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红色气质》用珍贵历史照片讲故事——总有一种画面让人泪流满面

1

《红色气质》,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 著,商务印书馆

一张充满青春朝气的脸上有着微笑,这是中共地下党员王孝和留给人间的最后微笑。1948年,王孝和在组织上海电力公司工人声援反内战大罢工时,因叛徒出卖被捕。

面对老虎凳、磨排骨、辣椒水、电刑诸种酷刑,王孝和只字未说出党的秘密。听到死刑宣判,王孝和淡然一笑:“我不承认你们的判决。”他淡然自若的态度让刽子手恐惧,居然近距离连开3枪都没有打中要害……这一年王孝和24岁。

总有一种画面让人泪流满面,王孝和就义前的照片就属于这一种。翻开《红色气质》一书,很容易找到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人物,李大钊、方志敏、瞿秋白、杨靖宇、赵一曼、左权、江竹筠……生前的他们是那么鲜活而有气质。

如新华社党组书记、社长何平在《红色气质》一书序中写道:“那些在很多人眼里既熟悉又陌生的共产党人,显得有血有肉、可亲可敬。”而这正是主创团队编辑策划《红色气质》一书的初衷。

今年2月《红色气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市后反响热烈。全国有百余家媒体予以报道。4月,《红色气质》入选中宣部出版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书单。

四年前的一个约定

据了解,《红色气质》一书是商务印书馆与新华社4年前的一个约定。2018年,双方合作《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一书时,“我们无意中看到新华社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推出的微电影《红色气质》,被深深打动和震撼。当即约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双方再合作出版一本反映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图书,书名就叫《红色气质》。”《红色气质》责任编辑、商务印书馆人文艺术中心主任柯湘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时光走到2020年下半年,《红色气质》的编写出版进入深度合作阶段。柯湘说,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高度重视,多次参加专题讨论会提出具体意见。每次讨论会之后,主创团队都会对书稿进行大幅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如此历经10多轮的编写和审读修改后,才形成了全书5万字左右、240多幅珍贵图片的最终版本。

“这一版本贯穿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过程。我们希望这些超越时空的照片能够带领今天的读者重回历史现场,与不朽相遇。”柯湘说。

每张照片都有“气质”

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着自19世纪以来上千万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很多出自新华社记者之手,记录了各个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与瞬间。如何从中选取《红色气质》的图片,主创团队认为,既然叫《红色气质》,那么每一幅照片都应该有“气质”,能够让宏大的历史叙事浓缩在照片所定格的历史瞬间。遵循这样的理念,大家达成了共识:既要有为人熟知的历史照片,也要有充满陌生感的“新照”,最好两者兼具,故事之外还有故事,有人情味、有温度、有细节,更有历史的深度。于是,书中有了人们熟悉的李大钊、方志敏、瞿秋白等烈士的照片,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人物照片。

比如王孝和烈士,他惨遭反动派杀害的全过程,被10余张照片完整记录,书中选取了极富冲击力的4张:微笑、抗议、回眸、背影。在这4张照片上,王孝和烈士的双手始终被反绑着,可他的脸上始终是微笑、淡然、坚定、从容自若。

还有一位叫王荣浩的普通技术工人,大半辈子献给了核工业,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作出了贡献。他除退休证上的证件照,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夫妻俩也没有合过影。2006年王荣浩去世,他留给妻子的只有自家院子里的一棵核桃树。书中呈现的是,白发妻子坐在那棵核桃树下不尽思念丈夫的图片。

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安享和平的岁月。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气质”,全书动情地描述这些人和事。

编辑不做“搬运工”

党史资料的丰富往往令主题出版“有米下锅”。可是,如何作出与众不同的图书则需要思考。在柯湘看来,9分05秒的《红色气质》微电影内容高度凝练,把它做成一本书,做成一本吸引人的书,还需要下大功夫。

起初,主创团队从新华社采写的大量优秀共产党员的通讯稿中梳理,很快发现新闻报道的表达风格与微电影的影像呈现有着明显的差别,于是他们又回到微纪录片《国家相册》。但是,把纪录片转换为图文书,却不是像搬运工那么简单。选什么内容,怎样结构,如何配文才能让读者相信、感动、震撼,进而带着新的期待走进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和精神通道,是需要用心、用情、用力的。

柯湘告诉记者,几易其稿后,最终全书以“有一种特殊气质,百年如一”开启序章,接续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4个篇章,每个篇章又下沉为不同专题,最后由一组题为“见证”的图片,带出每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营造出比较完整的历史通道。这一编辑思路,旨在以历史的画面,逐次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风采。

如今,再看《红色气质》的编辑思路,柯湘认为,《红色气质》一书从开始策划到最后成稿历时一年多,其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策划和重新创作,是该书成为精品力作的保证。

“总有一种画面让人泪流满面。如果读者看完这本书,觉得有些人不应该被忘记,觉得今天的生活需要珍惜,觉得还应该为明天继续奋斗,作为编辑的我们就心满意足了。”柯湘说。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