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陈平原教授谈“学问的边界与跨界的努力”——“涵芬书房名家系列讲座”第十二讲举行

4月21日,商务印书馆“涵芬书房名家系列讲座”第12讲在涵芬楼书店·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举行,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郑勇,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长聘副教授袁一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李浴洋,围绕《陈平原文集》所展开的学术之旅,以“学问的边界与跨界的努力”为题,展开对谈。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文学术的演变,陈平原的学思历程可以提供一份生动的时代证言。他由现代文学研究起步,关注作家作品中的人文意识;在九十年代转向学术史研究,从学人精神到学科体制再到述学文体;之后关于文化史、教育史的研究,更深地体现出了时代经历使其在研究中融入了特殊的社会观照。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了24卷《陈平原文集》,全面整理了陈平原教授在文学史、学术史、教育史以及文化史等方面的成果,展现出了一种不断开辟新领域,在多元视野中拓展学科疆域的努力。

1

对谈中,陈平原介绍了《陈平原文集》编选的起意与思路,讲述了自己40余年读书、治学、著述历程。关于学问与人生的关系,陈平原谈到一位年轻人曾跟他提到的一个看法:在这位年轻人看来,陈平原这一代学人的学问与人生是融合在一起的,学者治学努力勤奋、自得其乐,而目下年轻一代学者治学则更像是一种技术操作,与人生脱节,由此感觉有些遗憾。陈平原提到,这是现在青年学者共同面临的困境,有现实和时代的原因。青年们的治学和阅读纷纷回到自己的专业,甚至回到导师的问题意识里,长此以往,个体的阅读和思考和时代过分疏离。当然,很多阅读和思考,最终不会落实在研究和论著里,然而人生不只是论文,不只是学问,这是陈平原这一代学人的重要体会。人文学和社会科学与现实人生天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陈平原倡导要“两耳闻窗外事,一心读圣贤书”。

2

袁一丹就人文学者如何创新求变等,邀请陈平原分享读书与研究的“边界与跨界”。陈平原由此更为细致地分享了其在文学史、教育史、都市研究、图像和声音研究等多个不同领域阅读和研究的心得与探索。李浴洋表示,“跨界”的问题,其实也是当下年轻学人的一种焦虑。治学侧重于专题性研究,走向讲台却需要讲“概论”,需要更开阔的视野,这和之前的学术训练是相反的。

在陈平原看来,所谓“跨”涉及两个层面,其一是专业之间的跨,其一是书斋里和书斋外的跨,实现这两个“跨”,或许能让学人的自我完善和学术贡献相对更为充分。但所谓“跨”也是有一个出发点的,就自身的研究而言,陈平原教授自述自己的研究不脱晚清民国与文学的这一起点,以及一些核心的问题意识。

“涵芬书房名家系列讲座”是在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开展的系列文化讲座,兼具知识性、文化性、普及性。通过邀请大家名家以线上线下讲座或对谈的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介海外新知,开阔大众视野,启迪智慧,助力全民阅读。

3
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

4
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郑勇

5
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长聘副教授袁一丹

6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李浴洋

责任编辑:李爱莉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