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工作室在《天著春秋》首发式上合影,脚印(中)、王蔚(右二)。
2015年夏天,人民文学出版社脚印工作室迎来了一个图书的重大项目,那就是《抗日战争》。我很幸运跟随脚印老师参与了这部大作的出版工作。
相隔10年之后,王树增老师的新作《天著春秋》终于来了。在宣发时,我们称这部作品为“10年期待之作”,正是从2015年的《抗日战争》算起。实际上,这个系列的缘分要追溯到20多年以前,回顾起来,这已是一段当代出版的佳话。
因《长征》结下真挚友谊
2005年,王树增老师历时6年创作的《长征》终于完稿,这是“王树增战争系列”的第一部。书稿一完成,便被很多出版社争抢,有的出版社占据了先机。因为此前与人文社未合作过,所以该书的策划人王瑛老师一 开始也并未决定把《长征》交给人文社。而脚印老师认定了这本书的价值,也非常希望能出版此作,所以多次找到王树增、王瑛夫妇,耐心介绍人文社以及社里对这部作品的重视,并热情详谈了对《长征》未来出版的长远规划。王瑛老师也是业内著名的编辑,她以高度的专业性做出敏锐的判断,最终决定将《长征》交由人文社出版。
为了打造一部“秀外慧中”的主题出版大作,作者、编辑和出版社各部门密切协作,加紧完成了《长征》各项编校流程,定于2006年的9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前出版,又与美编反复沟通、打磨,从几十个设计方案中选出了最经典的封面设计,让《长征》有了让人眼前一亮的观感。这一封面设计后来也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
有了《长征》的成功,后面《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抗日战争》等几部作品的合作便水到渠成。虽然“王树增战争系列”出版的时间跨度很大,战线很长,但这个过程中,王树增、王瑛夫妇与脚印老师结下了真挚的友谊,这不仅源于对彼此价值和专业性的认同,也源自态度和情感的热情与真诚,是相互的选择与信赖。
“王树增战争系列”自出版后一直备受关注与好评,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俱佳,总发行量超800万册,荣获多项国家级大奖,是革命战争历史题材作品中毋庸置疑的代表作,也成为中国当代纪实文学的经典。
我很荣幸参与了《抗日战争》和2016年新版《长征》的出版工作,也见证了这段出版佳话的一部分,参与了其中一段的书写。
有幸见证出版佳话续篇
自完成《抗日战争》以后,王树增老师的目光聚焦于历史题材,开始创作自夏商之际到春秋末期历史的新作——《天著春秋》。他投入漫长时间精力潜心搜集、整理典籍,甄别史料,也多次寻访古战场、古遗迹。之后,又对书稿打磨了两年多时间。其间,王瑛老师也做了大量的编校工作。史海钩沉,10年心血,终于完成了这部震撼人心的大作。
我们收到王瑛老师用邮件发来的成稿时,是在2024年6月。当时作品还没有正式定下来书名,在申报作品选题的时候,一直用“王树增古代战争第一部”的代称。但是自收到书稿后,对内文的编辑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
这可能是我参与编辑的最有挑战性的一部作品,并不是本书的内容需要很多编辑工作,书稿本身已经非常完备、精准,而是书中的内容知识含量太高,很多古地名、古人名的字都拿不准,只能一字一字地查《古汉语词典》核对,再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工具书来查检古今地名的演变。查阅史籍引用原文的时候,会发现不同史料对同一事件有不同记载,甚至同一史料的不同版本都会有所出入,可以想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难度之大。
但是整个编辑工作是忙碌而幸福的,因为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每每被王树增老师的精彩书写所打动。比如王老师对《诗经》的翻译和阐释,我们在编辑时常会忍不住摘出来与编辑部的同事分享,那是一种对杰出作品的纯粹喜悦与崇敬。
到了2024年7月中旬,有一天,王瑛老师发微信对脚印老师说,书名确定了——“天著春秋”。听到这个名字后,我们非常惊喜,名称典雅、大气,意蕴悠长,一部史诗巨著就此诞生。
在后来交流时,王树增老师解读了《天著春秋》书名的含义:天,是指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具体到春秋,生产工具简陋,生存条件蛮荒,人面对自然和族群,有太多无法解释无法掌控之事,只能幻想人世间之外有一个力量存在,影响着他们的生存和命运,这就是天。延展到今天,天依然是中国人心里的一种存在,中国人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这与先祖的心理暗示是一样的。天著春秋,就是春秋时期不可抗拒的历史前行大势。
就像之前的战争纪实一样,王树增老师的作品经过严谨的考证,呈现历史的全貌,同时又将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价值凸显,揭示出战争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天著春秋》及战争系列其他作品的价值,绝不是寥寥数语所能概括的。从2014年算起,我已经做了10年的编辑,见证并参与多部佳作的出版,对编辑而言是莫大的幸福。
《天著春秋》的出版工作接近完成时,已到年底,我们理解读者迫切的期待心情,于是即使到了年尾,依然第一时间就将作品出版。对于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而言,是无需择时的。图书出版后,很快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度和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多项荣誉,这也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天著春秋》是一个经典图书系列开启的新篇章,我非常荣幸,见证了这段出版佳话的续篇。
(作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