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古籍知识服务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成立知识服务国家标准起草组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华书局作为第二批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成功获批参与《知识关联通用规则》《主题与分类词表建设描述规范》等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实现了古籍出版领域知识服务标准建设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华书局古籍知识服务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华书局古籍数字化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也入选2017年度优秀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名单。

古籍知识服务标准建设是中华书局及旗下古联公司要做的“三项工程”之一,而“三项工程”是中华书局面向古籍知识服务和历史大数据服务的重要支撑。可以说,起草制定古籍知识服务国家技术标准,是“三项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古籍知识服务技术标准的制定,随着古籍知识库和知识网络建设等另外两件大事的加快推进,中华书局作为我国古籍知识服务重要出版平台已是呼之欲出。

切实推进“三项工程

在2017年贯彻落实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实施纲要中,中华书局正式提出了打造“籍合网——中华古籍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目标。这是新时代古籍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真正推动古籍出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现实却面临古籍资源聚集规模不够、技术应用差、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用什么来推动古籍知识服务发展?中华书局就此提出了“三项工程”,它们分别是研制古籍知识服务标准、研发知识库和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服务标准是中华书局打造古籍知识服务平台的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这项“工程”一旦做成,不仅为中华书局打造古籍数字出版高地提供重要支撑,也将会大力推动中华书局由传统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彻底改变中华书局传统古籍出版的格局,不仅将形成人员、技术、资源汇集的枢纽,更将抢占古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先机,使中华书局在打造知识服务项目上具备高人一筹的开放平台。

知识库是中华书局打造古籍知识服务功能的大平台。籍合网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古籍知识服务平台,是推动古籍内容资源由“小、弱、散”向“集群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一招。完成这项“工程”,中华书局数字出版就有了难以复制的产品集群支撑。

知识网络是古籍内容深度揭示、知识关联和知识集成的重要支撑保障。一旦完成这项“工程”,就彻底使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古籍内容就可以全方位融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真正实现古籍传之久远,用之久远。

取得重大突破

“三项工程”件件都是难事。两年多来,中华书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已在推进“三项工程”上取得诸多重大突破。

2017年12月,中华书局建立的国内首个面向古籍数字出版领域的“古籍数字化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在我国古籍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组织、知识挖掘等领域已取得项目成果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

2018年2月,中华书局研发了我国第一个古籍词表管理系统,构建了包含分类、主题、人名、地名、事件、纪年等近50万条的大规模知识关联网络,包含相关、相等、参照等数十余种关系属性。

2018年4月,中华书局打造的国内首个古籍知识服务平台“籍合网”正式上线运营。它提供古籍文献阅读、知识检索、个性化产品定制、学术资讯和社交等一体化知识服务。其内容包括中华书局、凤凰出版社、齐鲁书社等多家专业社的古籍整理成果和近十个数据库。

2018年5月,中华书局打造的“古籍在线整理工作平台”上线,实现面向学术界、出版界的古籍整理出版线上线下联合运行,该平台通过任务申领、众包等形式实现古籍协同整理工作。平台第一个项目《中华大藏经》发布不到一周,就有数千人响应,充分激活了古籍整理出版活动。

2018年6月,中华书局打造的我国第一个面向传统出版编辑的“古籍引文校对系统”已完成验收。它基于古籍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编辑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对整本文稿的标点符号、文字以及引文等错误的校对及修订工作。

当下,中华书局已正式拉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序幕。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