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出版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渠道创新,推动出版营销格局的变革,助力构建精准化、多梯度、融合化、全覆盖的高质量发行体系。一方面,传统的营销渠道面临转型升级,线上渠道通过移动应用与社交媒体打破时空限制,短视频、线上直播、全媒体矩阵等新渠道孕育全新的业态模式和营销方式,实现内容全球化、全天候传播;另一方面,依托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等技术工具,还可以进行用户分析、消费数据收集与动态监测、服务数据收集分析等辅助营销工作,出版业可提供个性化阅读体验,优化精准营销策略,显著提升用户参与度与转化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近年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以下简称世图)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国出版集团工作要求,充分结合旗下北京、广东、上海、西安公司的业务需要和资源优势,持续推动“一带一路”非通用语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等融合项目建设,努力因企制宜地培育出版新动能。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平台的内容研发创新

《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7亿,占网民规模的52.19%,这意味着多样化的阅读习惯对出版企业内容生产研发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出版企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文生图、文生音乐、文生视频的内容创作,可以为纸书内容开发有声书、视频书、数字卡片等二次创作提供动力,还可以通过智能编校工具、智能排版软件、智能数据分析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世图“一带一路”非通用语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课程开发主要依托已经出版的教材,项目包含非通在线APP、世图粤读APP、非通用语教学资源库等3个数字产品矩阵,构建“技术—内容—服务”三位一体的融合出版生态。

一是增强内容集聚性。对多年来积累的500种非通用语教材进行数字化处理,对高校师资、行业专家等多方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努力打造一个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知识资源库。资源库涵盖泰语、越南语、缅甸语、土耳其语等30个语种的300多门视频课程、200多种有声书、600多种电子书、500多种音频等数字资源,为非通用语教学尽量提供全面的资源支持,下载注册用户超过100万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提高内容精准度。对非通用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进行持续深入的数据分析,推陈出新地设计符合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课程体系,努力做到“小而美”。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开发从入门到高级的渐进式课程;针对有特定兴趣或职业需求的学习者,推出文化、商务、旅游等不同主题的特色课程,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是增强内容智能性。通过“多模态内容设计”和“AI辅助内容生成”等工具,在教材中加入了多媒体元素、交互式设计、拓展性资源等,打造一批互动性、沉浸式教学产品,更加生动直观;在《基础泰语》系列教材中,加入语音朗读、视频演示、智能答疑等功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实用会话丛书”中,使用AI辅助内容生成,使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和学习兴趣。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平台的营销渠道拓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渠道创新,推动出版营销格局的变革,助力构建精准化、多梯度、融合化、全覆盖的高质量发行体系。一方面,传统的营销渠道面临转型升级,线上渠道通过移动应用与社交媒体打破时空限制,短视频、线上直播、全媒体矩阵等新渠道孕育全新的业态模式和营销方式,实现内容全球化、全天候传播;另一方面,依托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等技术工具,还可以进行用户分析、消费数据收集与动态监测、服务数据收集分析等辅助营销工作,出版业可提供个性化阅读体验,优化精准营销策略,显著提升用户参与度与转化率。世图在非通用语教材发行、“一带一路”非通用语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市场拓展中主要举措为:

一是强化渠道的多元化。通过与网易、喜马拉雅等头部企业合作,借力其成熟的销售网络与品牌影响快速占领市场;通过与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等进行跨界资源整合,联手开辟新消费场景,联动开发知识服务产品;通过创新运用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模式,借力其强互动性和裂变式传播特点获取流量红利。三者协同统筹,形成营销渠道矩阵,推动产品“名利双收”,不仅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而且提升了市场变现能力。

二是强化营销的精准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消费者行为,预测市场趋势,提高客户体验,实时精准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世图与相关知识服务型科技企业联手,将AI营销工具应用到世图粤读APP以及自营图书电商平台,相关品类产品在2024年度实现了30%的收入增长。

三是强化营销的协同性。努力树立大出版观,不断丰富出版内涵、拓宽出版边界,深化探索产学研商媒的合作模式。在相关教育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近年来世图广东公司共承办6期全国大学生非通用语演讲大赛、5期全国非通用语青年教师研修班,服务了全国30多所非通用语院校的师生,聚集了学术资源,融合了市场渠道。不断探索“出版+”和“+出版”多种组合方式,与广东、云南多所高校共同建立“数字化教育智慧实验室”、“协同创新发展教育基地”,共同推动非通用语教学成果转化。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平台的版权运营开发

在数智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企业要想实现数字产品多样化、产品形态多元化、知识服务专业化,关键的一点还需要处理好内容的版权问题,为实现版权多元开发、推动全版权运营奠定基础。

世图在“一带一路”非通用语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之初,就认清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追溯,下决心拿出相当一部分项目资金用于非通用语教材数字版权的买断,确保版权的合规性和长期有效。同时,建立版权管理办法和收益分配体系,通过数字化工具将存量内容资源进行标注和管理,通过技术手段采取保护措施,把版权资源进行精细化归类、动态化管理,最大限度保障融合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赋予出版融合发展新的动能

从世图“一带一路”非通用语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发展经历来看,无论是出版内容数字化、编辑校对智能化,还是产品制造自动化、发行传播网络化、出版形态立体化,这些新质出版生产力都赋予了出版融合发展新的动能。

一是就出版选题而言,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式,也不管什么形态、什么业态,出版价值的关键在内容,出版发展的关键还是要做大做强高质量内容数据。对于编辑工作来说,工作本质依然是选题策划、内容把控、质量把关等等。而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一方面编辑日常工作将大大提高编校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编辑工作重心将由事务性工作向创意性、策划性更强的工作转移,将突破图书、音像等传统介质的限制,开发多样化、多形态的出版产品,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是就出版生产而言,关键技术的突破、设备工具的升级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流程的简化。数字印刷已经将“一册起印”“零库存”变为现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随着各类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出版产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工具设备、印刷机器、储运设备等,将会进一步或快或慢、或多或少地发生改变,智能化生产工具和生产工序将运用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资源浪费、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不畅等行业痛点也将得以改善。

三是就出版营销而言,传统的发行渠道面临转型升级,随着新技术的运用,直播、短视频、全媒体矩阵等新渠道、新平台不断出现,将催生全新的营销方式,重构整体的出版产业链条,把创作者、出版者、使用者整合联结在一个平台或一个场域,从而促进高质量数据内容的高效率流通,促进阅读、视听、体验等多业态知识服务,解决“书”找人或人找“书”等产供销脱节的困境,构建精准化而全覆盖、融合化而多梯度的发行体系。

总体来说,还是要以三“全”思维践行大出版观,即以全版权运营思维,围绕智能化出版物,打破图书介质的限制,进行多元开发;以全方位服务思维,围绕智能化出版服务,推进传统图书出版向知识服务提供转变;以全链条拓展思维,围绕知识资源的激活与变现,有效触达出版覆盖的最大边界。

(作者单位: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李爱莉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