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八周年祭 《后地震时代》记录废墟之上的重生

1《后地震时代》立体书模

《后地震时代》李鸣生【著】 中译出版社出版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2

《后地震时代》筹措善款捐赠四川灾区贫困村贫困学生暨图书捐赠公益活动在京举行

2016512日,汶川地震八周年祭。当日,中国出版集团下属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携手北京市西城区公益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心力量公益文化传播中心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一层东厅举行了“纪念汶川大地震八周年——《后地震时代》筹措善款捐赠四川灾区贫困村贫困学生暨图书捐赠公益活动”。

3

 《后地震时代》作者李鸣生

《后地震时代》的作者李鸣生,带着诸多忧虑与疑问,从2008年起六赴灾区各处,跑遍数十个城镇乡村,调查走访上百位灾民之后写出这一震感之作。全书紧贴废墟,直面伤痕,如实地记录了灾区人民在满目疮痍、血迹斑斑的废墟上重建家园的感天动人的故事。该书既颂扬了灾区震不跨的伟大精神,又讲述了众多灾民和乡镇干部苦不堪言的灵魂挣扎和不堪重负的精神苦闷;同时也反思了灾后重建中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从中既可嗅到废墟下死亡的气息,又能看见废墟上跃动的生命。作者通过现场调查走访,用质朴感人、真实可信的故事,给人力量,引人反省。他表示,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希望在汶川地震过去八周年之际,大家能够共同反思和探讨灾难对整个民族的影响,并从中得到惊醒。

中译出版社副总编辑吴良柱在讲话中提到,从事公益的态度和感恩于行的品格是文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极其需要的,尤其是出版行业,更要回馈大众,回馈社会,李鸣生的这部《后地震时代》正是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主任、著名评论家刘琼在讲话中讲道,时间可以抚慰的良药,但对汶川人民而言,失去挚爱的亲人创伤难以康复,这就需要公益群体的力量给予他们生存下去的勇气。对于灾后重建,相比看得见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更具积极性。李鸣生老师用他的写作、作品为文学写作正名,向我们展示了写作对作家来说不仅仅只是一种赖以谋生的技术,更是一件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影响世道人心的一种力量。

《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作家王国平发表讲话:这是一本在路上的书,也是一本沉淀下来的书。李鸣生是带着很多疑问亲自走访到灾区6次。作者是带着问号而去,随着探访的深入,作者所带去的问号被拉直了,变成一个个惊叹号,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力量,政府的力量,人道的力量,人心的力量。

肖琳,2014年全国最美村官,向大家大概介绍了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平沟村贫困学生的现状。在爱心人士的努力下,现在的孩子上学已经不需要走天梯了,感谢作家李鸣生和中译出版社的善款捐赠,希望社会更多爱心人士能够帮助这些孩子更好成长。期望再一个8年过去后,他能带领平沟村脱贫、致富。

8

肖琳向作者李鸣生老师赠送羌绣作品

9

吴良柱代表中译出版社向北京市西城区公益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心力量公益文传播中心捐赠一百册《后地震时代》

10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心力量公益使者丁婵女士向中译出版社颁发感谢状  

中译出版社和心力量公益合作计划也在活动中同期发布。中译出版社捐赠了一百册《后地震时代》给北京市西城区公益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心力量公益文传播中心,并通过这个机构,将书送到当时亲历汶川大地震的高尚的志愿者们的手中;此外,在将售出的每一本《后地震时代》中,会有五元钱捐赠给四川绵阳市北川县陈家坝乡平沟村贫困家庭的贫困学生们;作者李鸣生也将捐赠出《后地震时代》的所得稿酬,支援平沟村的贫困学生们。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