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我的音乐人生——樊祖荫口述》新书发布与出版座谈在中国出版集团11层多功能厅举行。85岁高龄的樊祖荫先生携夫人孙建英女士亲临现场,与30余位音乐学界专家学者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成果的发布。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永刚,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人民音乐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杜永寿,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王萃,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志武,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副主任、《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张萌,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向颖等领导,高为杰、王耀华、伍国栋、王安国、田青、刘康华、赵塔里木等音乐界前辈,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学者,以及人民音乐出版社骨干编辑、中国音乐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代表和在京媒体出席活动。活动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刘沐粟主持。
致敬与展望
陈永刚指出,《我的音乐人生——樊祖荫口述》生动呈现了樊祖荫先生六十余载的音乐求索之路,充分展现了一代学人的治学精神和文化情怀,更折射出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历史轨迹,堪称中国音乐学界珍贵的“活态历史”文献,对当代音乐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启示意义。他强调,中国出版集团及人民音乐出版社将以更高质量的文化传播,助力构建中国音乐理论体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版力量。
王旭东回顾了樊祖荫先生在中国音乐学院的任职经历。在担任院长期间,樊先生深入贯彻落实开创民族音乐教育之大业的建校方针,推动学校成为弘扬民族音乐的重镇。他从泥土的温度、学术的高度、学科的广度三方面阐释樊先生的学术研究,强调其研究成果对当代中国音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我的音乐人生——樊祖荫口述》不仅是樊祖荫先生个人学术生涯的珍贵记录,更承载了中国现当代音乐发展的集体记忆。樊先生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作曲技术理论探索和音乐教育实践的开拓者,其学术贡献影响了几代音乐人。期待这部著作启迪后学,推动中国音乐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杜永寿以“学术担当”“人生三境”“精神之光”为关键词,从田野土地中的文化自觉、教学相长中的育人情怀、理论创新中的时代担当等不同角度概括了樊先生的学术成就。本书为学界提供了鲜活的历史,激励后辈为中国音乐发展接续奋斗。
“这本书是对我受到的教育和恩惠的记录。”樊祖荫先生在致辞中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表示衷心感谢。他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中国音乐的研究与创作,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跨时代学者的共同记忆
与会嘉宾一致高度评价樊祖荫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他们认为樊先生的多声部音乐研究、田野调查、音乐教育理念及对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构建,为中国音乐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嘉宾们还强调了樊先生的学术精神和教育情怀对年轻学者的激励作用,以及口述史出版的重要意义。
樊祖荫先生的学术晚辈——王萃,吴志武,张萌,李向颖,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高佳佳,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蒲方,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主任陈牧声,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音乐学系主任康瑞军,本书采访、记录者马学文、欧阳平方等分别对樊祖荫先生的学术思想、教学理念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