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让经典成为通识——“中华经典通识”新书发布会

1_副本

2022年8月15日,由中华书局主办的“让经典成为通识——‘中华经典通识’新书发布会”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文化公司会议室举行。

2_副本

“中华经典通识”是由中华书局出版,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主编的一套当代名家解读传统经典的“大家小书”,作者涵盖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各高校在本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丛书为开放式,2022年8月首先推出五种——《〈资治通鉴〉通识》《〈老子〉通识》《〈庄子〉通识》《〈西游记〉通识》《〈红楼梦〉通识》,年内有望再出版2—3种。

3_副本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竺洪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复旦大学郭永秉教授、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傅杰及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周绚隆参加了本次会议并作发言,上海聚珍文化公司副总经理、“中华经典通识”策划人贾雪飞主持会议。

“界标”:经典的意义与价值

4_副本

陈引驰教授

《〈庄子〉通识》作者陈引驰教授引用马克·吐温的话:“经典就是人人都觉得应该读但都没读过的书。”经典在文化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比如老一辈历史学者就认为“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史学经典,治史者必读,就算是专门研究明清史的学者也要读,因为只有读通了这四部书,读起后来的史书才会“势如破竹”。这就是经典的定位性作用,经典就是“界标”。

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游记〉通识》作者竺洪波教授也借古人评论《西游记》的话说:“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在其中的确可见出文学经典熏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品质的特殊作用。

不过马克·吐温也道出了一个实情:走进经典并不容易。

贾雪飞就谈到了策划这套丛书的初衷。她说,中华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命脉,新时代,如何以新思路、新视野、新学术高度解读中华经典并传递给大众,凝聚中华文化向心力,铸造中华文化民族魂,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为期两年的市场调研和各领域目标读者的走访,深切感受到读者对传统经典的热情和市面上缺少一套内容高品质、高格调,但形式上轻松可读、符合当代人轻阅读风尚的关于传统经典图书之间的矛盾。竺洪波教授也说,他在家乡深感人民在富足之后精神生活应该更加丰富,读者迫切希望把日常生活与祖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学经典的这一条红线拉得更加紧密些。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周绚隆说,今年是中华书局成立110周年。书局创立之初,创办者陆费逵先生就提出要以教育来开启民智,传承文明。出版作为一种行业,出现的目的就是解决传播的问题。在传播的过程中,除了传承文明,还有传播文化的责任。中华书局这些年,除了做古籍出版为学术服务之外,一直在考虑如何为社会大众服务,怎样将学术成果变为公共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所了解。

“中华经典通识”,就这样应运而生。

读者面向:新时代的“大家小书”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资治通鉴〉通识》作者张国刚介绍了他站在读者立场来构思《〈资治通鉴〉通识》一书的立场。他说,这套书在收到邀约时就考虑如何在一本10万字的书里呈现出思想性、学术性的同时还要兼顾通俗易懂,他站在读者立场想象读者对图书的期待是什么。他指出,目前全国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非常受到重视,这套“中华经典通识”,是给通识教育提供的很好的参考文本。

5_副本

詹丹教授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红楼梦〉通识》作者詹丹近年一直在做学术的普及工作,他做大众普及就是非常想把自己对古典巨著《红楼梦》的心得分享给更多的人。在与责编沟通的过程中,他逐渐明确了写法,即从读者角度思考问题,让读者懂得经典中的门道,从而收获阅读的快乐。他认为,要了解《红楼梦》,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然后才有可能“读通”,然后才有“通识”,最终形成文化共识,这就是人类文化最优秀的遗产——经典的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来说,这套“中华经典通识”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至于做到了哪一步,读者才有最终的发言权。

6_副本

郭永秉教授

《〈老子〉通识》作者郭永秉反复考虑的是以出土早期写本为基底来写,追求新知与旧识的平衡。而这不是简单作调和,要有一个认识上的螺旋式提升,把他认为的关于老子、《老子》书和老子思想真正的“通识”和盘托出,提供给愿意读《老子》的年轻人。他引用朱自清先生的话说:经典阅读的意义,就是要我们见识一番经典。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的初衷,就是要让我们的读者尤其是年轻人对这些书真正地亲近起来,领略一番经典本身。为了让读者领略经典,书里使用了大量《老子》文本彩色图片,以此感知《老子》文本历代的递嬗过程,希望让读者回归到历史的场景中去触摸这本古老的经典,而目前还没有一本《老子》的普及著作比较完整全面地呈现过这些图像。

合适的作者:如何书写

主编陈引驰教授介绍这套丛书最初的编辑思路,就是经典+合适的作者。所谓合适的作者,就是对这部经典有专门研究、卓有成就并出过相关著作的作者,不仅能提供关于经典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知识,还能传递学者对学术、对人生的思考,传递“智慧”给读者。比如他写的《〈庄子〉通识》就不单单只着眼于《庄子》本身,还从老庄的对比、儒道的对比,甚至是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比中来谈《庄子》一书所体现的“智慧”。

为了保证了整套丛书的品质和权威性,这套“通识”的写作要求是言必有据。陈引驰老师如实说:比如我以前在讲座中说《庄子》并不就是庄子写的,很多读者表示了惊讶。这个问题我在《〈庄子〉通识》中也谈到了,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庄子》这本书的形成过程谈起,其实今天通行本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个选本,各篇来源不同。只有这样讲下来,《庄子》和庄子的关系才能说清。

7_副本

傅杰教授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傅杰自称作为读者,认为“中华经典通识”的鲜明特色在于这套书的作者都是一线专家学者,他们以多年的学术积累写通识著作,既能够把基本的问题交代清楚,又能够把前沿的问题结合起来。比如郭永秉教授的《〈老子〉通识》就是以学术前沿的出土文本为基础进行讲述;竺洪波教授对于《西游记》作者是不是吴承恩,学术界研究到了哪一步,向读者介绍得清楚明白。这套书有点有面,既适合一般读者,也适合专业读者,值得向广大真正想学得真知的读者推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