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上海有了首部名水志!“文+图+影像”展现黄浦江前世今生

《黄浦江志》

历时3年,上海首部名水志《黄浦江志》出版发行。1月30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作为首批17部“中国名水志丛书之一”,《黄浦江志》以“文+图+影像”的多种形式全面准确地记述了黄浦江的自然、人文、历史、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历程,反映出黄浦江深厚的人文沉淀和上海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下一步,水务部门还将启动《苏州河志》的编写工作。

后起之秀黄浦江成为首部水志主角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但相比上海的另一条重要河流——苏州河,即吴淞江,其只能称为后起之秀。有关黄浦江最早的文献记载始于宋代,称黄浦塘。之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吴淞江的南岸大浦。

当时,吴淞江是太湖流域最大的干河。唐宋时期,吴淞江畔诞生了上海第一个大港—青龙镇。后因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外延等原因,吴淞江逐步淤塞。

明永乐年间,夏原吉疏浚黄浦江造成“黄浦夺淞”之后,黄浦江成为了太湖的主要泄水河,位于黄浦江左岸的上海县城凭借黄浦江的航运优势,取代青龙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沿海重要港口城市。

可以说,黄浦江形成后,对上海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黄浦江作为航运的黄金水道,比较稳定,为上海后来成为国际大港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黄浦江促成了上海的城市发展,为今天上海城市发展与空间布局奠定了基础。

因此,明清以来,黄浦江对上海城市的贡献,无论是港口发展,还是航运条件,都是吴淞江无法比拟的。尤其是1843年上海开埠后,受益于黄浦江“黄金水道”的航运条件和“滨江带海”的优越地理位置,逐步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和远东国际大都市,并将这一优势维持至今。

水志展现黄浦江前世今生

黄浦江的前世今生是一部上海城市和文化发展的缩影,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和现代社会变革的缩影。它既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底蕴,又有着现代而活力的时代气息。它既是上海人民生活和工作的自然母体,又是上海人民精神和文化的灵魂所在。

据介绍,上海首部名水志《黄浦江志》由上海市水务局牵头组织,采用“政府搭台、政校合作、专家唱戏”的方式推进,精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上海音像资料馆承编,2020年底启动,历时3年完成。

作为首批17部“中国名水志丛书之一”,《黄浦江志》以“文+图+影像”的多种形式全面准确地记述了黄浦江的自然、人文、历史、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历程,反映出黄浦江深厚的人文沉淀和上海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是一部“存史、资政、育人”的优质志书,也是一部认识母亲河、热爱母亲河、传承母亲河历史文脉的佳作。

《黄浦江影像志》里使用大量珍贵镜头

记者了解到,《黄浦江志》除了文字志稿外,还包括一部《黄浦江影像志》,其全面、真实地展现黄浦江的自然变迁、文脉传承、工业文明演进,以及在新时代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新时代讲述黄浦江母亲河故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第一部名水影像志,《黄浦江影像志》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历史影像在新时代影像志书中的“新表达”:使用了大量最新发现的珍贵影像,例如,其中就包括1910年前后拍摄浦东的镜头、1910年代北外滩日本邮船公司码头的镜头、1929年上海的水上机场镜头等,这些皆是该场景已发现最早的镜头。

此外,该片还大量使用了历史原声,比如:上海码头号子原声、义勇军进行曲、红旗塘坝爆破原声等,整体上影像资料来源有纪录电影、新闻电影、科教电影、电视新闻等,极大地丰富了黄浦江文化内涵的表达。

头图为上海首部名水志《黄浦江志》外观图。水务部门供图

责任编辑:李春燕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