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二十一辑专家论证会在京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位学者专家应邀参加会议。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致辞表示,“汉译名著”在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总体指引,以更开放的事业、更全面的学科、更多元的品种,积极承担参与和助力新时代学术文化建设的使命。未来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精品路线,贯彻精选、精编、精校的理念和流程,将这套丛书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会议由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主持。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的一套大型学术翻译丛书。丛书自1981年正式开始出版,至今已逾40年,规模达到20辑、近900种。丛书收录了世界学术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学术翻译工程,也是学术出版和思想文化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标志。丛书按学科分为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理论5类,分别用橘、绿、黄、蓝、赭五色标识。
近年来,“汉译名著”的出版速度显著提升,2012~2022年,已累计出版8辑近400种。“汉译名著”丛书的新辑出版体现出一些新特色。在时代扩展上,不仅收录古典时期的学术著作,还积极关注现当代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和理论,收入其中已有定评的经典著作。收入地域也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西方学术经典著作,更关注到非西方世界的文明和学术成果。在学科体系方面更为完整和系统,加强了以往出版品种较少的语言学、文艺理论、科学哲学、教育和管理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这些特色在此次论证的第21辑备选书目中体现也很明显。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韩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作为专家代表发言。韩震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谈及对商务印书馆和“汉译名著”的认识。他认为。20世纪对域外文献的翻译对促进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开眼看世界起到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翻译也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更应该了解域外文明的新进展,汲取世界文明的新成果,“汉译名著”应该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未来发展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强认为,翻译西学对中国曾有非常大的促进,商务印书馆在中华文明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因素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中国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虽然我们看待西学的视角和体会不同了,但名著就是名著,“汉译名著”仍然给我们反思和启迪。中华文明历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基因,商务印书馆要继续扛起译介域外文明的大旗,多译介经典著作,尤其是非西方的经典著作,以应对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
与会专家按学科分组对“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二十一辑备选书目进行了论证。通过论证的书目将收入“汉译名著”第二十一辑,此辑出版完成时,“汉译名著”的规模将达至950种。
据悉,“十四五”期间,“汉译名著”将规划至第22辑、1000种,涵盖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理论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