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图博会”“BIBF”)圆满落幕。5天展会,22万种中外图书和1000多场精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了近30万人次入场参观。图书展区人潮涌动,版贸洽谈氛围浓郁,这一图景生动呈现了本届图博会的主题:“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出版人作为新时代中外出版链接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清晰捕捉到本届展会的新变化与新趋势,在他们看来,比起展示自身出版成果,寻求下一阶段的发展新动能,具有更大的参展意义。
用精品图书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初步统计,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含意向)2100项。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意向和协议1426项,引进意向和协议558项,达成合作出版意向116项。“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相关图书成为国际出版界关注的焦点。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感觉今年BIBF的热度已全面恢复。“希望(BIBF)恢复正常后,中外合作项目能够长期进行。”顾青介绍道,商务印书馆一直坚持引进与输出并重策略,每年引进与输出的图书版权品种逾百,每年都有新品推出,往往会在BIBF上推出重磅出版物和相关活动。本届BIBF上,商务印书馆举办了《习近平扶贫故事》多语种外文版成果分享会,同时发布了《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和万邦一站式语言服务平台,将与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合作范围由单纯的英语学习图书扩展到英语学习、读物和数字产品等领域。
随着翻译水准的不断提高和翻译资源的整合,外国译丛系列出现了越来越多精品,在本届BIBF现场,记者发现多个展台的相关译丛作品受到海外同行与读者关注,同时,出版机构举办的相关版权贸易也十分活跃。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在BIBF上重点展示的图书。今年,这部重要文献在中国出版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夯实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文献出版大国的地位。中央编译出版社董事长兼总编辑郗卫东介绍说,该套书2023年9月从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Walter de Gruyter GmbH)引进,今年1月在国内独家出版,它完整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文献、遗留的手稿、草稿及书信,采取纸电同步的方式出版,同时购买纸质版和电子版享有优惠价格。“这套书不仅能满足国内很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源建设与学术研究需求,也有助于增强我国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在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图书方面,中央编译社已经出版了《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英文版、英汉对照版、法文版和俄文版,后续还将推出其他语种版本。郗卫东说道,“在图书出版时间节点上,我们注重配合国家重要外事活动,服务理论外宣大局。比如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前夕,我社推出该书的法文版;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之前,我们推出了该书的俄文版。”
如何面向国外读者推出通俗的党史著作,是中央编译社一直下功夫的地方。郗卫东表示:“党史类著作在走出去方面难度较大,我们已经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英文版4卷本、《中国共产党简史》多语种版等著作,为了满足国外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我们今年6月份最新推出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英文版(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 CENTURY OF GLORY),这部著作虽篇幅不长,但内容权威、高度凝练、图文并茂,更适合国外普通读者阅读,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读懂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装帧设计上也更加注重国际化。”
在BIBF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英国Paths出版集团共同发布“理解中国道路丛书”英文版。该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继“理解中国丛书”之后,策划的又一套面向海外读者的系列丛书。该社国际合作与出版部主任夏侠介绍,该社的品牌图书从“理解中国”“中国制度”到“理解中国道路”有一套内在逻辑,体现了独有的学术特点。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的China Insights Series,与世界科技出版社合作的Contemporary China Series,以及“一带一路”专题图书,如已出版《“一带一路”手册》多语种版等,均是在尝试主题图书的学术表达。单本书与海外合作的涉及中华文明探源、经济、哲学、文学、文化等主题图书,如《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历史学30年》《当代中国经济学手册》等。
创新驱动下版权合作再进阶
北京根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代理范根定是BIBF的老朋友,多年来持续参展。他观察到,本届BIBF比往年更热闹,更多外国版权经理参加,版权会议也多了不少。“那些长期耕耘中国市场的出版社基本没有缺席。从版权交易角度看,这次是疫情后BIBF版权贸易功能的巨大恢复。由于BIBF举办时间提前,很多外国版权经理今年4月份才决定来参加,这令我非常意外。比如意大利蒙大多利(Mondadori)集团旗下的Rizzoli,法国伽利玛出版社(Gallimard),德国视觉文化出版机构Gestalten这些做高端书的出版社,他们在法兰克福书展都设有很大展位。”范根定坦言。
今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BIBF上马来西亚展团的展览面积较往年扩大了许多。马来西亚红蜻蜓出版社以童书出版见长,15年前就开始与中国出版机构建立联络,与青岛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国内出版机构保持着长期密切的版权合作。
“希望和大家交个朋友,帮我们把更多好书带到中国,”该社总经理罗美炜(Chole Loo)说。BIBF开幕当日一早,她已经去拜访了几家出版社的老朋友。社长许友彬(Khor Ewe Pin)关注到近年来中国图书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整个生态都变了”。他注意到,在中国,直播已经成为图书宣传推广的重要方式,但对国外出版机构来说很难接轨。此外,红蜻蜓与中国出版机构的版权合作方式也在实践中调整和创新,从以往的单部或套系图书输出和引进,到提前沟通各地文化和读者喜好,再合作著书和绘图,并在两国同步出版。这样的出版方式更加高效便捷,也更“接地气”。
今年的文旅热也蔓延到了本届图博会。在广东出版展台,《新周刊》的“只有阿勒泰知道”杂志专题墙和花城出版社的《我的阿勒泰》图书封面墙构成了一个关于阿勒泰的诗意角落。今年,《我的阿勒泰》从散文到影像,成功带火了一座城——阿勒泰,也让李娟的系列作品持续扩圈。本届展会,花城出版社将“李娟”系列图书的中外版本全部搬上展台,吸引众多读者驻足打卡。花城出版社社长、《我的阿勒泰》剧集联合出品人张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截至目前,该社已出版“李娟”系列9部作品:《遥远的向日葵地》、《我的阿勒泰》、《记一忘三二》、《羊道》三部曲、《冬牧场》、《九篇雪》、《火车快开》及其中8部作品的大字版。大字版专门设计了大开本、大号字体。
张懿表示,电视剧上映带来“李娟”系列的持续热销,总印数突破400万册,《我的阿勒泰》在剧集播出1个月内销售60万册,位居当当网30日畅销总榜第一位,目前销量还在进一步攀升。今年5月,登上全国全品类图书畅销第7位;《遥远的向日葵地》、《冬牧场》、《羊道》三部曲、《记一忘三二》等6部作品亦进入全国5月头部畅销书榜单。《我的阿勒泰》的爆火出圈,也推动了“李娟”系列的电子书、有声书等电子读物的销售。5月,微信读书“李娟”系列,花城社7种登上热搜榜TOP10。
在“走出去”方面,《遥远的向日葵地》目前已出版英文版、韩文版、越南文版、俄文版、土耳其文版、阿拉伯文版;《我的阿勒泰》已出版阿拉伯文版。花城出版社版贸编辑欧阳佳子认为,“影视剧的爆火会为版权输出注入强劲动力,让原著文本传播更广。就像早年《大明王朝》以9.8分热播,带动原著大火,花城社借此契机出版了该同名书的英文版,收获良好反馈。”据悉,《我的阿勒泰》是首部入围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的华语剧集,实现深度走出去。
传统文化走出去呈现新趋势
本届BIBF上,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术通俗读物受到国外出版商热切关注。值得强调的是,该类图书面世不久就纷纷走出去的现象,在以往貌似并不多见,一方面,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加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内出版人逐渐找到增强国外出版商“兴趣点”的良方。比如,海南省出版发行集团展出的重点出版物《邑以文名——文昌传》,全面且深刻地讲述了文昌这座“千年古邑”“华侨之乡”“航天城”的前世今生,展现了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贵州出版集团的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出版成果首次亮相国际展会,该项目深入挖掘传承发展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致力于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据出版人介绍,中华书局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泰文、吉尔吉斯文、哈萨克文、土耳其文、乌兹别克文版,《中国美德读本》哈萨克文版均是新书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北京华景时代的《溯源中华文明》《中华文化通识课》等,也颇受国外出版商青睐。
本届展会也成为大学出版社集体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的重要平台,各家出版社纷纷通过这一国际窗口,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力求在全球范围内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历年之最的10场活动,探索中国科技进步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彰显其参展的空前规模与深度。该社副总编辑孙宇强调:“随着BIBF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们旨在借此国际舞台,不仅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品牌,更要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科技文化的魅力,同时努力寻求广泛合作,推动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国际传播。”河海大学出版社携“中国故事”“中国符号”系列力作亮相;南京师范大学主打《典籍里的中国·少年读经典》,致力于青少年的文化传承;东南大学出版社则以其《九州天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日本中世唐样建筑设计技术的比较研究》等作品,展现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南京大学出版社版权部负责人徐楠指出,今年大学出版社普遍在保持自身品牌特色的同时,聚焦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响应国内外对这一类内容的高涨兴趣。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戴兆国期望通过本届BIBF,“促进更加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提升全球影响力”。
科技与产业进一步创新融合
融合出版依旧是BIBF展会上的重头戏之一。不少展商将在馆区内展示了近年来的出版融合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使现场参观者充分地感受到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强大魅力。
本次展会上,网易、腾讯、抖音、米哈游、三七互娱等企业在网络出版展区重点展示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新出版业态成果。BIBF在2023年首次设立“网络出版馆”。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的“网络出版馆”还融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最新应用成果。比如,三七互娱带来了由人工智能推动生成的休闲类小游戏《明月宫心》,这也是该游戏首次亮相线下展会。
云南出版集团持续深化云南省出版产业数字转型项目建设,该集团正在构建包含“五个链条”与“七朵云”的“智慧出版云链生态平台系统”。该系统涵盖生产经营、产业生态、公共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功能与服务,以APP形式呈现。据云南出版集团教育信息化公司产品研发部负责人关欣透露,集团内已经开始着手在“智慧出版云链生态平台系统”内引入AIGC模型技术应用,开展智能选题策划、智能组稿、智能审校、智能排版等工作,以数字智能化技术赋能出版工作,大大提高了编辑生产工作效率。同时,通过AIGC辅助形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出版数据资源可以同步输出形成多种形态的电子数据文件,自动存入集团云墨书院知识服务平台中,将传统出版资源聚合转化为集团的数字资产,进一步提升集团数据资产管理效能。
BIBF是开展文化交流、推进国际出版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外出版人在此寻找优质版权作品,共话技术变革下彼此关涉出版产业的经验与思考。今年的BIBF多个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发展,科学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界与业界如何从中汲取自身发展所需养分,并注入实践,成为展会落幕后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