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钟声敲响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为全国读者奉上一席精神盛宴,以文学之光诉说世界丰饶,以文学之光记录光辉岁月,循着文学之光跨入2025年。
2024年12月31日晚,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文学的灯光是不会灭的——2025文学·中国跨年盛典”在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隆重举办。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黄志坚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英莅临现场,中宣部、财政部、工信部、国税局、北京市东城区有关领导,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相关部门及成员单位领导,在京文学界、出版界和经销商代表,人民文学出版社部分员工以及百余家重点媒体共襄盛会,在文学的陪伴下度过了难忘的跨年之夜。
当晚活动在人文社抖音、微博、快手各平台直播观看量均破百万,相关话题斩获抖音热榜第12,百余家媒体联合播出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总播放量超1500万。
以文学之名 拥抱跨年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黄志坚在致辞中指出,这项活动是人文社探索阅读推广活动新形式,是助力全民阅读走向深入的成功尝试,中国出版集团及旗下出版机构向全国文艺创作者致以敬意,创作是我们出版的源泉,我们将努力提供更好的出版服务,让文学的光亮跃出字里行间,照耀我们这个时代充满生机的精神文化生活。
黄志坚表示,广大读者的阅读是出版的意义,正因为有读者,有许许多多爱书的朋友们,互联网上的知识过载、信息泡沫、视觉刺激才不会淹没我们,才能让我们葆有深度阅读与深度思考,让人类的智识持续不断地晋级提升。
“文学跨年”这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创的活动,已是连续第四年举办。2024年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举办活动隆重纪念巴金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诞辰,巴金先生那句“灯光是不会灭的”堪称文学人的赤诚宣言:文学之光长明不熄,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前行者照亮来路与去向。本次“2025文学·中国跨年盛典”正是以“文学的灯光是不会灭的”为主题,分为“理想之火”“生活之诗”“万物之歌”“文学之光”等四个篇章,梁晓声、李敬泽、陈彦、毕飞宇、毕淑敏、王跃文、东西、李洱、康震、祝勇、乔叶、杨雨、范晔、徐则臣、石一枫、班宇、张天翼等著名作家、学者登台分享。盛典由著名主持人张蕾、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系教授文铮共同主持。
理想如火 照见人世间辽阔
梁晓声动情分享了自己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经历,人们最初的理想往往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与所处的时代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便是平凡的理想,如能找到合适的土壤孕育发芽,也会让生活变得充实。毕淑敏曾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西藏阿里当卫生员,艰难环境中接触的有限几本书,为她开启了文学之门。李敬泽认为,人们在成长不同阶段对于生活的梦想、对于自我的期许都会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学阅读往往会播下一颗颗种子,让人认识到世界的辽阔与多样。徐则臣回顾个人经历时谈到了理想的偶然性。作家马伯庸通过视频连线。
平凡之路 亦有诗来见我
陈彦分享了早年戏剧创作中遭遇的一次打击,“坎坷”这两个字需要用一生去认知,对于一位写作者,尤其如此。东西也赞同困难是为理想服务的,人都是在坎坷中前行,重要的是这些经历最后会成为写作的资源。乔叶的新书题为《要爱具体的人》,“爱具体的人”就是要爱这些和自己一样不完美的人,爱不完美的生活。班宇认为,这正是文学的力量所在,他希望把介入生活又超越生活的力量,用一种文学的方式描述出来。
字里行间 万物均回响
王跃文表示,《家山》里面写到人和自然的关系非常紧密。康震分析了为何古人的诗句会和我们产生跨时代的共鸣。祝勇谈到如何欣赏古物之美。杨雨讲述了从时间中看风景的意义。著名歌手程璧现场演唱歌曲《时间之书》。
文学有光 温暖悠悠岁月长
毕飞宇谈到,在文明史上,文学与火、电一样都是伟大的发明,文学让我们看到人类自身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李洱用《窄门》结尾的一盏灯来阐释“文学之光”的另外一重意义,文学对于人间的生活应该有一种体贴,应该生活在普通人中间,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石一枫认为,作为写作上的后辈,可以追随引路人,但不能停留在前人的道路上。《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谈到,外国文学的翻译要为中国文学的创造服务,这是从前辈翻译家那里传承下来的使命。张天翼借用杜甫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来形容自己眼中的文学。
在精彩的分享之中,时间接近了零点。主持人、嘉宾与现场全体观众一起倒计时,向2025问好。
文学跨年盛典来到高潮之刻,臧永清带领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班子共同登台,朗诵了为本次活动专门撰写的诗歌《文学的灯光是不会灭的》,用诗意的方式向全国作家、读者送上独特的新年祝福。文学的灯光常燃不熄,“相信新的一年我们眼中有光,心中有光,路上一路有光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