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江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荣宝斋也是以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为已任,以坚持高端品质为特色。“诚信为本、荣名为宝”是荣宝斋一直以来秉承的信条。也正因如此,荣宝斋也成为了“高端、保真”的代名词。荣宝斋品牌的信誉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长久以来践行其经营理念的结果,这也是荣宝斋经历风风雨雨依然独占龙头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注重经营的同时,荣宝斋还致力于造就和发掘高水平的创作人才以及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加强同当代艺术家合作,以多种形式向公众推荐介绍艺术作品,扩大顾客选择范围。比如:近年来,荣宝斋书画经营部陆续举办了“范曾迎春展”、李延声画展、杨天颐画展、马海方画展、赵准旺画展等等,这些画家也是当代非常具有代表性、高水平且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家,每场展览都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好评,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展览期间举办的公益活动“范曾大讲堂”也是一票难求,短短十几分钟,所有的票就被预订而空。后来应大家的强烈要求荣宝斋领导和范曾先生又临时决定增加一场,上座率依然爆满。这也说明了当今社会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国学知识的渴求,这也是体现了荣宝斋作为艺术领域里的龙头企业对传播传统文化等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也是荣宝斋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对于顾客不同喜好,我们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特点,把相关作品以展览形式集中展出,尽可能满足每个顾客的需求。如:以民国时期京派绘画代表人物的书画作品为主题举办的《世纪的背影——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作品》;在金秋菊花盛开的时节,荣宝斋书画经营部也适时推出了《秋风吟——荣宝斋藏名家画菊展》;在除旧迎新的新春期间,《闻鸡起舞——名家画鸡集萃》展览使广大书画爱好者过了一个传统文化年,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历代诗词歌赋又重新燃起了大家的热情。而诗书画向来是一家,从唐代王维起,就有着“以诗入画,以画入诗”的传统,而《诗情画意——荣宝斋藏作品》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举办的;而《江山如画》展览让参观者一次就能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等等等等。这些展览就不一一枚举了,这些各具特色的展出让大家以一个新的角度去诠释这些作品,更能激发书画爱好者的观看的兴趣点,也能更准确定位顾客需求,在获得社会效益同时也能增加经济效益。

现代网络的发达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已经渗透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文化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也更有力促进和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兴盛。微信、微博、网站是当代更易被人接受的一种传播方式。荣宝斋各部门也很好地运用了这一传播方式。如荣宝斋画廊于今年4月初推出微信公众号服务,每周都会及时更新一至两期。这种方式发布消息更及时、介绍画家及书画作品更全面,短短几个月,关注度急剧上升,几乎每篇文章转发阅读量都几千人次。关注人数也是稳步上升,这种通过网络宣传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有更多的人能通过这一渠道了解书画艺术的魅力,并有多幅作品顾客通过微信提前了解作品情况最终慕名前来购买作品。

一个传统行业在要想繁荣兴盛并保持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所做的调整和改变是必须的。比如经营范围的调整: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市场认可度高,一直是荣宝斋书画经营业务的主要板块。但我们也要及时熟悉市场动态,了解当代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并适时推荐给大众,让艺术品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如宣传方式的调整:以往宣传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纸质媒体为主,并偶尔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这显然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是不适用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我们在纸质媒体的宣传以专业、深度解读为主;网站的宣传时效性比较高,可以及时发布展讯信息;而新增加的微信宣传可以形成一系列的主题介绍,风格轻松、角度多变,还能有一定的互动性。更适于当今的大众阅读习惯。比如工作人员的培训:荣宝斋的员工日趋年轻化,对当今社会的发展适应性更强,斋里领导一贯要求并鼓励员工时时学习并掌握对书画作品的鉴赏、对书画市场的把握。但当今社会人才的单一化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了解书画作品周边的相关知识,对书画作品不仅有纵向解读还要横向分析,还有网络平台的良好应用。这些也是以后我们需要努力加强的。

荣宝斋在艺术品市场的起起伏伏中正在稳步前进,其发展目标和定位更加明确,对顾客的各种需求也更加细化,并逐渐找准自己的经营特色和发展方向。紧抓自己的传统优势并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拓展思路,多方位经营,在主营业务基础上也在努力开发周边产品,丰富商品内容,全方位服务顾客,使这个具有三百年历史的老店在新时代依然焕发青春活力,依旧保持自己在艺术品市场的王者风范。并且始终不忘传播传统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