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6月29日电(记者 蒋雪林)6月27日下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十月》杂志联合主办的广西作家鬼子长篇小说《买话》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
图为研讨会现场。 被访者供图
来自京桂两地的作家,评论家陈建功、陈晓明、孟繁华、李洱、何向阳、徐坤、石一宁、刘颋、刘琼、岳雯、季娅亚、刘大先、杨庆祥、张莉、王国平、徐刚、行超、李壮等,以“先锋文学再出发”为题,深入研讨《买话》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会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燕玲共同主持。
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阎晶明到会并致辞,他首先祝贺鬼子时隔18年推出《买话》这部长篇力作,祝贺并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十月》杂志及时推出这部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祝贺并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和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对作家创作的关注和鼎力支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流在研讨会上表示,我们委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来北京组织召开鬼子老师的新著《买话》研讨会,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宣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研讨创作不仅是文艺经典化的工作,是以有效的文艺评论,扩大广西文艺品牌的影响力;也是为广西作家搭建学习与提升的高端平台,以期激励广西作家坚守人民立场,攀登文艺高峰。
图为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被访者供图
《买话》是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广西文学三剑客之一鬼子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说以返乡人刘耳的故事,讲述离乡人重新融入故乡之难,这种“难”包含个人性格和选择中的辜负与背叛,也包含城市与乡村的隔膜,包含人事代谢和伦理变迁。小说举重若轻,小切口切入改革开放中的城乡巨变,同时又充满隐喻,严密呈现真实生活中的人性逻辑,并由此推演出哲学性的荒诞,因而《买话》挣脱了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的定义,变成了一部现实主义的寓言。
与会专家认为,这种寓言性的实现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它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现实的产生,即中国本土先锋文学在崛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先锋文学,更多地来自于西方的文学观念启发,与本土现实语境有某种程度的疏离。如今,《买话》等一批作品,终于开始从中国本土的生活出发,在广阔而深沉的中国现实土壤中长出自己的先锋文学。
这部小说以审美上的精巧缓解了近些年来同质化写作造成的长篇小说的质量焦虑,极大提振了审美信心。专家们对《买话》的现实性和先锋性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它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的别样书写、对中国城乡流动现实的充分打开,又是文学象征性逻辑的紧密封闭,它创造的人物及人物所做的选择,都具有象征意义,因而它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既有饱满的现实主义品质,又有丰沛的先锋气息。
与会专家还认为,《买话》体现了作家鬼子不为潮流所动的执着和质朴,历时18年,他依然如晶莹剔透的琥珀一般,葆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人风格,从而为当下的同质性写作提供了异质性,与今天的主流话题和主流美学形成了“对话”关系,提醒文学要反省美学的单一性,反省文学建构起来的越来越僵化的城乡关系。为此,《买话》是今年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
图为作家鬼子在研讨会上发言。 被访者供图
会场上,主人公刘耳被解读得十分充分。为此,作家鬼子如是说:“刘耳是一个孤独的人,我也是一个孤独的作家。我理解他,也陪伴他,我跟他一起观察着生活的变化,熬过了18年。这18年中,我发现刘耳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你我身边几乎全是刘耳。所以,我决定写的时候,就给自己提出一个命题:我要把这个人写成小说,而不是写成生活。卡夫卡说,格里高利早晨起来变成了甲虫;塞万提斯说,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这可能吗?不可能,但我们永远记住了他们。我也想让刘耳成为这样的人。总之,《买话》是我对文学苦苦追求的一份答卷,打分人是所有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