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孩子镜头里的动物世界

“科普•摄影•百科”青少年科普摄影巡展在北京动物园馆启动

2019年7月1日,“科普·摄影·百科”问答大擂台——科普摄影展览(动物主题),在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开展。来自全国的参赛选手经过“一拍、二记、三问、四答”闯关,共有50幅作品经过层层筛选,获得了科普专家答复,作品最终在北京动物园展出。

新闻稿:孩子镜头里的动物世界160

“科普•摄影•百科”问答大擂台是由北京市科委资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市科普基地联盟主办的科普项目,旨在盘活科普基地资源,提升科普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提高科普服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每一座科普基地,都是一部百科全书。每一双好奇的眼睛,都是发现世界的镜头!“科普•摄影•百科”问答大擂台活动鼓励青少年,用镜头发现科学世界,用提问探索未知空间。通过“一拍、二记、三问、四答”,闯关科普基地“问答大擂台”,“挑战”科普名家擂主。

不同于常规的科普和摄影活动,本次活动最大特色在于“提问”(三问),要求参赛者不满足于摄影本身,而是鼓励他们透过自己拍摄的影像,探索背后科学原理,提出“百科全书不知道”的创意问题。

一拍:举起相机(手机)拍下让感到奇妙的科学影像;

二记:从科学的角度,记录、描述自己拍下的影像;

三问:围绕拍摄的科学现象,向科普专家们提出新颖有趣的奇思妙问;

四答:层层筛选,最终入选问题将由科普基地的权威专家亲自作答。

2017年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本次活动形象大使北京电台小雨姐姐介绍,很多参赛师生对“提问”感觉很新颖,其实照片只多加一句提问,看似简单,但真要问得有价值,有创意,入得科普专家“法眼”,值得回答,还真不太容易。首先要从科学的角度对拍摄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就会对未知提出各种疑问,疑问又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化解,最后总会有通过各种渠道都得不到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百科全书也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新闻稿:孩子镜头里的动物世界796

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李政道)。“一拍、二记、三问、四答”的过程,正是青少年自我探索发现提炼新知的过程,也正是本次活动的目的所在,所以说,青少年正是在提问中成长,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好问题,胜过读完一部百科全书。让中国孩子如何“学会提问”,是科普工作的永恒话题。

活动开展以来全国青少年科普摄影反响热烈,积极投稿,陆续征集了几千份作品,很多老师和家长也不断申请参赛,组委会最终将参赛年龄由大中小学生,不断提升。色彩纷呈的摄影作品,奇思妙想的创意问题,博得各领域科普专家的赞誉,引起各类科技媒体关注,纷纷开设栏目连载青少年与专家的精彩问答。

北京动物馆科普馆馆长周娜介绍,受场地限制,只能展出部分优秀作品,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作品几乎囊括了青少年能接触的各种鸟兽鱼虫,拍摄的选题和视角都非常新颖,具有浓郁的儿童气息。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拍摄功能的增强,吸引了更多青少年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小动物,拍出的画面也非常专业。尤其是设置的提问环节,孩子们不仅仅是“拍着玩”这样随意,而是让摄影作品更加有探索深度,有科普意义。有选手拍摄了一只螳螂(一拍),从科学角度介绍了螳螂的学名、形态、习性等(二记),最后提问:雌螳螂为什么要吃雄螳螂?(三问),活动的科普专家团买国庆老师,是国家动物博物馆的昆虫专家,认真查阅资料,从螳螂食性、观察记录、实验研究等角度,回答了参赛选手的提问(四答),也为孩子们一步步探索,增添了一个新的“知识点”。

北京动物园张成林副园长对“科普·摄影·百科”活动高度认可,北京动物园作为科普基地通过活动盘活了很多宝贵资源:选手为参赛,到动物园摄影采风,盘活了动物展品资源,影展盘活了场馆资源,选手提问和科普讲座盘活了动物专家资源,参赛选手慕名赶来观看影展,也提高了动物园尤其是科普馆的游客流量……后续北京动物园还将和活动组委会深入合作,持续开展“镜头里的动物园”等系列科普活动。

据悉,活动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紧锣密鼓,获奖作品和名家问答将会汇编成文集画册。为了便于全国青少年关注活动动态,组委会特开设了“百科全书不知道”微信公众号和微网站,举手间指尖即可探索科学世界!

部分作品

北京窦店中心小学 蜜蜂 陈梓旭 指导教师 于海林

北京窦店中心小学 蜜蜂 陈梓旭 指导教师 于海林

北京少年宫 郭鑫予 猴子 指导教师 陈雪

北京少年宫 郭鑫予 猴子 指导教师 陈雪

北京十一学校 王嘉禾 旅途 指导教师 李强

北京十一学校 王嘉禾 旅途 指导教师 李强

东城少年宫  沈欣然 发光的水母 指导教师 闫珉

东城少年宫  沈欣然 发光的水母 指导教师 闫珉

府学小学 李台霖 金蝉脱壳 指导教师 叶嵘

府学小学 李台霖 金蝉脱壳 指导教师 叶嵘

人大附小学京西校区 许岳晨曦 戏水 指导教师 岳颖

人大附小学京西校区 许岳晨曦 戏水 指导教师 岳颖

作品示例

一拍

拍摄时间:2016年10月16日晴

拍摄地点:北京大兴

作品名称:螳螂“凝视”

摄影作者:张艺嘉(女16岁中学)

拍摄工具:CanonEOS600D

新闻稿:孩子镜头里的动物世界1817

二记

螳螂(学名:Mantodea)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修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中华大刀螂、狭翅大刀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三问

雌性螳螂为什么吃掉雄性螳螂?

四答:擂主回复

1、食性解释

因为螳螂是捕食性的昆虫,以捕杀和取食其他小型动物(包括同类)为生。但是螳螂平时都是独立生活的“独行侠”,雌、雄螳螂互相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很少发生螳螂相互捕食的情况。

2、观察记录

在求偶交配期间,雌、雄螳螂彼此接近的机会增多,体型比雌螳螂“瘦小”的雄螳螂被捕食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由于雄螳螂一般发育成熟早于雌螳螂,当一只发育成熟的雄螳螂向未发育成熟的雌螳螂发起求偶、婚配行动时,就很有可能会被不明其来意的雌螳螂当作猎物送到嘴边享用了。

而当雌螳螂发育成熟后释放出性引诱剂以吸引雄性螳螂前来交配时,会有一些雄螳螂由于动作不当引起雌螳螂的不适,被雌螳螂用捕捉足抓住并本能的送往口中大快朵颐了。(有些雄螳螂在被吞噬的情况下仍能完成交配)而那些动作正确的雄螳螂则可以成功完成交配安全离去。

3、实验研究

有些实验报告认为:雌虫吃掉雄虫的头部由于没有了咽下神经节对交配行动的抑制会使得交配更有力;还有些实验报告认为:雌螳螂在营养条件较差时吃掉雄螳螂的频率较高,在营养最差的雌螳螂对照实验中,那些吃掉配偶的雌螳螂所产的卵鞘明显较大且后代较多。

答题擂主

昆虫摄影师

国家动物博物馆原艺术总监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实验师

“科普·摄影·百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买国庆

责任编辑:戴佳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