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业界代表委员谈如何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以出版之力激发全民阅读再升级

万象更新、生机勃发。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全民阅读”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关注,更成为业界热议话题。

“全民阅读”已连续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等不同表述的变化,反映出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如何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积极发声,用实践经验和前瞻思考回应这一新时代命题。

发挥出版优势 推动全民阅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作为出版“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在2025年将深入实施《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提高政治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锐意改革创新,推动全民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黄志坚一直很关心全民阅读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到,在人工智能革命解放了人的脑力之后,如何保持脑力不退化?“阅读无疑是一个对大脑很好的锻炼训练方式。我很高兴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第12次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去年我也曾提出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国家对低收入家庭儿童赠阅图书的建议。我们要持续做好深化全民阅读工作,推出更多读者欢迎的精品力作,推出更多像中国出版集团‘大学生阅读分享’这样的读书活动,让大众‘看屏与读书’并重,通过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产生丰富联想、引发深度思考、感受精神愉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则立足30年文学出版经验,提出全民阅读当助力文学自治能力提升的建议。他认为,对于文学而言,全民阅读的最大功效就是培育国家公民自我发现与自我表达的能力。在这个层面,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并且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多方协作的系统性自觉。

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作家、编剧,温州大学网络文创研究院院长蒋胜男在受访时表示,文化出版传媒业是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核心力量,要坚持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内容,通过自身的宣传力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此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中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多方协同共建 开发阅读资源

2024年4月23日发布的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稳步上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成为主要增长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3%,有78.3%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听书和视频讲书等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在内容创作与传播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天地图书董事长、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顾问吴静怡表示,出版机构在出版模式上不能仅依赖传统出版方式,而应积极拥抱跨媒体融合带来的多元机遇。以传播粤语岭南文化为例,可以制作关于英歌舞或粤语美食文化的短视频、纪录片,并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配合相关书籍的出版,形成全方位的传播矩阵;开发粤语文化主题的电子书籍、有声读物,方便海外粤语人群随时随地阅读和聆听;以立体书出版形式,呈现英歌舞的动态场景、粤语美食的精致摆盘等,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蒋胜男提到,阅读文化在跨界融合方面大有发展空间,将文化体验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消费潜力。比如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旅线路;以文学作品、文化地标等为灵感,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周边;此外,还可以设计以文学阅读为主题的研学旅行综艺节目等。

在全国人大代表,贵港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李燕锋看来,推动全民阅读需要在基层阅读设施均衡化建设、特殊群体精准服务、青少年深度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推广科学评估体系、社会力量协同机制、数字阅读资源整合等六个方面发力,特别是在数字阅读资源整合上,须打破出版机构、网络平台间的数据壁垒,构建国家级全民阅读数字资源库,同时防范算法推荐导致的阅读同质化风险。最终实现从“活动覆盖”到“习惯养成”的深层次转变。出版行业应当深化与教育机构、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推动阅读资源向基层下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等群体开发适需读物。通过打造“出版+教育+科技”的产业生态链,将全民阅读从政策倡导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消费习惯,既实现知识普惠的社会价值,又培育出新型文化消费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优化内容供给  营造书香氛围

“我们不仅是内容的提供者,更是阅读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总编辑陈天竺认为,出版传媒业在“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内容供给的丰富与优化。出版传媒业是全民阅读的核心内容提供者。不仅要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还要确保内容的质量和深度。近年来,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出版传媒业在内容供给上不断创新,推出了电子书、有声书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例如,读者杂志社近年来不仅坚持纸质杂志的出版,还积极拓展数字阅读平台,推出了电子版和有声版,同时构建读者融媒体生态圈,不断提升内容品质和文化服务,覆盖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二是阅读推广与引导。出版传媒业在阅读推广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媒体平台,可以有效引导公众关注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学校、社区、图书馆等机构合作,进一步扩大阅读推广的覆盖面。三是阅读环境的营造。出版传媒业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可以倡导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的氛围。四是阅读服务的创新。随着科技发展,出版传媒业在阅读服务方面也有更多的创新空间。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服务。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五是阅读教育的支持。出版传媒业可以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为学校提供优质的阅读教材和资源,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辛广伟建议,国家要制定长期的国民阅读促进计划,在全社会营造书香氛围。要有顶层设计,成立全国性的全民阅读促进机构负责规划统筹与组织领导;要从“十五五”开始,制定长期的国家国民阅读规划,持之以恒加以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与推动,带头做读书、爱书、荐书的模范;文化、体育、科技等各类名人要带头做阅读模范;家长要读书,要对孩子言传身教;教育要改革,一定要改变学生只读考试用书的功利性阅读状况,培养青少年养成真正的阅读习惯,依自己的兴趣阅读、自觉阅读;要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扶持力度,让那些没有阅读条件的人有书读;推动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相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书香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刘宁在调研中发现,“现阶段,很多读者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但公共图书馆的新印古籍购藏,普遍缺少系统规划。不少图书馆新印古籍的购藏版本也良莠不齐。在购书经费、馆藏空间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忽视版本质量,浪费了经费,导致读者难以接触到权威、可靠的版本。”对此,她提出加强全民阅读版本优化工程,联合古籍专家制定权威书单,指导公共图书馆优选经典版本,并推动书单走向大众。

责任编辑:李爱莉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