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位于北京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中国出版集团中版书房活动区里,作家张炜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刘方,一起和众多读者聊了聊《古船》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当代作家手稿本的价值。
近期,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作家张炜的《古船》手稿本。
1986年,《古船》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首次刊发,次年出版单行本。这部长篇小说甫一出版,便引起了阅读风潮。张炜时年30岁,创作生涯刚刚起步,便以这样一部磅礴之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着实令人震惊。张炜也曾感慨道:“我的第一部长篇曾让我深深地沉浸。溶解在其中的是一个年轻人的勇气和单纯——这些东西千金难买。”
《古船》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小说,描写了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隋、赵、李三大家族40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那块土地的变化。小说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古老农村在急速化历史嬗变中的心灵阵痛与文化冲突,被评论家称赞为“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的碑石”。《古船》是张炜创作的起点,也是他日后创作的基点,他以雄奇的思辨、丰富的寓言与善良的人性,在时代的变迁中努力书写。《古船》无论对中国文学史,还是对当代长篇小说创作,都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在30年后的今天,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古船》的手稿本,其自身价值和意义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古船》当时是怎么写的,作者在这部书稿里面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通过作家手稿的手记可以一页一页地翻看,一页一页地感受,这是一部有温度的读本。所以,作家的手记、手稿本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对今天在数字化时代的读者来说,更具有一番特别的意义所在。
文学名家手稿具有多重的文化价值。作家笔迹所蕴含的信息,比如作家的书法带给读者的审美享受,作家手稿中字与词的修改所折射出的作家情感与思想的蝶变,甚至稿纸上的格式、体例所蕴含的丰富的时代信息,远非排印后的文字所能比拟。此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出版过《鲁迅手稿丛编》,以及老舍《骆驼祥子》、陈忠实《白鹿原》的手稿本,均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这次《古船》手稿本的面世,既是对经典作品《古船》的纪念,也是一种更能接近作品本源的再现,读者可将其视为一片心迹,感受历史的厚度与时代气息。
在《古船》出版30周年之际,《古船》手稿限量编号发行,仅印2000册。为完全保留作者亲笔修改痕迹,完全保留手稿的原貌,内文采用四色印刷,100克全木浆胶,封面为藏蓝色芸萱纹特种纸。精装另配外盒,彰显出典雅、大气、古朴的美学特色。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积累,《古船》手稿的收藏价值与意义一定会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