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汪曾祺全集》重新认识汪曾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提到汪曾祺,我们只会想到《沙家浜》和《受戒》。“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出名的作家吧”“样板戏作者”……对这位原本上世纪40年代便惊艳文坛的作家,我们的认识太不够了。而近年来,文学圈的口风变了,汪曾祺的名字前缀上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师级作家”、“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具名士气质的文人”等称谓。在他去世近20年后,他终于被文学史、被大众读者重新认识了。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汪曾祺小说全编》,收入180多篇小说,比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汪曾祺全集》增加了27篇。以此为契机,北京阅读季在西华书房邀请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杨早、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社长李春凯、作家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兴安和汪曾祺先生的儿女汪朗、汪明、汪朝座谈,和近百名读者一起走进汪曾祺的小说世界。

在我的记忆里,汪先生的小说倒真的没读过太多。并不曾想到,仅仅是中短篇小说作品,他就写了百余篇。他有首打油诗让人难忘:“草原的花真好看,好像韭菜炒鸡蛋。”说的是六月的草原开满了黄色的连翘花。想来还真是形象生动。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作品,他的文字有古文的干净简洁又有现代人的时尚清新。

汪曾祺小说创作起步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汪曾祺出手不凡,写于民国时期的小说,《翠子》《除岁》《灯下》《最响的炮仗》《驴》等,都是很圆熟的短篇精品,艺术质量相当高,与《鸡鸭名家》《老鲁》《落魄》等同样写于上世纪40年代、早已被公认的那些名篇具有相同的品质,更不输于他后来赢得文坛声誉的《受戒》《大淖记事》。而这两篇小说在上世纪80年代文坛是曾引起震动的。由于“文革”粗暴斩断了中国文学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发展脉络,以至于“新时期文学”最初的创作,如“伤痕文学”“知青小说”,都还是对现实政治的简单粗浅的回应——而汪曾祺小说一出现,令当时的作家们惊艳: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这样不急不火、温文尔雅,这样云淡风轻,这样有韵致,这样有文化,以为文坛出了一个新人,殊不知汪曾祺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有成就的小说家了。

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汪曾祺是接续了其40年代小说创作,他不是“新人”,他是复生。他将“文革”斩断了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由鲁迅、胡适、周作人、沈从文这些人开创的中国新文学源流疏浚、接引了下来。他承上启下。这个文学史意义是很大的。有意思的是,他上世纪80年代的创作,有许多篇是40年代小说的改写、重写、扩写。比如《异秉》,1947年写过,1980年又重写;《职业》,1947年写过,1982年又重写;比如《复仇》,同一个题目也前后写了两个版本——核心故事是一个,叙述完全不同;《戴车匠》也是同题写了两遍……

检验一个作家的价值最好的标准就是时间。汪曾祺便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他去世后,著作出版得比他生前还要多。而且每年都有几种作品出来,都卖得都很好。在他温润而广阔的文学世界里,我们体味到了亘古不变的人性的真善美,这也许正是我们今天会重新发现他的根由。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