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和齐白石齐名,早年却鲜为人知
在时代变换的浪潮中
他倡导国粹,标举内美
他是黄宾虹
晚年几近失明,依旧坚持作画
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八月
特别推出荣宝斋“八月甄选书单”
同时
荣宝斋出版社设置
专题书架
选取多种黄宾虹图书供广大员工和读者阅读学习
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花鸟,为一代宗师。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其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黄宾虹图书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荣宝斋出版社"八月甄选书单"
《黄宾虹文集全编》(全7册),王中秀 主编荣宝斋出版社
推荐理由
《黄宾虹文集全编》共7册,分别为《书画编•上》《书画编•下》《鉴藏编》《金石编》《杂著编》《书信编》《译述编•题跋编•诗词编》。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共计200余万字,对黄宾虹一生的书画理论、古物鉴藏、书信、题跋、诗词等进行了全面收录和整理,其中未曾公开发表过的内容占到了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编纂者数十年如一日,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采访调查和考据研究,一方面地毯式地检索晚清以来上海及各地大小报章杂志,并根据相关的数据库,充实了数量可观的内容,力求收全黄宾虹已出版的文字;另一方面借助世界艺术市场,关注流通于公私藏家手中的黄宾虹作品题跋、友朋信札,同时认真鉴别,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保全了历史文献的真貌。这些材料多方位展示了黄宾虹的艺术与理论成就,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黄宾虹。
《黄宾虹年谱长编》(上、下册),王中秀 主编,荣宝斋出版社
推荐理由
《黄宾虹年谱长编》(上、下册)约96万字。本书是著名近现代美术史学者王中秀先生继《黄宾虹文集全编》之后的又一学术成果。本书以年谱的形式对黄宾虹的一生进行了梳理,引用了包括黄宾虹的个人著述、同时代的友朋信札、报纸资讯、展览公告在内的众多艺术文献。准确、全面地勾勒出黄宾虹作为艺术家和学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交往,使读者得以从“知人论事”的角度对黄宾虹乃至二十世纪的艺术生态进行了解和研究。本书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性,无论对于书画爱好者还是艺术史研究者而言,都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正如洪再新教授所言:“《黄宾虹年谱长编》最可贵之处,是以第一手史料文献和一系列重大的艺术史问题让谱主及其同时代人自己说话,将成为认识和研究黄宾虹及其艺术和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书画同源——黄宾虹》,张桐瑀 著,荣宝斋出版社
推荐理由
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画研究丛书:书画同源(黄宾虹)》主要是针对黄宾虹的作品,对其书画艺术中的书画同源的命题的研究。全书共分四章,包括黄宾虹的生平传略、画学还从书学来、直从书法参画法、笔墨统摄与转换。
《荣宝斋珍藏绘画题跋——黄宾虹》,黄宾虹 著,荣宝斋出版社
推荐理由
此书为荣宝斋珍藏绘画题跋系列图书之黄宾虹。黄宾虹为我国近现代书画大家,书画俱佳,作品浑厚天成,意境深邃。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本书从荣宝斋珍藏中甄选出50余幅作品,并把题跋部分单独提出来与绘画同时展示,绘画与题跋即是一体又可以独立欣赏。对书画专业人士、爱好者及鉴定鉴赏都有很大的帮助。此书大16开,图文并茂,设计精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笔墨圣境——黄宾虹山水画艺术新探》,张桐瑀 著,荣宝斋出版社
推荐理由
本书以黄宾虹“引书入画”为主要线索,着意梳理出书法对黄宾虹绘画成因的重要作用。黄宾虹的“引书入画”,无论是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操作,其主动性指向是明确的。黄宾虹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对书法的独到洞见,努力寻找书法和绘画的契合点,赋予传统资源以新功能。他从书法中概括出“五笔七墨”;从传统画法中总结出“勾、涂、点”新画法,使真实感受成为直接调动笔墨的重要因素,完成了从传统内部破解中国画现代发展的难题。
《荣宝斋藏册页——黄宾虹山水写生册》(全6册),黄宾虹 著,荣宝斋出版社
推荐理由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二十世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叉点上的一位重要画家。他“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蕴涵着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和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荣宝斋藏册页选-黄宾虹山水写生》六册可以让我们一窥黄宾虹的画法。他的画法不仅与书法相贯通,画法之间也是相互通约。勾法可变皴法,勾法、皴法缩短可变点法,点法延展可变勾法、皴法,“勾、皴、点”交错运用,不拘前后,如此自由自在,是传统画法不可企及的。黄宾虹所常用的“积墨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就是“勾、皴、点”的重复性运用。他画中的“积墨”在这些“勾、皴、点”的“笔触”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