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陆建德解读辛格作品:大量故事超常理范畴 也带有人间温情

近日,《辛格自选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7月21日,近百位读者不畏伏天炎热,来到北京单向空间·爱琴海店,与英美文学专家陆建德一道,走进美国犹太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异彩纷呈的短篇小说世界。据悉,此次活动是人文社招牌“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的第二十五讲。

1

在真正进入辛格其人及其作品之前,陆老师先带读者回到二十世纪,因为“二十世纪初以来,外国文学在中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他提到,“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深刻意识到,“文学对一个国家精气神的提升”所起到的作用。辛格是“改革开放以后,对国内读书界、文学创作界最早产生创作力量的作者之一”。

11

美国犹太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1978年《世界文学》正式复刊,辛格就出现在这第一期上。此时的《世界文学》延续了三四十年的翻译浪潮,五六十年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众多翻译家推波助澜的翻译小高潮。当今中国,五六十岁甚至更年长一些的主要作家在创作之初,几乎无人不晓辛格的名篇《傻瓜吉姆佩尔》。陆建德回顾道,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辛格短篇小说集》;2006年,推出《傻瓜吉姆佩尔》,可以说,他们始终意识到辛格在我国外国文学翻译界和文学创作界的特殊地位。此次出版的《辛格自选集》选本更为精良,是辛格本人选取的最为满意的作品合集。

111

移民美国后的“反观”赋予其作品“审美和价值的力量”

辛格是出生于波兰一个小村子的犹太裔作家。陆建德表示,犹太裔作家一般身世比较复杂,他们中不少人“经历过流血或者流亡,或者逃亡”。而辛格的出生地,波兰的历史又比较特殊,波兰的国土曾被瓜分,国家曾被兼并。犹太民族在二战前后的一段非常历史是辛格1935年移居美国的大背景。

辛格在波兰的出生地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在这个犹太社群里,生活不是单一、古板的,而是各色人都有,并且他们有着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的七情六欲。他们在特殊的宗教架构下过着既神圣又凡俗的生活,这种生活时常能激发出非常奇特的创造性火花。这也是辛格的创作源泉之一。

辛格到美国之后,仍坚持使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意第绪语写作。一方面,他在时间和距离上与故乡的阻隔,让他得以将“那段记忆的东西写得特别美、特别好,特别有张力”,那些看似奇奇怪怪的人在他笔下是如此合乎情理。另一方面,他对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又有很多精彩的描写,也更能锐利地对他们加以看待。这两方面构成了辛格写作小说的透视镜,他笔下的犹太人绝非刻板的固有形象,而是一个个十分鲜活的形象。陆建德认为,如果他一直生活在波兰,并有幸成为二战的幸存者,应该可能不会成为如今的他,是反观为他的作品赋予了“审美和价值的力量”。

1111

辛格的故事超出常理范畴 也带有人间的温情

辛格“看重犹太人的个性”,他所写的故事有些是可以用常理来理解的,也有大量的故事超出常理范畴,无法用理性来解释。陆老师以《已故提琴手》为例,讲到几个人物借助故事中的一位女性发声,让人联想到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多声部。可以说,辛格笔下的人物因为生活在一个的特定信仰体系下,而被“支配或者影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

陆建德表示,辛格的很多故事写得还很带有人间的温情。辛格的著名短篇之一《市场街的斯宾诺莎》讲一位虔敬的犹太学者最后娶了一位目不识丁的犹太女士,这是一种从“神圣性、超越性,突然回到彻底的世俗性”的转变,读来特别温馨。此外,他还提到辛格小说中的新鲜元素,比如女扮男装的《叶希瓦的男学生妍特尔》,比如设有专人屠宰牲畜的《净屠师》,并呼吁国家设立这样专门的部门,这既有利于卫生和质量管控,也能让公众免于血淋淋的场景,如此方能发育出“自然生发的怜悯之情”。

活动中,《辛格自选集》主要译者韩颖也惊喜现身。韩颖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犹太文学的研究者。《辛格自选集》47个短篇中,她翻译了36篇,对书中不少犹太教专有名词的准确翻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韩颖先与读者分享了与辛格小说结缘的过程。起初,她翻译了人文社版《傻瓜吉姆佩尔》短篇集中的11篇,由此便喜欢上了辛格。2016年,她应邀到牛津大学犹太中心访学四个半月。她在此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翻译辛格的短篇。如今这版翻译中,韩颖坦言除了有机会翻译更多的辛格作品给读者之外,也终于有机会将2006年版本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纠正过来。此外,她还就中文译本参考的英文蓝本为何是权威蓝本,以及自己在译文中为何不加注的情况作了说明。

陆建德表示:“辛格是个像契诃夫那样会讲故事的大师,难以归类。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辛格自选集》的全译本,称得上是外国文学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一件大事。”据悉,此次《辛格自选集》,既有韩颖、杨向荣两位中生代译者,也在校正同一一些专业名词的情况上,保留了戴侃、方平、冯亦代、李文俊、屠珍、文美惠六位翻译界前辈的译文。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