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写好的长篇是我的野心,也是一种煎熬

3月21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和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共同主办的“苏童作品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王安忆、陈思和、范小青、林建法、程德培、张新颖、吴俊、王干等20余位中国文学界、文学评论界的专家教授和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参加研讨会。本报作为特邀媒体全程参加会议,成为大型系列策划“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过程中与当代文学、与当代著名作家、与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又一次近距离的广泛的交流与接触。 

苏童是新时期30年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他与余华、格非、马原、洪峰、北村、莫言等一批作家不断以新的创作形式与方法突破前一代有“文革”经历的作家的阴影,成为了当代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并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因此,对其作品的研讨可以说是透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很好视角,对总结30年来小说创作的进步亦具非常意义。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从苏童写作的虚构能力、想象力、唯美特征、少年视角、叙事风格、语言的隐喻性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广泛的辨析讨论,我们仅从三方面予以归纳。

苏童以20多年持续不间断的创新性写作,成为“文革”后作家群体的标志性人物,他有长篇、中篇、短篇三个类别的小说创作,且长、中、短三个类别小说都有他的经典代表作,像长篇小说《米》《河岸》,中篇小说《妻妾成群》《红粉》,短篇小说《吹手向西》《桑园留念》《西瓜船》等,为中国当代小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苏童是新时期30年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研讨苏童的作品是对中国当代文学一个很好的总结。南京大学教授吴俊认为,苏童是“文革”后作家中的标志性人物,其在文体演变上,是一个带有自觉创作意识的代表作家,同时又是一个不随流俗坚持文学立场与文学原则、坚守文学精神的作家。作家范小青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苏童小说的题材变化不大,但他小说的内部一直在不断变化,他写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不断做出创新探索,是将短篇优势和长篇特点融合得特别好的作家。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认为,苏童以自己20余年的持续性的、纯粹性的小说创作,凭借与生俱来的艺术敏感、艺术创新的勇气,从“先锋小说”始,在长、中、短篇小说创作中,追求精妙而质朴、深邃而瑰丽、梦幻而细腻的小说品质,以出色的想象力、语言方式、风格气质,对历史的诗性描摹,对生命、死亡、颓废的表现,构筑了与众不同的独具风貌的文学文本世界,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写作的诗学品格,创造了独特的小说美学。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王干认为,从文学史价值上说,苏童不是先锋文学的领军人物,但他是先锋文学的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小说《河岸》。如果说马原、莫言等是先锋文学的前锋,格非等是后卫,那么苏童是先锋文学的守门员,他很少冲在前面,也没有发表什么先锋文学的宣言,但在90年代先锋文学风吹人散后,苏童的文学立场、文学精神却没有太大的改变,他的《河岸》把先锋文学的各种要素集合起来,马原的悬疑、格非的历史谜案、余华的困境等,成为先锋文学最后画句号的作品。

苏童的写作极具个人魅力,文本呈现出强烈的南方审美意识与特色,他写作文本中呈现出的南方气质、南方想象的艺术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美学风范是贯注其写作的内在底色和美学基调:自然、飘逸、旷达、暧昧、幽远而沉郁,充满了拟旧的气息和变化的神韵。

研讨中,复旦大学教授栾梅健认为,苏童的写作融合了古今、打通了雅俗,这就像看苏州园林,精致典雅的南方叙事风格使其成为南方文化的代表性作家,他的创作不同于北方叙事的宏大特点,需要慢慢品读。而上海大学教授王光东认为,苏童独特的虚构和想象能力为读者带来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世界,这样的想象力保留了南方神话的魅力,使其成为能复苏南方文化传统的唯一作家,在苏童的小说中,直接进入当下的作品不如那些深具想象力的作品好。

苏童在当代短篇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是同代作家都非常认可的短篇小说创作大家。

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的《苏童短篇小说编年》,收集了苏童从1984年到2006年创作的119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不仅构思奇特、想象力丰富、质地优雅,而且有极好的叙述感觉、精致的谨严考究的结构,并且生发出故事的最大张力和魅力。其现代文人叙述话语,对叙述的有效把握和控制,使得这些短篇小说越来越接近纯粹现代意义上的小说。

研讨中,作家王安忆发言说,读过苏童的短篇小说集后,感到很震惊,作为一位职业作家,创作量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创作量才可形成体系和空间,苏童创作了200多个短篇小说,这样的量描述了苏童的写作形象。苏童在去魅去得很干净的环境找寻写作材料,有能力将市井传说写成抒情的东西,把写实的场景变幻变形,常用隐喻的方式,以有意思的谜面引导读者去寻找谜底。王安忆说,如果把他的作品从时间排序上看,他有很大进步。他最早的小说,也是追求古怪的、离奇的,后来越来越平实。最近我又看到一篇,写得很好,叫《西瓜船》。苏童这两年短篇越来越好的地方,在于他已经不到怪的里面去找,他开始走到朴素的材料里面。

研讨会最后,苏童发言说,研讨的很多问题是可以展开的,比如一个作家如何处理自己的当下、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精神,很多观点会给我提供某种思路。我写作短篇小说写得越是轻松的也是越好的,但每一部长篇都在痛苦中完成,因此,写好的长篇小说是我的梦想,也是野心,也是一种煎熬。

研讨会的一个细节让人看到了苏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翻译苏童短篇小说的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本不在此次研讨会的被邀请之列,身在上海已经订好回程机票的他听说将在复旦大学举行苏童研讨会后,特意改签机票,参加了半天研讨,只为能听听中国学者对这位在日本非常有名的作家的评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