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这次,是原创长篇小说的胜利

新老评委解析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十大好书”

11月26日下午,《望春风》《造房子》《思虑20世纪:托尼·朱特思想自传》《伍迪·艾伦谈话录》等十本书获选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十大好书”。

说书单——

更文艺,更柔软

“从第一届十大好书开始就参与评委工作,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更多的是收获,认识了那么多好朋友,读了这么多好书,这是幸福的十年,是每年最期待的相聚。”被称为“资深钉子户评委”的书评人、《绿茶书情》主编绿茶表示,一项活动,十多年的坚守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再加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一直秉持的品位,是对好书的敬意,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绿茶坦言,今年的“年度十大好书”符合他自己心中好书的标准。“原创类中的《造房子》是一本独特的类型,能受到评委的认可,是可喜的,而翻译类中的《伍迪·艾伦谈话录》入选倒有点意外,但很高兴能获选。这两本书的入选丰富了十大好书的类型,更文艺和柔软了一些。当然,所有的评选都有遗憾,像《汉学书评》《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诸如这类好书的落选无疑是一种遗憾。”

同样,在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眼中,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持续了十年,已经成为著名品牌,每次都令人欣喜。而他仍对未来的好书评选提出更高要求的希冀。“第一,此次10本好书中没有任何与科学技术有关的书,这是个老问题了。其实,许多围绕科学技术的争议,本身就是人文学术问题。我们在这方面的观念应该拓展;第二,10本好书中有4本小说,似乎软了点,和我们好书重视思想文化的传统有所疏离。”江晓原希望来年的“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越办越好。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则告诉记者,本届“年度十大好书结果基本上呈现了一年来国内人文图书出版的优秀成果,同时也体现了深圳“年度十大好书”的评选标准,是个可以令人满意的结果。“我欣喜地看到《科雷马故事》这样的书出现在名单中,且以高票当选,可能一切的标准都是虚的,而这本书体现的标准却是具体的。”令周立民感到不足的是,最终入选的10本好书中的原创类图书依然不多,他希望出版社能够重视好选题的开发和培育。

看幕后——

最遗憾,最意外

《中国文学》前执行主编、译者李家真今年第一次受邀担任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活动评委。他告诉记者,诸如《汉学书评》《哈佛中国史》《二手时间》虽然没有最终入选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但却也属于他自己心目中的“年度十大好书”。“最终的‘年度十大好书’与我个人的选择略有不同,但我同样心悦诚服。事实上,从30本入围书开始就已经本本是佳作,各有各的精彩,都可以给人丰富的启迪和乐趣,哪一本都得忍痛才能割爱。”李家真认为,最终入选的10本好书,其中5本中文原创,5本译作;6本非虚构,4本小说,从分量、深度、类型、风格等各个方面来看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在天津《每日新报》编委陈湘阳看来,今年“年度十大好书”的评选结果基本不出意料,五本原创、五本翻译作品在评选的各个环节都是“大热门”。陈湘阳认为,属于原创类的五本书中,小说占有三席,这是相较往届的一大变化,应该是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逐步升温的一个反映。由建筑师王澍所著的《造房子》高票获选,也与深圳“设计之都”的城市身份高度契合。“此外,从入选的五本翻译著作中,可以看到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一贯坚持的人文关注,而《伍迪·艾伦谈话录》的入选,也体现了好书评选的新锐态度。”陈湘阳告诉记者,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由他推荐的《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仅以一票之差落选。“这是一部充分体现著名汉学家孔飞力的学术功力,又对现实问题有重要启示的著作。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因为落选‘年度十大好书’而忽视这部著作。”

此外,腾讯网文化中心总监张英也表示,他对“年度十大好书”最终结果“比较满意”。张英指出,从最终入选的10本书来看,引进的国外翻译图书的水准普遍比原创图书的高出一大截,对于同样的历史题材和个人经历的写作,国内作家仍然需要努力。

需要一提的是,张英今年亦是第一次受邀担任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活动评委。“评选过程透明公正,评委认真程度和投入度,比较少见。”张英笑称,两天全天候的“马拉松”,长时间的评选考验,是不折不扣的体力活,是“痛并快乐着”。“最后的‘30进10’的过程,看到大家为自己心仪的图书推荐和辩护,每本书都是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辩论选出,不管是落选还是入选作品,都有优点长处,抉择非常艰难。唯一的遗憾是孔飞力的《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未能走到最后,最意外的是马家辉的《龙头凤尾》入选。”张英说。

2016“年度致敬系列”奖项

一、年度致敬作者:徐贲

致敬理由:以表彰徐贲多年来,持守学者严谨风格,不懈公共言说的艰辛付出,为中国读者拓展诸多重大问题认知视野,开辟通向理性对话途径,实现两个意义上传统向现代文明价值的跃升,提供了绝无一丝暧昧的挥洒空间。

11年来,徐贲共发表13部作品。其中2005年《知识分子:我的思考和我们的行为》,2009年《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2014年《明亮的对话》,2015年《阅读经典》等里程碑作品,无不体现徐贲写作鲜明特点,即将自己亲身经历、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切、参照国外生活经验熔于一炉,佐以系统、扎实的学理支撑,为海内外知识人汉语公共写作竖立了界标。这些成就对今天的中国,皆具有现实意义。

二、年度致敬译者:周全

致敬理由:近年来,国内阅读界兴起了一股“哈夫纳热”,《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破解希特勒》《一个德国人的故事》《不含传说的普鲁士》等几部出自德国史巨匠、德国政论大家塞巴斯蒂安·哈夫纳的大作受到中国读者的热读与激赏,这要拜著名译者周全的翻译、引进之功。

周全1955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德国,于哥廷根大学修西洋史,旅居欧美二十年,现从事创作与翻译工作,另有翻译代表作《霍布斯鲍姆自传》《俄罗斯一千年》《比利牛斯山的城堡》《阅读的女人危险》等。周全不仅通六国语言,有专业历史学者的学养,而且翻译文笔晓畅雅致,精准扼要。从周全的每一部译作都能感受到他一位译者的立场与诚意,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把他当做“译者的高标”。

三、年度致敬出版人:严搏非

致敬理由:以奖励严博非和所率三辉团队十几年持之以恒的努力,表彰他和团队在填补中国学术思想类作品出版空缺,坚守价值第一,忠于出版人理想的刻苦、韧劲和令人敬佩的实践。

严搏非和他的团队一开始在选题的系统性、专业性及强烈问题意识关照下的前沿性方面,严格学术标准,从不妥协,不仅最早引进马克·里拉、莱维系列、塔奇曼系列和朱特系列,还持续推出广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包括《观念史研究》《弯曲的脊梁》《第三帝国的语言》《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我的凉山兄弟》《新世界史》《何为正义》《统治与教育》《哈佛中国史》以及《生死民主》《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等,成就卓著,对这个时代的阅读和思考,做出了贡献。严搏非及其团队的工作,不仅为同行树立了楷模,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具有更大范围的典范意义。

四、年度致敬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致敬理由:以表彰“百年老店”秉持一贯传统,重整行装,再上层楼的伟大业绩。

商务印书馆以其高品质、无以计数的出版物,见证了百年中国巨变与艰难转型,并深刻影响了数代国人的思想和灵魂。商务印书馆历经沧桑,在实现其追求的荆棘路上,与知识人共同攀爬这个民族现代化历程中学术思想的山峰,对现代中国教育文化,学术思想积累,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

从张元济到王云五,再到陈原,以及今天的于殿利几代商务人;从《辞源》《现代汉语词典》到“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规模宏大的“汉译世界名著”、“商务印书馆”文库等——所有行迹,皆凝结在作曲家袁音、胡海林谱写的《千丈之松》中:世事白云苍狗,风涛荡激,顺潮流左右应付,稳度过滩险浪急……论传天演,木铎启路。敢云有志竟成,总算楼台平地……从今以后更艰难,努力还需再试。

2016年度十大阅读热点

1、江苏、深圳等地陆续立法,保障、促进全民阅读。

2、重大时事话题均成出版焦点,孙中山、长征、一带一路成为年度阅读主题词。

3、中文原创持续发力,长篇小说表现亮眼,王安忆、贾平凹等均有新作。

4、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角逐国际文学大奖,随之引发其作品成新一轮阅读热点。

5、杨绛、陈忠实远去,《洗澡》《白鹿原》等当代文学经典长存。

6、鲍勃·迪伦获诺奖,读者热议摇滚歌词的文学属性。

7、阿列克谢耶维奇访华,带动中国非虚构写作升温。

8、多视角全方位反思、深研“二战”,佳作迭出。

9、IP爆发年如约而至,IP类图书随电影、电视剧、网络剧上映热销。

10、阅读产品形态日趋多样,日历书、定制书、“听书”等渐成时尚。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