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江觉迟藏区支教扶贫十五年:自传体小说《雪莲花》出版

1

藏区支教扶贫小说《雪莲花》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6月11日下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藏区支教扶贫小说《雪莲花》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吴秉杰,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中央党校文史中心副教授丛治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以及来自作者家乡的安徽省桐城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长久,桐城市宣传部副部长吴茂松,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胡启新等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应红主持。

《雪莲花》作者江觉迟是安徽桐城人,“裁襟励子”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均从事教育工作,祖母苏蕙华“裁襟励子”的教育佳话已成为安徽省桐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受家庭“热心助人、诚信传家”祖训的影响,江觉迟从小热衷帮扶工作,2005年她带上个人全部积蓄,只身来到横断山脉的川藏高原支教、帮扶,创办草原孤儿学校,给草原孤儿、贫困孩子、失学儿童提供基本的照料和教育,以此为背景创作的支教小说《酥油》曾感动千万读者。江觉迟扎根藏区十五年来,除了草原孤儿学校办学,还利用假期和家访时间,深入藏区偏远山寨,针对特困家庭进行摸底排查,直接参与了当地政府在深山草原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

11

《雪莲花》是江觉迟以自己在川藏高原历时十五年的支教、帮扶生活为蓝本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雪莲花》便是江觉迟以自己在川藏高原历时十五年的支教、帮扶生活为蓝本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主人公梅朵从内地来到藏区支教、帮扶,在平均海拔四千米,没有电视、网络、手机信号,生存环境极为艰苦的深山草原,她一边办学一边配合当地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先后参与了当地政府开展的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脱贫工作。以“梅朵参与扶贫”为情节主线,小说串起了一个个“沾泥土、带露水”的毛茸茸的扶贫故事,塑造了一批带领藏区人民脱贫攻坚的扶贫干部形象,生动鲜活地描绘出今天真实发生在高原藏区的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既写出时代生活的真实,也写出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小说还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写梅朵与藏区小学孩子们的日常相处,细节直叩人心。雪莲花,开放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岩上,不畏环境恶劣、艰苦严寒,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今天生活在西部高原、用爱与坚韧谱写时代与生活之歌的藏区人民的精神写照。

111

李岩发言

李岩表示,《雪莲花》无疑是在“脱贫攻坚”时代洪流中诞生的优秀的扶贫题材小说。小说以文学的笔法,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精彩的对话,将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的政策、落实,春风化雨般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对高原藏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难点、要点以及如何才能取得成效,有感同身受的认识。作者以扎根藏区十五年的一线扶贫经历,见证了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显著,这些在小说中都有生动而强劲的表现。由于高原地理的特殊性及藏区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得高原藏区的扶贫工作比内地其他地方要艰巨很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也有着独特的异域风情,这些在小说中都有深入细腻的描写。

1111

吉狄马加发言

吉狄马加称赞,“江觉迟的这部小说《雪莲花》最独到的地方、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她这个小说是她长期深入生活的结果,她完全把个人的感情和个人一段很宝贵的时光,和这个地方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深深融合在一起。她体现了我们一直倡导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使《雪莲花》在众多扶贫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作为一部有着坚实、深厚的地方生活基础的长篇小说,《雪莲花》超越了一般的扶贫题材作品,既不会落入一般扶贫故事的俗套,也跳出了一般扶贫故事浅表化、概念化的窠臼,而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无论是故事、人物、风景还是语言,都别具地域、文化的特殊性,显得真实、生动、鲜活、特别,阅读时,高原藏区浓烈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一个个“沾泥土、带露水”的藏区扶贫故事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

《雪莲花》在写藏区生活方面也有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作者将情感和笔力投注于普通藏人的生活、理想、追求,着力表现藏区人民如何在政府的帮助、带领下,用汗水浇灌未来,在艰苦中吐露芬芳。作者还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川藏地区的风土人情:孩子牧民、雪山草原、高山峡谷、鲜花牛羊、洪水泥石流以及民歌、赛马、跳锅庄、耍坝子等,铺展出一幅鲜活生动的藏区生活图景。这样的作品,藏族同胞读来定会觉得熟悉、亲切、入心。从这个角度说,《雪莲花》的出版,对于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承担了文学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发挥了文学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

11111

《雪莲花》出版座谈会与会者合影

与会专家认为,《雪莲花》不仅是优秀的扶贫题材小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反映今天藏区人民生活的优秀小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能够反映藏区人民当下生活的文艺作品极为罕见。长期以来,表现藏区生活的作品多为历史题材和纪实题材,像《雪莲花》这样以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形式,全景式地写活今天藏区人民的生活、理想、追求,写出新世纪以来藏区人民生活巨大改善的文学作品,是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的。可以说,《雪莲花》既是一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也是一部反映藏区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新时代的《创业史》”。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问世,有着特殊的意义。

据悉,本书已入选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讴歌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专项。

11

《雪莲花》,江觉迟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雪莲花》内容简介:

感动千万人的支教小说《酥油》姊妹篇   

藏区支教帮扶十五年、传奇女子江觉迟  用生命续写善与美的故事

一部浸满汗水、心血、情感的自传体小说   

雪山、草原、孩子、牧民  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至深  散发泥土芬芳

入选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

“爱,就是把你变成被爱的人中的一个”

小说主人公梅朵,从内地来到西部高原藏区支教、帮扶,在那片雪山环绕的原始草原,她与孩子、牧民、扶贫干部们,艰难而温暖地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面对困境,她的爱和帮扶,从哪里开始?  

孩子们紧锁的心扉,她怎样用心去叩开?

脱贫攻坚的草原人,怎样用汗水浇灌未来?

草原孤儿学校的孩子们,长大后过得怎么样?

远方的月光,身边的班哲,谁是她的情感归宿?

当春风吹进草原,身患重病的她,何去何从?

当你读完梅朵与草原的故事,或许会有那么一瞬,在月光下,在感动中,你的泪光,已晶莹成一朵盛开的雪莲花。

你将刻骨铭心地领悟: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帮扶?

正如作者江觉迟所说——

“爱,就是把你变成被爱的人中的一个,有他们的气息,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如此才能融入他们,并让他们接纳你的爱。”

《雪莲花》,把爱与坚韧,留存于雪山和草原。它不仅仅是《酥油》的姊妹篇,它告诉你,《酥油》里描绘的那片深山草原,如今,变了的,和没变的。

作者简介:

江觉迟,安徽桐城人,“裁襟励子”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均从事教育工作,祖母苏蕙华“裁襟励子”的教育佳话已成为安徽省桐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受家庭影响,从小热衷帮扶工作,并酷爱写作。2005年她带上个人全部积蓄,只身来到西部高原支教、帮扶,创办草原孤儿学校。已出版自传体长篇小说《酥油》(2010年),文化散文《西藏情歌》(2012年),长篇历史小说《最后的女权王朝》(2017年)。

作家语录:

在特别想念的日子里,我经常会翻开过去的日记——一摞摞日记,我数了下,竟有五十二本!这是多年以来我在草原上,每个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写出来的。其中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那些时光,那些生活的点点滴滴,每每看起来,总会让我热泪盈眶。

是的,我要把这种思念延续下去——《雪莲花》的创作,便是我重读日记的时候,用心灵开启的写作路程——我要再次翻开人生的页面,让大家来看,我和孩子们如此相依、快乐,又如此纠结、困难;让大家来看,我们已经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爱与希望。

爱,就是把你变成被爱的人中的一个,有他们的气息,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如此才能融入他们,并让他们接纳你的爱。

名家推荐: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既感动又心疼的小说。美好、纯净的爱情,醇厚、野性的藏区风景与其中的大爱、感动、悲伤交织在一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盏酥油灯。江觉迟的那一盏,点燃在遥远的藏区草原。她是幸运的,遵循了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她比很多人活得更体面和奢侈。

——姚晨

我为梅朵选择留在高原而震撼、起敬,更为梅朵最后无奈离开的柔弱而感动、伤怀……其实,这就是一个真实、普通的生命。梅朵所以让我不能忘怀,正是因于此:她生命中的强和弱,都被那片神奇的土地成倍地放大了。

——麦家

我真的是被感动了。怎么说呢?也许并不是所谓“感动”能够概括的,准确地说,是一种力量,一种梦想的力量,传递到了我的身上。有些人想做,但下了一辈子决心都没能做到的事,有些人在一闪念中就去做了。江觉迟是后者。人的精神财富大于一切,而江觉迟,内心的富足证实了这样的财富。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子!

——潘石屹

为了给流离失所的孩子们一个庇护所,梅朵在草原上坚持多年。无论是对草原孩子的爱,还是对青年月光的爱,都是那么的真诚。她让我们在感动之余,心存温暖。

——安意如

江觉迟在高原上经历的苦难,就像她小说里描述的雪崩一样,让人震撼。那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苦难。所以除了对她作品的欣赏,她个人的精神更令人敬佩!

——周立民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