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风筝》:信仰让人无坚不催

QQ截图20180116112535

最近多家卫视热播的同名剧《风筝》,让以特殊身份秘密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的地下党员郑耀先机智过人、痛苦矛盾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剧作家肖锚在原著小说《风筝》(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里,更是通过战斗在隐秘战线上的孤胆英雄郑耀先,代号“风筝”,在一次次任务和死亡面前毫不犹豫地抉择,彰显了为建立新中国忍辱负重的中共情报人员颠扑不破的革命信仰。

《风筝》打破了以往谍战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传统,而是将时间从解放前横亘到1979年。小说以混迹于戴笠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的共产党特工“风筝”的人生与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可能”的隐蔽战线的残酷。在书中,危险的潜伏,惊心的暗算;国共两党的双重追杀,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将小说情节不断推向高潮。书中除了紧张激烈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之外,还有信仰的追索和心灵的救赎,这也是《风筝》能够抓住人心的核心所在。

对于信仰的价值,在书中,“风筝”教导徒弟时说:“大丈夫顶天立地,命可抛,义不能绝,这个义就是信仰,这个世界没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那是一种甘愿为理想献身的信念,没有它就等于没有了灵魂。”为理想而献身,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但被酷刑折磨的奄奄一息的徐墨萍却始终咬紧牙关,身陷渣滓洞的陆汉卿在刑架上却大义凛然地背诵起了《为人民服务》,为破获“影子”一案“风筝”足足隐姓埋名了三十二年。即使在与组织失联情况下,他依然在困境中坚守。这种因为内心信仰而产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驱动的行为,展示了革命先辈舍生忘死、坚守信仰的崇高形象,深刻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精神。

信仰是冲破黑暗、指引人心的精神之光。为此,书中设置了伟大的信仰与另一种坚定执念的对比与交锋。共产主义者有信仰,国民党阵营里也有坚定的主义者,如宫庶、延娥,还有几十年潜伏的“影子”,但因为信仰的殊途,终使双方无法同归,就像一个是天空上的“风筝”,一个是黑暗里的“影子”。虽然他们同样果敢又沉稳,同样对自己的理想忠贞不渝,但当伟大的信仰与执念对决时,正义必胜。就如书中所说:“不是他们不够坚定,而是历史和人民会选择光明的信仰。”

虽然信仰至高无上,但信仰之路上却充满了撕裂之痛。为了信仰,面对真爱程真儿的惨遭暗杀,“风筝”违心地“切着牛排,请西餐厅的服务员播一曲《晴朗的一天》”;针对在动荡岁月中磨出夫妻真情的发妻林桃的被迫自杀,“风筝”除了放声嚎哭,任由独女周乔流落他家外,只能是继续静默地执行任务;当获悉追查了三十多年的“影子”,竟然是与自己同病相怜互相取暖的韩冰时,“风筝”毅然执行抓捕。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风筝”也是有情感的,但作为情报员,他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这种情感与身份之间的撕扯和延展,除了带来人性的反思,更凸显了只有最坚定的信仰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信仰让人无坚不催,面对沧桑苦难的经历和终不能恢复的身份,无怨无悔的“风筝”对组织提的要求竟是将自己“硬生生嚼着干粮从四川一站站挨到北京”的车票报销后,“给老陆他们立座碑。活着的人有无身份并不重要,可牺牲的,怎么也该让后人知道,他们到底是为了谁……”

历史不会忘却,信仰永远闪光。“对于一个隐秘战线的老兵来说,维护了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这就是最高的荣誉……”这不仅是“风筝”对融入自己灵魂深处的信仰注解,也是令我们钦佩和学习的至上格言。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