌心。手掌心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最为重要的,要把创新作为第一推动力。

如何处理好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提升二者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联系的。供给和需求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在强调供给侧改革的时候,不能忽视需求侧的提升。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并非不要需求侧改革。事实上,我们过去在需求侧做了大量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效果。在全国开展十年的全民阅读活动,其重大意义之一就是从阅读端去拉动需求,通过提高人们阅读的积极性,来增强图书的购买力。过去几年国家拿出几百亿投资,建立遍布全国农村的农家书屋,就是用国家买单的方式增加群众的消费需求。一些城市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发放购书券、购书卡,都增加和刺激了读者的消费需求。目前我们特别关注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的主要矛盾面形成的,现在的主要矛盾不是数量不够,而是数量过多。对供给侧进行结构性调整,也是刺激读者的潜在消费需求,实际上还是解决消费需求问题。出版业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着力解决供给侧改革问题。但是,我们同样不能放松对需求侧的管理,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要继续坚持,也要用创新的方式从需求端进行刺激和推动。

责任编辑:Bett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