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持续火爆,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概念最早诞生于图书之中。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中描述的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元界”,可以让人们以虚拟替身的形式相互交流。2018年,科幻电影《头号玩家》让大家对“元宇宙”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一副VR眼镜即可切换另一个身份的生活。
今年,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国外有Facebook更名Mate,专注于“元宇宙”生态,国内有字节跳动、百度、腾讯等企业参与“元宇宙”底层技术搭建。据了解,今年以来注册有关“元宇宙”的商标已经超过4000个。
一时间,以“元宇宙”为主题的图书也成为市场亮点。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元宇宙》和《元宇宙通证》被称为国内“元宇宙第一书”,从元宇宙经济、文化、基建和法治等多角度进行剖析;中信出版社的《元宇宙:开启未来世界的六大趋势》讨论了企业应对元宇宙的转型方略,以及元宇宙时代的个人职业发展和创业机会……
数字出版机构在这一风口下也积极排兵布阵,除了探索“元宇宙”与数字资源管理的融合可能性,其相关概念股的市场关注度不断升高。但一些操之过急的现象,如相关概念股频频引发监管机构质疑、“元宇宙”数字培训课程价高质劣等引起行业的深度反思。
业内人士表示,“元宇宙”大量的基础建设还存在瑕疵,如何将已有的数字出版内容放到“元宇宙”中去,是兼容还是通过技术转换都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未来数字出版可能会在“元宇宙”生态中占有一个板块,但具体是何种生态、何种机制都还未知。
虽然还没有针对“元宇宙”的相关政策,但各界已蓄势待发。为促进“元宇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近日,由物链芯工程技术研究院、央链全球、元宇宙实验室联合火大教育等多家企业、科研院校、行业专家,共同组建“元宇宙共识圈”并发起成立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该委员会将重点在强化“元宇宙”产业研究、加快“元宇宙”产业技术创新与融合、推动“元宇宙”赋能实体产业发展、推广普及“元宇宙”新思维、加强行业协作与自律五方面开展工作。
一向对新兴概念敏感的出版传媒业,在紧跟社会热点,做好知识服务的同时,也要提前思考如何使其“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