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引领潮流 传递文明

年关将至,又到盘点时。回望2016年,依旧有不少好书面世,它们如星火一般传递文明,同时也用缕缕墨香给读者以温暖。这其中涌现出了不少阅读热点,如长征主题图书热、长篇小说热、日历图书热等。

长征主题图书:伟大也要有人懂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那段硝烟战火、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至今仍具感召力和时代影响力。以此为契机,一大批长征主题图书横空出世。如人民出版社的《跟着信仰走——我们家的长征故事》、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征家书——重温我们先辈的长征记忆》等。应该说长征的著作常出常新,今年所出版的长征主题图书也呈现了不同以往的特点。首先,除了内容更加详实外,今年所出版的长征主题图书多采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让读者有了跨越时空的体验感。其次,这些图书的形式愈发多样,以连环画、图片为形式的图书层出不穷,吸引了更多读者的关注。

《长征家书——重温我们先辈的长征记忆》责编吴小龙认为,主旋律图书打动人心的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鲜活的故事与细节。长征是一项伟大的征程,而长征主题图书则让人懂得其伟大之处。从今年的长征主题图书热销足以证明主旋律图书的市场潜力,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实现既叫好又叫座的双赢局面,并不是一件难事。

长篇小说:中文原创显生机

今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表现十分突出,不少名家在今年推出自己的全新力作,如格非的《望春风》、王安忆的《匿名》、贾平凹的《极花》等,这些作品揉入了作家更多的思考。

同时年轻作家频频发力,创作题材呈现多样化特质。如葛亮的《北鸢》,很好地勾勒出了一幅民国生活百景图。张悦然的《茧》则突破了自己以往的题材框架,将笔触延伸至父辈那一代远去的历史。

在老中青三代共同努力下,今年的长篇小说市场呈现一幅繁荣的景象。长篇小说体例复杂,极其考验作家的功底,今年佳作涌现。老作家笔耕不辍,不局限之前的成就;而新作家跃跃欲试,敢于挑战。他们的这些努力,让我们看到2017年文坛的希望。

传统文化图书:体现文化自信从容

今年有不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出版,引发了媒体与读者的热议。如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文化老了吗?》《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孔学堂书局出版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等。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传统。

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需要我们通晓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坚信中国文化,才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而这类图书的出版,正是承担普及传统文化的功用。它们的广受关注,代表着读者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可,体现着一种自信的从容。当我们谈及我们的国家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等重要议题时,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建立一种文化的自觉,需要对我们的文化进行重新认识,这也是当下读者选择阅读此类书籍的初衷。

大家小书:让学术走出象牙塔

同极简类历史图书类似,“大家小书”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通俗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只不过内容从历史换成了大家的学术著作。事实上“大家小书”的形式由来已久,大道行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清表示,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不少大家,如梁实秋、鲁迅、徐志摩等勤于笔耕。他们的文章有态度、有思想,名噪一时:“专业作家走出了象牙塔,亲近普通读者,这也是‘大家小书’受欢迎的原因。”

“大家小书”兼具趣味性与可读性的特点,使得它成为读者阅读专业读物的敲门砖。越来越多的“大家小书”受到读者喜欢,也是一件好事。不过刘明清认为,这其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大家小书’首先就是要选择大家,大家的标准是什么,又该如何选择,需要着重考量。”此外,“大家小书”所服务的对象不是专业的读者,而是普通的读者,所以在内容选取上也要进行思量。

极简历史图书:简约而不简单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他们需要的历史图书不是晦涩难懂的研究读本,而是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大众读本。在多媒体融合的时代下,人们的阅读时间被不断压缩,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阅读模式。从这两点看,极简类历史图书的流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中信出版集团的《极简人类史》《哈佛极简中国史》《极简科学史》《极简海洋文明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等图书在市场上均取得了不错的表现,这些有趣但不乏深度的图书激发了读者对于历史的兴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也能贴近大众之所需。

对于这类图书来说,未来要想延续这种势头,严格把控内容还是最重要的。一本好的极简类历史书像是一份点心,所谓语言为皮,内容为馅。皮的松软程度会影响口感,然而里面的馅才是决定品质的关键。中信出版集团策划编辑袁子奇表示,极简历史类图书虽然是用通俗的方式解读历史,但骨子里透露出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在历史频频被解构、被消费、被娱乐化的今天,我们希望这些书能够让读者重新回味一种有理想、有担当的历史书写。”

供给侧改革图书:全面解读政策

2016年伊始,中央提出进行“供给侧改革”,将其作为应对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举措。

很多学者撰写了解读“供给侧改革”的图书,集中出版并受到读者追捧。如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供给侧改革》都凭借对供给侧的全面解读,而获得读者的追捧。这类图书的热销除了大热的供给侧助力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细致的解读。同时语言通俗易懂,读者接受起来丝毫不费力。

影视原著:IP联动下的热潮

虽然今年的IP(知识产权)热潮有所消退,但威力仍然不减。《欢乐颂》《我不是潘金莲》《如果蜗牛有爱情》《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影视剧在2016年掀起不小的波澜,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而在此基础上,相关图书的热卖也就在情理之中。在这个联动的过程中,影视作品用生动的影像将文字具化,其热播必然会促使观众对原著的关注,许多本来市场关注度不高的原著图书也因此进入畅销书的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图书单纯地成为影视的附属品,那么它的销售生命将会非常短暂。很多图书封面直接采用影视剧剧照这种看似讨巧的行为,实则透支其存在的价值。值得欣喜的是,很多出版单位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注重图书的独立性,同时在装帧设计上不再过多地采用影视元素,展现的位置大多都在腰封,这样不仅体现了彼此的联动性,也为日后图书销售留下了后路。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影视与图书双方的联动还会继续,我们也期待一个更加成熟的模式出现,让两者合作之路走得更远。

日历书:引爆年底图书市场

设计别致、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日历书引爆年终图书销售市场。这实际上是2015年热潮的延续,只不过今年的竞争更为激烈,范围更广。除了老品牌,如《故宫日历》继续创造销售佳绩外,《红楼梦日历》《古都之美日历》《物种日历》等也开始在市场上走俏。

中国家庭对日历的刚需使得这一市场空间巨大,而读者品位的不断提高也让出版单位有了施展的可能。日历书走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精细化出版的功劳,出版机构开始注重选题和内容创新,在文创领域有了更多的尝试。

不过这种文创性质的产品带有很强的时效性,目前整个市场的扎堆现象令人担忧。出版单位能否在这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特色取胜,成为赢得这场日历书大战的关键。

微故事图书:“心灵鸡汤”脱胎换骨

今年,作为市场宠儿的微故事类图书延续了之前的热度,在各大实体书店以及网上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中,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如刘同的《向着光亮那方》、卢思浩主编的《我想和你在一起》等。庞大的阅读群体,使得这类图书刷新着自身销售纪录。文学评论家马季认为,这类图书的成功有着其必然性,这就是大众阅读与个性化阅读之间平衡的掌握。这类图书虽然还带有前辈“心灵鸡汤”图书的影子,但是早已经脱胎换骨。它们在形式上更加简练,在内容上强调体验感,用作者自己的经历与读者互动。事实上,这类图书填补了正统文学与网络文学间巨大的阅读空白,对大众阅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过今年这类图书种类与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严重,很多出版单位透支着市场与读者的信任。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这类图书依然会有不错的表现,市场的竞争热度还将升温。然而这种一窝蜂跟风的图书,在挑战读者耐性的同时,也在等待市场的考验。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