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 任凯龙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又突出强调了“第二个结合”。此外,习近平总书记为《复兴文库》作序时还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很荣幸,我担任了《重读毛泽东诗词》的文字编辑。翻开这本厚重的主题读物,我们会发现,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与中国社会变革重叠在一起的,他的诗词不仅吸收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故,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征程,既有文艺的美感、现实的关切,又有历史的记录、哲理的深思。从这个角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在毛泽东诗词中实现了一种很好的平衡。
人们在谈到毛泽东诗词的时候,往往会被其雄浑豪迈的文辞所吸引,然而,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其实是毛泽东诗词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重读、新解毛泽东诗词,不仅是探究诗词文本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以青年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来展现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开始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摸索改变社会的现实途径,并在此过程中树立起崇高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毛泽东诗词中“风景这边独好”来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与强大生命力,以此展现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
除此之外,就其现实意义而言,毛泽东诗词还是革命文化的富集。毛泽东诗词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文学作品的优秀传统,既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又有深切的忧患意识,还有执着的革命精神。
作为有着110多年历史中华书局的新时代青年编辑,我在编辑加工书稿中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同志的诗作中,其本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既直接又生动,无比打动人。无论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这般,表达对伟大祖国油然而生的敬意,还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流露出将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使命与抱负,皆是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我们是出版“国家队”的青年,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多读马列经典,多读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论著作,多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作,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
在此,我了向大家诚挚地发出邀请:我们坚持每天读一首毛泽东诗词,一起收获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从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收获智慧,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出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