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商务印书馆“日新文库”第一辑新书发布会暨第二辑专家论证会在京举行。丁耘、王中江、王东杰、任剑涛、刘北成等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充分肯定了这套丛书的出版价值。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顾青参会并讲话,总编辑陈小文主持会议。
“日新文库”第一辑新书发布会暨第二辑专家论证会现场(商务印书馆供图)
“日新文库”是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启动的重点学术出版项目,主要出版45岁及以下的中国学者及海外华人学者的优秀成果。丛书第一辑共6种,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第二辑经专家学者评审论证,遴选出精品佳作。
“日新文库”第一辑(6种)
汇聚新成果 建设新高地 搭建新平台
“日新文库”丛书以人文社科研究为主,首重创新。
一是体现在发现新课题,创立新方法。收入第一辑的《中国内陆资本主义与山西票号:1720—1910年间的银行、国家与家庭》摒弃单一的经济视角,挑战西方学界刻板印象,为思考近代中国社会打开新思路。《事象与事境: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研究》拈出“事象”“事境”两个关键概念,从叙事的角度丰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认识。
二是体现在跨学科、新材料。丛书所收著作力求打破学科界限,采用跨学科视角,同时注重发掘新材料,令传统研究焕发新活力。《张力与典范:慧皎<高僧传>书写研究》打破历史、文学、宗教等传统学科门派之别,诠释和思考“佛教中国化”命题。《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则从观念史和谱系学的进路呈现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
“日新文库”汇聚中国青年学者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丛书领风气之先,在创新之外更求开新,致力于开辟学术出版新方向,建设学术研究新高地。
学术精品名著出版是商务印书馆的立身之本。“日新文库”首先是一套严谨的学术丛书。其学术委员会由刘北成等21位高水平专家学者组成,忠于学术标准,保证图书品质。“日新文库”也是一套重视“开放”的丛书。所谓“开放”,既是指不问门第出身、唯才是举,更是指对个性化和开放性的鼓励。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一样,“日新文库”旨在出版一系列标杆性作品,为高水平学术交流提供新平台。
在场青年学者纷纷表示,“日新文库”的设立,对于专注于学术研究、敢于面对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的青年学者而言,是最具鼓舞力的肯定,它体现出商务印书馆作为一家有着深厚历史积淀、以弘扬民族文化自期的出版组织,对于中国学术明天的殷切希望。
回应时代之需 助力学者成长
顾青指出,“日新文库”的出版,既是当今时代变局的要求,也是继承并发扬商务前贤精神的结果。远观全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中国学术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立足中国,当代中国也处于民族复兴之关键期,中国学术尤其是青年学术对民族复兴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环境来看,出版一套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丛书都顺应了历史潮流,具有先见之明。
助力青年学者成长是商务印书馆一直以来的传统。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初创起就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致力于现代知识传播,打造中国学术出版重镇。初创时期的商务印书馆高度重视学术原创性,出版了一大批开创性的学术著作,其中不少为青年学人的著作,例如钱穆45岁出版的《国史大纲》,李大钊35岁出版的《史学要论》,邓拓25岁出版的《中国救荒史》。这些著作后来都成为传世经典,被收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
“日新文库”承载了中国出版界对青年学者的殷切期望。商务印书馆意在出版一系列有见地的新成果、新作品,为学术界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前途、有希望的青年学者。如果说“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是中国学术界已有的经典集成,“日新文库”就是展望中国学术界“未来的经典”,它凝聚青年力量,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青年学者。
附1:“日新文库”第一辑书目
《越在外服:殷商西周时期的邦伯研究》王坤鹏 著
《中国内陆资本主义与山西票号:1720—1910年间的银行、国家与家庭》王路曼 著
《张力与典范:慧皎<高僧传>书写研究》刘学军 著
《德勒兹的哲学剧场》李科林 著
《事象与事境: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研究》周剑之 著
《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陈乔见 著
附2:“日新文库”出版说明
近年来,我馆一直筹划出版一套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丛书。其中的考虑,大致有三。一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之关键期,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新需求催生新学术。青年学者最是得风气先、引领潮流的生力军。二是当下中国学界,一大批经过海内外严格学术训练、具备国际视野的学界新锐,积学有年,进取有心,正是潜龙跃渊、雏凤清声之时。三是花甲重开的商务,以引领学术为己任,以海纳新知求变革,初心不改,百岁新步。我馆先贤有言:“日新无已,望如朝曙。”因命名为“日新文库”。
“日新文库”,首重创新。当代中国集合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青年学术群体,拥有最具成长性的学术生态环境。新设丛书,就要让这里成为新课题的讨论会,新材料的集散地,新方法的试验场,新思想的争鸣园;让各学科、各领域的青年才俊崭露头角,竞相涌现。
“日新文库”,最重专精。学术研究,自有规范与渊源,端赖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薄发源于厚积,新见始自深思。我们邀请各学科、各领域的硕学方家组成专业学术委员会,评审论证,擘画裁夺,择取精良,宁缺毋滥。
“日新文库”,尤重开放。研究领域,鼓励“跨界”;研究课题,乐见“破圈”。后学新锐,不问门第出身,唯才是举;学术成果,不图面面俱到,唯新是求。
我们热烈欢迎海内外青年学者踊跃投稿,学界友朋诚意绍介。经学术委员会论证,每年推出新著若干种。假以时日,必将集水为流,蔚为大观,嘉惠学林。
是所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