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文化用纸价格趋平仍有隐忧 纸价异动引产业链盘整

从2月16日开始,一波纸价涨价潮悄然来临,然而仅10天左右,涨势很快消弭。随后,四大涂布纸厂商晨鸣纸业、APP金光、华泰纸业、太阳纸业宣布对国内涂布纸市场减量供应,在4月正常水平基础上将减少25%的供应量,引发3月下旬多家纸企再次发布涨价函。面对这种“过山车式”的纸价涨跌,业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惊慌。一方面,受疫情期间物流阻断、人员缺位和防护成本激增的影响,迫使作为上游的纸厂限产提价;另一方面,同样的原因导致下游企业产品需求不足,也影响了纸价。如何在涨跌之间寻求稳定,是出版产业链各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出版用纸价格趋稳 非教材出版仍存不确定性

事实上,经历了数轮涨价潮后的业界,对于纸价变动的认识已经趋于冷静。多位受访者均表示,此次纸价的上涨和下降是市场的正常现象。每年第一季度属于出版行业的传统淡季,今年由于疫情原因,使得下游销售状况接近“冰点”。从目前市场供求关系来看,文化用纸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是保持基本稳定。

雅迪云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鸣向记者透露,疫情期间开工后出版用纸出现了短暂的供应不足,表现最为直接的产品是外盒包装的瓦楞纸箱,涨幅一度超过30%,绝大部分包装瓦楞纸流向了医疗等重要物资保障,确保一线抗疫物资的及时供给。但综观纸价总体形势,杨鸣预测,不会出现较大规模的涨价。

北京中版联印刷物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版联”)副总经理陆南宸对此也有同样判断——从2019年年底到2020年年初的纸价大规模上涨,主要涉及的是包装用纸和工业用纸,这一方面受年底物流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该时间段内这两类纸的使用量增加,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涨价。具体到出版业使用最多的文化用纸,实际情况则相对平稳。陆南宸表示,目前文化用纸价格平稳主要基于三致因:一是产能大于市场需求,供大于需态势明显;二是传统淡季导致生产企业库存增加;三是疫情下物流不畅等原因导致的下游销售状况不乐观。

对于出版企业而言,文化用纸中需求量最大的出版品种是教材教辅。截至目前,全国有20余省区确定了开学时间。有业内人士预判,随着复课范围陆续扩大,教材教辅印制量的增大可能会带动纸价走高。但安徽美术出版社社长王训海分析认为,当前纸浆价格处于市场低位,加之随着中小造纸企业陆续复工产能增加,出版用纸价格不会暴涨,“文化用纸中,低龄段的小学出版物占比最大。往年六七月份是秋季教材的正常印刷时间,但当下疫情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暑假的时间安排会如何变化,暑假作业、课外阅读等出版物的需求情况就有不确定性,或决定了纸价在6月前不太可能大幅度上涨。”

上中下游资金均吃紧 成本控制单品效益是关键

陆南宸表示,从目前整体出版形势来看,一季度纸张需求使用下滑明显,出版社除个别应急品种外,多数图书品类已经停滞或推迟出版,未来三个月不会有爆发性反弹。教材及教辅类出版亦受影响,但对维持整体出版印刷有强烈的支撑作用;专业培训类教材出版形势也有所收缩。从经营层面上来看,生产企业的库存增加,社会专业物流仓储爆满,出库量惨淡,现金流停滞,全行业经营成本增加。

在此情况下,对于纸价可能的变动,业界的共识是,应对的上策不是大规模囤纸,而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解决资金紧张问题。

据陆南宸介绍,中版联在资金的有效储备和使用、对上游企业合同的严肃性和履约率,以及能够有效组织好资金应对上游供应商的付款承诺、保证中国出版集团纸张供应工作的稳定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准备。中版联于3月2日向中版集团出版单位和纸张供应商发布了《加强疫情防控做好纸张供应工作》的公开信,就疫情防控期间生产、供应和使用过程中急需解决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呼吁产业上下游加强沟通和理解。华泰纸业、太阳纸业、晨鸣纸业等几家规模较大的造纸企业都积极响应并做出了书面承诺,保证了对于中版集团纸张的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北京万水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春元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印装费、稿费、纸张费三项费用是出版企业的三大直接生产成本,从成本估算的角度来讲,这三项费用各占码洋的8%左右,即纸张价格每增长10%,图书的成本占比会增加0.8%左右。出版企业全行业平均利润率总体来讲也只有3%~5%,按4%来计,则纸价每增加10%,图书利润降低20%。而对于经营管理好的出版机构来说,出版利润率可达10%~20%,其对纸张的价格就不太敏感。基于该成本测算可以看到,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率是出版机构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周春元表示,出版机构应对纸价变化时应尽可能多的掌握市场信息,科学研判预测纸价走势,从而制定库存战略,对单位生产计划进行科学分析及调度,为采购计划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应做到对新书进行成本分析,科学定价。

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码洋率和销售利润率,是一个复杂且发挥空间较大的领域。具体到图书产品,一本纸质图书的生产成本需要考虑纸张规格、装帧形式,同时要在成本与价值之间权衡轻重。这要求出版单位管理者从印制和管理学角度进行细致的计算分析。

在保持出版物品质的基础上,如何降低成本?王训海表示,一是向单品要效益,根据盈亏平衡点确定定价策略;二是控制无效发货,营销人员密切追踪和研判市场;三是退货图书的降价处理,如果不能实现二次销售,将带来更大的损失;四是出版社内部考核,单品出版物每年创造的产值不一样,所以降低成本在某种程度上要看管理者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线上业务布局受益 融合发展应激提速

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产品,纸张供需矛盾主要由目前行业的整体环境所决定。面对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和不确定性,上下游企业更需要从业务流程到沟通方式等各个方面“托底”,以求在变化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造纸企业正通过限制产量来保证价格,印刷企业则启动了供货紧急预案,而出版商正紧锣密鼓地拓展线上业务以应对疫情下的产供销新动向。

作为从事纸张整合服务的企业,中版联公司在沟通产业上中下游信息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其2018年上线的“云纸系统”将库存信息进行数字化集成,在系统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搭载了库存查询、线上下单、手机采购等功能。陆南宸介绍:“该系统未来必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其优势在疫情期间更加凸显,为保证库存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让业务人员和上游企业“在任何地点,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看到库存”。

同样提前开发了线上业务整合系统的印刷企业也在此次疫情中尝到了甜头。雅迪云印利用自行研发的ERP云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在与客户沟通方面启动了24小时服务小组,通过线上沟通、线下快运,以保证紧急材料的印制到位,并为有关疫情宣传资料提供紧急绿色通道。据杨鸣介绍,雅迪云印还启动了公司“印通天下”项目,将传统印刷转移到线上,将印刷品定制推向市场,提高营业额。

面对疫情影响,纸质出版流程相对受限,线上线下联动是几乎所有出版机构都在深入推进并检验成果的方向。王训海认为,网红带货、直播讲课等一系列操作作为融合发展的初期形式,事实上只是营销方式的改变,而出版物的呈现方式没有改变。如何在当下改变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纸质书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容、知识以及兴趣,是出版企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