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归大夜,千古传圭璋

入冬以来,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一书,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这部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向共和国献礼的重点书目,是根据李巍先生收藏的金铜佛像图集编撰的。这部400余帧照片、10万余言专论的图集,图文并茂,光前裕后,是一株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的佛苑奇葩,是一部彪炳春秋的金铜佛像精影新汇,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交融的又一历史见证。

鹤归鸿蒙,其唳长存。目睹这部图集,我作为该书的总策划更加怀念一代宗师季羡林先生,因为这部大书倾注了季先生的心血和睿智,也给我们这些编撰者留下了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

在编撰图集的两年多时间里,学界大师同心协力,厥功至伟。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冯其庸、王尧、谈锡永、步连生、孙国璋、金维诺等先生,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们通过担任顾问、鉴定文物、释疑解惑、作序题词等方式,具体指导编撰工作,增强图集的历史厚重感,充实图集的文化内涵量。然而,真正为图集明确宗旨、画龙点睛的则是季羡林先生。

请季先生出任图集总顾问并为图集题辞,是冯其庸先生的主张。冯先生是国学大师、红学名宿,与季先生过从甚密,深知季先生的佛学造诣博大精深,认为这样一部重量级大书,请季先生担任总顾问并题词题签最为合适。2008年6月初,冯先生将他的想法告诉编委会,得到编委会成员的一致赞同。但对于季先生能否应聘顾问并挥毫题词,大家还是心中无数。于是,冯先生表示,由他亲往医院,当面同季先生沟通。

6月12日,冯先生抱病去301医院探望季先生,向季先生当面递交聘书,介绍编撰金铜佛像图集的有关情况。季先生听完,表示很高兴担任图集总顾问,并愉快地接受了聘书。但想到季老年事已高,视力也不如从前,冯先生未再开口请季先生题词。冯先生探望拜访季先生,让编委们深受感动,但书中没有季先生的墨宝,大家又觉得是件很遗憾的事情。于是我与301医院领导联系,请他们视情探问季先生,看看有没有可能给图集题词。301医院李书章院长是我的老朋友,他告诉我,季先生不轻易题词,更不轻易用毛笔题词,如用毛笔题词,那一定是老人家认为非题不可的。李院长表示,适当时候一定把我们的想法转告季先生,让我不要着急。

6月23日,我致信李书章院长,将编撰金铜佛像图集的意图、书名、开本、版式、纸质、出书时间、发行范围以及图集选用的99尊佛像的造像年代等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请李院长相机向季先生汇报。

6月24日,李书章院长打电话告诉我,他已和季先生讲了有关情况,季先生答应题词,让我们拟几句话,作为题词的参考。这一消息令我们十分高兴。经同王家鹏、沈卫荣先生等人商议,我们拟了三句话供季先生题写时参考。这三句话是:金铜佛像荟萃,汉藏血脉同根金铜佛像荟萃,汉藏佛学同源金铜佛像荟萃,中华文化增辉。王尧先生和谈锡永先生得知此事后,又拟了三句话,一并送去,供季先生题词参考。这三句话是:聚彼九州英,良工风火鼓,化此亿万身,庄严佛净土法身唯一,化身无量,遍一切界,现庄严相诸佛海会,在于此中,谁其能藏,得大亨通。大家认为,这六句话能够反映我们编撰图集的初衷,也期待着季先生成全我们的奢望。

6月25日,我们将六句话连同编撰图集的顾问、编委以及金铜佛像收藏家李巍先生的简况介绍,再次函请李书章院长呈送给季先生审阅。信中还附了初步选定的十几幅金铜佛像照片,请季先生鉴赏指导。

6月26日,301医院南楼部钟光林副主任在电话中告诉我:“季老的题词已写好,明天上午九点到十点钟到病房来拿。”钟副主任还告诉我,季先生对这幅题词很重视,同身边工作人员反复研究后才动笔的,用的是毛笔宣纸,写的很有劲道,内容是“为中华文化增辉”。

6月27日上午9点20分,我同李巍、李舒迦先生应约到301医院南楼季先生病房拜访季先生。进门后工作人员说,季先生刚才还在等你们呢,现在上卫生间,很快就出来。不到十分钟,季先生只身从卫生间走出来了。看到96岁的老人家身板笔直,面色红润,微笑着扶着病床朝椅子走过来,我急忙上前,想扶老先生一把。季先生摆摆手笑着说:“不用了,还能走。”

待季先生落坐,我恭恭敬敬地说:“季先生,我是个老兵,我给您敬个军礼。”季先生笑着说:“不敢当。”说着工作人员已将季先生的题词展开。“为中华文化增辉”七个大字,用毛笔写在二尺对开的宣纸上。笔划完整,笔力遒劲,落款一气呵成,时间是6月26日。这说明季先生25日收到信函,26日即把题词写好了。我们一行几人再次向季先生致敬感谢,并展开题词,同季先生合影留念。季先生边看题词边说,“把这本书编好很有意义,我见不了大家,写几个字表示支持。佛教也是中华文化呀!”我连忙点头。我琢磨季先生题词没有采纳我们拟的六句话,而是自拟了“为中华文化增辉”七个大字,显然是从大文化的层面上着眼的。

照完像,我向季先生汇报说,图集准备收编的99尊佛像照片,是从李巍先生收藏的上千尊佛像中精选出来的,都是元、明、清时期的金铜佛像精品。这批佛像是首次面世,有些佛像连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也没有收藏。不少佛像为当时的中央政府监制,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元、明、清历代王朝对西藏的管辖和治理。对宣传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很有意义。担任图集主编、副主编的故宫博物院国家级佛教文物鉴定专家王家鹏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汉藏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沈卫荣教授,都是学术造诣精深、治学态度严谨的学界时俊。季先生一边绕有兴趣地听着,一边频频点头,高兴地说:“现在研究佛教的人多了,这是个好事。”

季先生曾在《我和佛教研究》一文中讲到:“佛教作为一个外来的宗教,传入中国以后,消极的方面不讲,积极的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它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给它增添了新的活力,促其发展,助其成长。” 想到季先生的论述,看到季先生精神矍铄,兴致很好,我请教季先生:“佛教是否也应纳入国学的范围来研究?”季先生稍稍顿了一下说:“国学不等于儒学、汉学,中华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用大国学的观念看,不光包括儒释道,还应当涵盖少数民族的主流文化。”并再次嘱咐我们:“图集一定要反映中华民族的文化交融。”

听完季老的谈话,我没有再就学术问题打扰老人家,把话题转到刚刚出版发行的《病榻杂记》上来。季先生听我说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便高兴地说:“那好,我给你们每人送一本。”说完,便在书的扉页上开始签名。签名是用钢笔写的,一笔一划,清晰流畅。看到季先生在签名时把6月27日写成6月26日,我还以为老先生把日期记错了。老人家大概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说:“把今天写成6月26日,图个六六大顺嘛!”听了季先生的话,大家都会心地笑了。我知道季先生入院这几年,一直坚持日写千字,便嘱咐老先生保重身体,不要太劳累了。季先生笑呵呵地说:“功课做的越来越少了,但脑子还听使唤。”本来我们还打算多听听季先生的教诲,但看到时间已将近半个小时,便依依不舍地向季先生告辞。

返回路上,我反复回味季先生的谈话,发现在佛教对中华文化影响这个问题上,季羡林先生、赵朴初先生、任继愈先生几位佛学泰斗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赵朴初先生讲过:“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任继愈先生讲过:“佛教与儒教有着直接继承的关系”。季先生讲过:“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无法写出真正的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甚至中国历史”。三位宗师言简意赅,话虽不多,但对我们拓展国学研究视野,深化佛教研究内涵,揭示汉藏文化的血脉联系,进而为中华文化增辉,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2009年4月下旬,我在301医院南楼检查身体时,曾向季先生表示,在他98岁华诞时,我们一定捧着金铜佛像图集为他祝寿。然而,天不遂人,谁也没有想到,季先生未能目睹他始终关注的图集而驾鹤仙逝了。但我们深信,季先生的精论和墨宝将融入他的学问和精神之中,彪炳青史,永远放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