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写作40多年,拿过诺奖,莫言为何感叹“举步维艰”?

“这是30年前的一件衬衣。别的衣服都穿不了了,这一件当时肥得不能穿的,现在穿出来却显瘦了。”

2020年7月的最后一天,莫言获诺奖后的首部新书《晚熟的人》正式面世。在当晚的线上分享会上,莫言这样向主持人说起自己的衣着。

莫言写“莫言”

相比于这件有点“历史感”的衬衣,莫言说,“这部书应该比30年还要漫长”,因为书里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有他小学同学的影子。

“这一下子回到差不多60年前。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故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小说里的人物跟我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地变化、在成长、在晚熟。”

同样,莫言自己也化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莫言讲故事向来爱用第一人称“我”,《晚熟的人》延续了这一习惯。只是新书的“我”大都借用了作家本人当下的年龄和身份。

莫言说,自己既是《晚熟的人》的写作者,也“作为作品中的人物,深度地介入到这部书里去”。

但书中的“我”,就是莫言本人吗?

“这起码是我的一个部分。”莫言说,自己敢把真实的名字放到小说里去,就做好了接受一切的准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都是可以的。

“我跟小说里的莫言是在互相对视,我在看他,他在看我。有时候我在生活当中也许不会这样做,但小说里他这样做了;他在小说里不想做的事,我在生活当中也许做了很多。”

在莫言看来,这两个“莫言”既像面对镜子的关系,像是一个实体对着一个影子的关系,更像一个人看到了自己的分身一样,像孙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

旧瓶里有什么新酒?

作为莫言获诺奖后的首部新书,《晚熟的人》中汇集12个故事。而这些故事都和他的家乡有关。

按莫言的说法,这些故事都属于“知识分子还乡角度的小说”。

他自己也说,这样一个返乡视角的小说有过很多很多,而且其中不乏成为经典的作品。“我作为高密东北乡出生长大,然后离开了这个地方的人,若干年后又回来了。这样的作品我在80年代初期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开始在使用这个视角。到了现在,写了40多年了,依然在使用这个视角。”

显然,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旧瓶”,但同时瓶子里又有“新酒”。

首先是作者本人有了变化。“我的年龄变大了,我的视野可能变广阔了,我的思想素质是否变深刻了很难说,但是变复杂了是肯定的。因为2012年的诺奖,使我原本的作家身份又添加了一层更加复杂的色彩。”

莫言说,在这个时候,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这样一种身份的人回到故乡,他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就要丰富多了。

“衣锦还乡”,自然也见证了百态人情。

因此,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这样的情节:小说里的“莫言”,获诺奖后回到高密东北乡,发现家乡一夕之间成了旅游胜地,《红高粱》影视城拔地而起,山寨版“土匪窝”和“县衙门”突然涌现,“还有我家那五间摇摇欲倒的破房子,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挂上了牌子,成了景点”。

这当然有作家夸张的成分,但我们也可以从以往的新闻中“找到大概的原型”。

另外,莫言第一次在作品中引入了当下社会的“新人”——网络“大咖”高参。故事中的高参靠贩卖谣言发家致富。“这样的人物是时代造就的,也是我过去小说中从没有出现过的。”

莫言说,这七八年来自己确实有很多感受,仿佛只能通过这样的一个角度,才能够把自己丰富的感受用文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希望自己能够晚熟”

在分享会现场,书名中的“晚熟”成了一个频频被提及的词语。

莫言倾向于把“晚熟”解读为“一种求新求变、不愿意过早地固步自封的精神状态”。

他说,“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讲,我想,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艺术家过早地成熟了、定型了、不变化了,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变化,希望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只是难度很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希望自己过早地定型,就是不希望自己过早地成熟,希望自己能够晚熟,使自己的艺术生命、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能够保持地更长久一些。”

但要超越自己并不容易。

谈及眼下的写作,莫言坦言,“我写了40多年了,现在举步维艰,比上世纪80年代初刚开始写的时候,困难要多多了。”

莫言面临的困难来自于他对自己的要求。

“首先是我自己了解的文学越来越多了,我就知道很多人曾经怎么样写过了。那么我想,我起码不应该重复别人用过的办法。再一个是我自己的作品积累越来越多了。我最低的要求就是不愿意再重复过去已经写过的东西了。所以写作的时间越长,面临的难度越大。”

虽然获诺奖后的首部新书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但莫言说,自己仍“有一个长篇梦想”。

“我确实还是希望在最近几年来拿出一部好的长篇。但我想,要写肯定要写得和以前不一样。跟以前的艺术水平相比较,是不是更高,这很难说,但是要不一样:故事不一样、时代不一样、使用的语言也有变化,这是应该非常明确追求的。我在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拿出一部让大家看了以后有一点点耳目一新的长篇小说。”

莫言说,自己最近这两年在大量阅读老家周边十几个县市的地方志,也去了很多地方。“假如要写历史小说的话,我想这些工作是必须要做的。”

线上分享会的最后,大家再次讨论起“晚熟”这个词。

评论家李敬泽说,“‘晚熟’里面有智慧,同时也代表着老同志不屈不挠的、挣扎的精神。这种精神就体现在:明明是前浪在沙滩上,打个滚站起来又变成后浪。这就是晚熟的精神,我们大家一起要发扬。”

镜头随即转到莫言,他正大笑。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