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捧热的名著 还需穿新鞋走老路

最近,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正在各地轮播。新红楼一经播出便引来了网络、媒体的热议,原著《红楼梦》也重新成为了读者们的关注焦点。然而此前,《红楼梦》着实被冷落了许久。这次“红楼热”与前一阵电视剧和电影引发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热潮一样,影视剧因带动读名著高潮,进而引发名著市场红火。在这之前,能够深读、品味看似冗长的名著的人越来越少了,书店里摆放古典名著的柜台前人迹罕至,渐渐蒙上了一层清灰。

影视热催生读名著兴趣

近几年,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从几年前的《百家讲坛》之《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开始,一阵品古之风就悄然吹进了人群。先是在人群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重读”热潮,有许多门外之人通过这种听觉“阅读”方式,走进了名著的世界。而后,翻拍经典名著的热潮也席卷了影视界,从《红楼梦中人》的海选,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轮播,从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赤壁》,到高希希导演的新版电视剧《三国》开播,以及日前已经举行启动仪式的《三国·荆州》,一时间,新版旧版交相辉映,大片巨献各显其能,大牌导演“扎堆”看中古典名著题材的剧本,这种视觉“阅读”方式广被认可。名著正在通过其他形式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名著的魅力不减,得益于它的艺术价值和知名度,它凭借自己的文化底蕴在读者的选择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穿上“听觉阅读”和“视觉阅读”的新鞋,在新社会环境下行走也是如鱼得水。但是,当名著在其他文化领域焕发生机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人们面前,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次的讲解,每一次的改编,都不免带来“是否忠于原著”的顾虑。

9月4日,全球第一版“维基版红楼梦”在北京召开发布会,“维基红楼梦”在制作的过程中,编撰人员仅对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提前进行词条创建、注释工作,相当于替读者完成了查询相关工具书的行为。参与当天发布会的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段启明等红学专家充分肯定了“维基红楼梦”对于经典古籍在传承、推广上的重要作用与借鉴意义。专家们提出,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浮躁时代里,能通过这样的形式,以文化快餐式的便捷让更多人来关注并领略经典魅力,是人所乐见且易于接受的。与此同时,他们还在现场呼吁青少年在开始读《红楼梦》的时候,选择比较好的版本读原著,尽量不要受某些个人解读的影响。

回顾此前,相关讲坛上每每提出新观点,学界内必会引起热议,观点时常“尚无定论”,前文提到的新版《红楼梦》在各地轮播,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评论各抒胸臆褒贬不一,这些不同的声音在提醒着我们,名著的衍生物都是别人眼中的名著,非我们自己的。正如红学家所言,名著的衍生物都是个人解读过的作品,带着别人的理解。俗话说,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想要知道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到底说了什么,只有亲眼看一看。要想体味个中真谛,恐怕只有响应红学专家的呼吁,穿着多样阅读形式的新鞋回归到白纸黑字的老路上,才能体会到了。

影视热捧红图书市场

名著魅力不减,不仅表现在影视界拍摄名著作品的热潮以及人们被激发起阅读名著的热情,同时被点燃的还有市场中围绕名著出现的各种图书产品。《红楼梦》图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新版电视剧拍得让人不敢恭维,但是原著图书销售却搭上了该剧的“顺风车”,人民文学出版社联手北京电视台举办《红楼梦》校注本发行400万册庆典暨加印仪式,导演携众主演亮相现场,为读者签名售书,图书宣传声势浩大,市场反响强烈。除了新版图书卖得好,其他版本卖得也很不错。多家新华书店均表示,《红楼梦》原著的销售成绩十分可喜。也许电视剧的播出勾起了许多人的红楼情结,去书店购买《红楼梦》原著书籍的人很多,青岛市店工作人员介绍,近日来《红楼梦》平均每天销售10多套。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营业员介绍,目前,销售最好的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原著。

不仅是原著好卖,就连《红楼梦》相关图书也跟着吃香。刘心武所著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红楼望月》《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系列图书近一段时间成为畅销书。南京市新华书店表示,青少年版的《红楼梦》在到货还不足半个月时间内就销售了近百本。

很多出版社借势纷纷推出新书,仅8、9月与红楼相关的图书就有十几种。如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蒋勋说红楼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了《白话全本红楼梦》,还有新华出版社的《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龙门书局的《蔡义江新评红楼梦》、新星出版社的《红楼梦杀人事件》、中国画报出版社的《曹雪芹访谈录》、华侨出版社的《寻梦红楼》等。其实,关于名著的图书不仅限于文学作品,绘画类、经管类、健康类图书也围绕着名著做文章。如现代出版社的《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商务印书馆的《红楼梦人物画集》、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的《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文汇出版社的《职场红楼》等。名著已然成为图书选题开发的资源之一。此前播放的电视剧《西游记》《三国演义》,同样带动了相关图书的销售。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由一本图书引发产业链的例子。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发现影视剧同样可以“反哺”图书市场,让本不太畅销的或者一直不为大众所知的图书突然激发出活力,成为市场热点。影视与图书这两种文化产品在互借东风中求得双赢。电影《唐山大地震》带动一批“大地震”相关书籍的出版,电影原著小说《余震》受到关注,该书面市10天印量就达到5万册。导演冯小刚的自传最新修订版《我把青春献给你》也跟着热销。

其实,让图书这一单一商品逐渐延伸产业链,激发图书生命周期,这是每一个出版者的梦想。不只是名著可以再续辉煌,现当代作品同样具备实力,就看出版者如何寻找到读者的阅读兴奋点。以《山楂树之恋》为例,该书在策划者的推动下本身已经是一本畅销小说,当作品被知名导演盯上时,策划方立即借势策划,以“著名导演”、“改编成电影”为卖点进行新闻宣传,引起了更多层面的读者对图书的关注,不断延伸《山楂树之恋》的市场生命周期。同时,出版商不是孤立地运作图书,而是与影视公司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共同推介图书与电影。影片的每次风吹草动,一直被媒体广泛关注,也持续带动图书火爆销售。

众多影视剧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秀图书提供的故事蓝本,以及作品早已取得的巨大市场号召力。反之,借影视之力推出的影视图书也成为图书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多年前,韩国青春小说风靡国内出版界之后,韩国影视书一度成为畅销书,但随即出现了该类图书文学品质严重不足的问题。影视剧带动图书热卖固然让人欣喜,不过大家也应该看到,这毕竟只是一时的热点,这部分图书的市场生命力有限。就好像投资股票,收益大风险也大。影视剧观看的被动消费和书籍阅读的主动消费是有区别的,影视剧催生的图书出版热很大程度上是对影视强势的依赖和利用,对于出版者而言,一定要理性看待,拓宽出版视野,提高出版质量,让伴随热点出版的图书,在热点过后仍可延长生命周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