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听茅奖作家讲述书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70年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当代作家和长篇小说,其中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作为重要的代表,镌刻了属于一代人的文学记忆。

1981年3月14日,病中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致信作协书记处,捐献出25万元稿费,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此鼓励和表彰最杰出的长篇小说创作。同年3月20日,茅盾文学奖委员会成立,每4年推举一次。今年又恰逢第十届评选年,茅盾文学奖再一次成为读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与SKPRENDEZ-VOUS联合策划推出茅奖作家沙龙系列,陆续邀请曾获得过茅奖的作家与评论家、编辑、读者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体会和书背后的故事。

王蒙:对不同语言和文化有兴趣

“《这边风景》记录了我39岁到47岁之间的人生,那时我去边疆,到水深火热的一线基层去扎根,小说更多的是记录了那个时期维吾尔族人的生活风貌,而且从头到尾都是掏心窝子的认真,这是我今天再也无法抵达的写作状态了。”回忆起新疆生活,王蒙说,自己对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方式非常有兴趣,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是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书里的对话都是先用维吾尔语构思,然后把它翻译成汉语。因为真实丰富的细节,有人称赞《这边风景》是“新疆的清明上河图”。

作为当时的评委,文学评论家胡平说,《这边风景》整个作品里面充满性格冲突,而这个性格冲突是一百年、一千年文学小说的重镇,这一点非常令人佩服。

自1953年开始创作《青春万岁》至今,王蒙的文学生涯已经跨越了近70个春秋。2014年,45卷本的《王蒙文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的创作紧贴时代脉搏、扎根于现实生活,文学作品已超过1800万字,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也表达了他80多年人生历程的深刻思考。现在,85岁的王蒙仍笔耕不辍,不断有新作品问世。

周大新:一直回望并思考着乡村

周大新的创作历程从1979年开始,《湖光山色》以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了一个曾在北京打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

作为从河南走出去的作家,周大新一直很感谢家乡父老乡亲对他的关注和关照,对故乡的回望是他一直在做的事。他说,《湖光山色》是酝酿在他心中十几年的故事,“每次返乡看到乡村的变化,我都在思考,中国的农村该向哪里走?在今天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希望将自己对当代农村的思考融进小说中去。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付如初认为:“《湖光山色》是最早写到逃离北上广话题的书,暖暖从北京城回到乡村,这种超前性、预见性是这本小说特别值得我们阅读和记住的地方。在欲望面前你是坚守还是迷失,这是该书探索的重要方面,也是这部作品有生命力、能够突破乡土题材的限制的更广泛意义所在。”

毕飞宇:获奖的秘诀是内心干净

谈到茅盾文学奖,毕飞宇说他在写《推拿》的时候没想过得奖这回事:“‘推拿’这个题材不是主旋律,也没有历史感和宏大的天问,无非就是写了那个被所有人忽略、几乎已经不存在的生活。”他笑说,《推拿》能获茅奖最大的秘诀是“当你做事情的时候,内心干净是多么重要”。

在评论家张莉看来,《推拿》并不是为了盲人而写盲人,而是写到了人类普遍性的主题,比如说人和人之间的爱情,人和人之间的尊重,人和人之间的日常的尊严。“这个小说最微妙或者最动人的地方,是毕飞宇写了一个颠倒的风景:你以为你无所不能,但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你是受限的。”

毕飞宇风趣幽默,机智诙谐,谈起小说来更是妙语连珠。作为编辑的赵萍敏锐地抓到了他的这个特点,于是邀请张莉于2013年到南京和毕飞宇用两天时间做了一场对谈,形成了对谈集《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今年人文社再版了此书,并更名为《小说生活》。在书中,毕飞宇不仅与张莉谈了对许多文学名家、作品的看法,而且真诚地披露了他在创作中遭遇的犹疑、困惑、折磨、自我完善与自我提高。正如张莉所说:“书里潜藏着一个乡下少年如何成长为优秀小说家的秘密,因为毕飞宇在写他的创作经验和小说经验以及阅读经验的时候,完全是毫无保留的、完全敞开自我的方式。”

责任编辑:戴佳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