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王涛:抓住改革主线 破解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科学论断的指引下,用供给侧改革的思想来破解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也是出版企业新时代最重要的改革发展任务。

新时代出版产业的主要矛盾

出版产业的主要矛盾,已由之前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与落后的出版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与出版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经过出版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出版大国,随着国家整体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出版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的出版业也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出版产业的主要矛盾,由之前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与落后的出版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与出版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这是我国出版业从稀缺经济时代迈入丰饶经济时代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稀缺经济时代,稀缺的是出版产品,丰饶的是闲暇时间,因此出版产业的主要矛盾,就是要以落后的出版生产力尽量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版消费需求。在这一时期,规模发展、规模经济是出版产业和出版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出版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年出版图书品种从1979年的1.7万余种迅速发展到2016年的近50万种。产品的极大丰富,产能的急速增长,标志着出版产业进入丰饶经济时代。

在丰饶经济时代,稀缺的是注意力,丰饶的是出版产品以及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产品过剩。传统的规模化发展之路越走越难,“多而不精”成为群众对各类出版产品的普遍感受,“有高原缺高峰”成为中央对产业问题的尖锐批评。这种丰饶反映在很多方面,尤其突出地表现为逐年增加的图书库存规模。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2016年间,我国图书出版总定价从1183.37亿元增至1580.96亿元,增幅33.6%;库存规模从841.88亿元增至1143.01亿元,增幅35.8%。库存增速大于生产增速,总库存占年度出版图书定价金额的比例也从71.1%增至72.3%。这些库存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供给侧存在的诸多矛盾与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不平衡不是简单的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的不平衡,而是出版供给与读者需要的错位导致的不平衡,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更高层次、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与出版产业低端过剩、高端紧缺、结构单一的产能之间的不平衡。

在新时代出版产业必须聚焦主要矛盾的转化,必须扭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重大难题、实现重大转型和重大突破。前面讲到,产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更好文化生活的需要与出版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人民群众对阅读需求提出了更高需要,而是出版业有效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要解决这种不平衡不充分,根本在于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不平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更加充分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不平衡,是新时代出版业主要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

要通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配套的产业政策调整,使社会效益的发挥更加充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党和国家对出版产业的根本要求。中央《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体制改革之后,一些国有文化企业两个效益相统一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现象时有出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环境条件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两个效益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一些出版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市场排名,简单地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挥棒,唯发行量是从;同时过度推进多元化发展,唯利润率是从,导致出版主业地位削弱,导致社会效益的不彰。

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企业能够自觉地、自然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在微观层面上,要坚决执行好最新的两个效益考核政策,贯彻好相关指导意见,把社会效益的考核权重真正提高到50%以上。中国出版集团在这一方面有着良好的传统,现正在根据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和相关配套措施。

在宏观层面,要积极发展壮大国有出版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文化使命感的有担当的企业发展得更加充分、供应更加优质。比较而言,国有出版企业在出版导向方面具有一套相对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有一批具备丰富经验的编辑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文化传承方面有悠久传统和价值追求,因之在社会效益方面机制健全、能力较强,遵循相关社会规范的主观能动性也更强。但在市场营销、激励机制、版权开发等方面,国有企业受制于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存在诸多管理过死、激励不足的问题。民营出版策划企业恰恰相反,灵活性、创造性有余而规范性、把关能力不足,国有出版企业深化改革自然是任重而道远。

从国家层面上,如果要提升出版业的供给质量,则要有战略发展的眼光。要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使资源配置更好地向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出版企业集中,使出版市场更多地被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出版企业占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产业集中度虽然逐年提升,但仍有不小差距。我国TOP10出版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为35.0%,法国为87.5%,美国5大出版商市场份额达80.2%,韩国年营业额超过1500亿韩元的大型企业不超过9家,英国5大出版商(不包括独立出版联盟)的市场份额达50.8%。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的不平衡,使新业态的发展更加充分

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与传统出版业态发展的不平衡,是新时代出版业主要矛盾的又一表现。

我们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新旧两种出版业态的发展更加平衡,使新业态的发展更加充分。

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67.9%,增长速度与增长贡献在新闻出版各产业类别中继续位居第一,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三驾马车”之首。但是,数字出版营业收入仅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24.2%,仍然远远低于传统出版收入。而在这5720.9亿元的数字出版收入中,属于数字出版关联层的网络动漫营业收入增长250.7%,在线教育营业收入增长39.4%,势头迅猛,增长速度在数字出版所属各类别中名列前茅。而属于数字出版核心层的电子书、报刊数据库等收入表现一般,对各大出版集团的收入贡献也相对有限。

国外数据统计互联网公司Statista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数字出版市场规模153亿美元,其中美国72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出版市场的47.3%;欧洲36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出版市场的23.5%;中国的用户数是美国和欧洲用户数的两倍,但收入仅为14亿美元,占比不足9.2%。

两种业态发展的不平衡,将极大制约中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极大影响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兴出版业态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在数字版权方面更多听取出版企业的声音,平衡好各方利益,本着有利于出版产业顺利转型升级的原则,制定相关行业规范。要以各大龙头企业为主体,策划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重大工程,通过工程实施带动产业转型发展;要打破个别网络销售平台在价格、销售、回款机制上业已形成的垄断,积极扶持国有出版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要在出版融合发展方面配置更多的政策资源和制度资源,在相关试点取得经验和实效的基础上,尽快推行股权激励、混合所有制等改革创新手段,加快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传统动能和创新动能的不平衡,使创新动能的发展更加充分

传统动能的失速与创新动能的不足之间的不平衡,是我国出版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之一。

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协调两种动能的发挥,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从我国出版产业增长动能上看,相对于资本、人力等要素投入,作为产业增长第一驱动力,创新的关键作用发挥得还不平衡不充分。

以研发投入为例,去年我国研发投入超过1.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2%。但从出版产业看,研发投入强度要远远低于其他产业,由此导致整个出版产业在大数据、数字化等关乎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上投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足、行业标准迟迟未能制定实施、人才储备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前景,严重影响了现有出版主体在未来出版市场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和保障。

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仍然需要资本等传统要素的不断投入,仍然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重塑产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提升创新能力,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2015年,全球前50的出版商收入总额为627亿欧元(约4663亿元人民币),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些国际出版巨头之所以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离不开他们的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其中,并购与转型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我国出版产业的集中度仍然偏低,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选项。另一方面,出版产业要大力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管理部门也需要在科研投入等方面出台相关财税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出版产业和出版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让我们牢牢抓住新时代出版产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推动建设出版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