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因何重金“悬赏”书评人?

网络为书评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但网络书评仍待历练

近日,盛大文学宣布投入百万元构建数量达百人的书评人群体,同时将以签约包装推广等形式推动网络书评人的职业化进程,搭建中国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

6月8日,盛大文学“招募令”发布两周后,已吸引3000余位网友提交自己撰写的网络文学评论。网络文学评论究竟价值几何?书评人职业化是否可行?如何在给书评人一份体面酬劳的同时,保障其客观独立性?一时间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如果《纽约时报》停刊,出版界几乎将不复存在。”尽管这句流传在美国媒体界的话略有夸张,但久负盛名的《纽约时报》书评却足以说明书评的重要性。

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人是通过书评来选择是否阅读的。作为阅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书评重在推荐图书、引导阅读,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书评不仅让人心生敬畏,且无论对普通读者、还是出版界的专业人士而言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签约作家兴安看来,在信息爆炸的全媒体阅读时代,书评的价值尤为突出。抛开传统出版不说,若想在日均更新字数为8000万字的原创文学的茫茫书海中淘得一部好书该是何等不易。兴安同时指出,好的书评有三个作用:一是推荐,告诉读者哪些书值得读、好书究竟好在哪里;二是阐释,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三是传播书评人的思想,书评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带有书评人自己的创造力。

“好的书评人是真正的思想创作者,有时甚至比一些二流、三流的作家还要重要。我们可以在传统的书评中获得知识、思想,在网络书评中也是同样的。如果说糟糕的书评家是作家身上的虱子,那些好的书评人则是优秀作品的助产师。”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赵亚辉如是说。

网络作家雁九对此体会更深,在网络原创平台上,读者对书评看得很重,“正面的书评更容易激起人的阅读欲望,而负面评论过多将直接影响读者的第一选择,甚至成为网络文学作品的一种扼杀。”雁九认为,好的书评或者说深刻的书评是充满批评性的,但书评不能隔绝读者和作者,否则就将失去意义。

网络草根书评仍待提炼

与原创网络文学相同,基于网络创作的书评最大的特点是其草根性,任何人都可以来写,形式也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记者登录豆瓣网、起点中文网等平台看到,不论是传统图书的书评还是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评论,既有非常工整、具有可读性的专业书评,也有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还包括“我觉得这个书不错”、“书很烂”等简短而感性的评价。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垃圾评论。

在知名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家十年砍柴看来,最原始的书评就是读者看完了进行评说,而网络书评创作恰好回到了这种最自然、真实的状态。“不像很多传统书评要端着架子,网络书评非常真实,有时甚至是毫不客气、直指人心的。”

评论人韩浩月认为网络书评创作的特征是:表达尺度更自由;注重细节感受;书评语言更鲜活,更接近于网络语言;观点更加多元。“传统书评通常附着于主流价值观,在撰写以及发表过程中有着诸多限制,网络书评不存在这些限制,书评人可以完全展开自己的想法,让书评成为一种自由的文体。”

与传统书评要靠稿费赚钱不同,绝大多数网络书评创作不求以此生存,只是基于个人的兴趣进行写作。当然,平台的开放性也决定了网络书评创作必然是鱼龙混杂,对于运营平台来说,关键是如何建立起一种规则和机制,把具有价值的书评凸显出来,筛选掉那些不好的、无意义的东西。

豆瓣网创始人杨勃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读者有自己甄别的眼光,不妨把选择的权利交给读者。以豆瓣书评为例,系统设置了评论“有用”、“没用”的选项,读者阅读书评的同时可以对书评进行评价,按等级形成自然排序。“只要评价人数足够多,好的东西自然会排到前面去。”

在杨勃看来,即便是“这本书烂透了”的简单叙述对于部分读者来讲也是有效的。“有时候读者看这几个字要比他看1000多字的深入分析来得有效,毕竟是否要阅读只需一个决定。”

书评人

如何独立而“有尊严”地活着

韩浩月指出,网络书评创作因其草根性而具有很实际的指导价值,成为人们阅读需求的最直接体现,在读者与作家、作家与媒体、作品与渠道之间,网络书评人会起到一个良好的衔接与润滑作用,或助推网络文学再前行一大步。

盛大文学相关人士表示,以往的媒体书评几乎都是针对传统作家、传统小说,网络作家和网络小说往往被忽略了,网络文学缺乏评价体系。而盛大文学也希望通过招募书评人引领网络文学创作,提升网络作家写作水平。

同时,针对书评人长久以来很难养活自己的事实,盛大文学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包括签约、推广,像包装白金作家一样包装白金书评人;签约书评人还将获得每月提供的基本创作保障金及上不封顶的分成等福利。

而这种重金悬赏的培养机制与依靠销售分成获得收入的模式也让业界提出了广泛质疑:与销售挂钩的书评还能说不好吗?何来独立客观?

事实上,即便是传统的书评,在朋友情面、商业利益与书评的权威性、独立性之间也要面临选择与平衡。兴安指出,这也为盛大提出了一个重要议题:如何才能让书评人独立而“有尊严”地活着。

“网络书评一定要有更好的规范和监督,使真正的书评人能够凸显出来,让其价值得以更深层次的展现。对于我们这种之前没有写作经历,通过网络平台慢慢成长起来的人真正起到帮助作用。”红袖添香签约作家携爱再漂流说。

■媒体视点

文汇报

网站招募书评人,是书评还是书托?

“这不是写书评,这是写广告文案,或者叫‘网上腰封’。”沪上知名书评人李伟长调侃道。他担心的是:与销售挂钩的书评会导致书评人跟着最热门的小说走,热者愈热,冷者愈冷,“帮读者挑好作品”的初衷未必能实现。

李伟长认为,书评不应成为一种职业,书评人也不适合“圈养”,因为他们最可贵的是民间姿态,倘若为了某种利益而聚合在一起,就成“家丁”、“小厮”甚至“打手”了。

“盛大文学此举的积极意义是唤起社会对书评人生存状态的关注,至于能不能撬动行业内的稿费制度,我持观望态度。”

新民晚报

书评人被疑“招安” 能否保证客观公正

当书评人成为盛大的签约作者,书评是否还能体现独立性,有评论认为,当这些书评人被“招安”之后,书评很有可能便会失去客观公正,有时候甚至对读者形成一种误导。收益和推介之间的矛盾,怎么有更好的规范和体系来保证真正有价值的书评展现在读者的眼中,这就变得很重要。

四川在线

网络为书评提供新渠道

中国目前的书评群体实际相当分散,依靠书评过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书评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爱好而非职业。如果盛大文学果真要打造百人的书评人群体,基本上可以将目前国内的书评人一网打尽了。

盛大文学为书评人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也为盛大文学作品的推荐开辟了一个宣传渠道。值得注意的是,为书评人提供保证金,给书评人分成——盛大文学其实走的依然是其“包养”路线。

《纽约时报》书评曾约法三章:凡书评作者不得与图书作者师出同门,也不可以老师评学生,或学生评老师。我们能做到吗?那些被盛大文学“招安”了的书评人能做到吗?

■面访

书评人应对网络文学形成良性“刺激”

针对盛大文学大手笔构建书评人群体,打造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一事,《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盛大文学公关市场部总监王晶。

《中国新闻出版报》:网络书评人主要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会对现有的书评体系以及整个网络文学的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晶:招募书评人旨在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引领网络文学创作,提升作家写作水平。此次招募的书评人投稿内容不仅可以撰写盛大文学旗下的原创小说还可以撰写盛大文学以外的小说包括传统小说。

白金书评人会有针对性地对网络小说进行独立的观察与评论,作为网络文学创作的观察者、鉴定者和批评者,会对网络文学创作形成良性刺激。网络书评暂时无法给现有书评体系带来太大冲击,但从长远看,受网络书评鼓舞的网络文学会进一步扩大在人们文化娱乐生活领域的影响。

《中国新闻出版报》:以往依靠书评写作,书评人很难养活自己,盛大文学将采取怎样的模式与机制保障书评人“有尊严”地活着?

王晶:采取月收入保障制度,为书评人提供基本收入。用户通过该书评人撰写的书评而进行购买此书阅读,我们将与书评人进行AA分成,为书评人提供更多的收入。

《中国新闻出版报》:盛大文学提出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王晶:书评人队伍建设与培养、网络书评的发表与推广、文学创作的理论形成、带动更多来自传统评论领域的学者关注网络文学。

《中国新闻出版报》:与传统书评相比,网络书评具有怎样的特质?怎样评价一个好的网络书评或者网络书评人?

王晶:网络书评更注重阅读体验和感受,语言更鲜活,无既定价值观束缚,对作者与读者均有一定的指导性。具备以上特征就是好的网络书评和书评人。

《中国新闻出版报》:说到书评人,我们往往会用到一个词“独立”,很多学者认为,书评人不适合“圈养”。盛大文学本身也是一个商业化的平台,如何平衡其间的关系?

王晶:首先,提高书评人的收入不等于挤占书评人的独立空间。书评人的独立性与收入不应有排斥性,就像我们不会因为一位作家的版税高而质疑他的写作水准一样。盛大文学虽是一个商业平台,但也愿意为整个行业考虑,为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做积极的努力与尝试。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