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插画师和插画结缘的那些事儿

编者按

2015~2016年,我们陆续推出了多期原创绘本新锐插画师专题,虽然名为插画师,但已经有一部分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图创作者。但还有不少仍处于成长阶段。他们有的是学院派,有的来自民间,有的转自插画行业,这些年轻的有着蓬勃想象力和生机的画者,有的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作品,有的则刚刚起步,带着他们对童书的理解,对童年的理解,对生命的理解,自由地拥抱图画书创作这个全新的领域。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向业界推荐他们,分享其成长、创作的美好点滴。

同题问答

Q1:最希望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怎样的感觉?

Q2:你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创作状态满意吗?

Q3:如果放下画笔,选择其他工作,您会选择什么?

熊喵:把我的童年故事送给孩子

熊喵,自由插画师,辣妈一枚。大学主修摄影,毕业后供职于传统纸媒。2008年创立原创品牌Panda Queen,做熊猫主题的插图、相关生活产品的设计与制作。2009年有了宝宝后转向绘本创作,2015年出版原创绘本《咪子的家》。现从事儿童摄影艺术教育工作。

有了宝宝后我就开始关注图画书。最开始只是自己喜欢,觉得好的图画书本身就具很高的艺术水准。同时,我很喜欢抱着宝宝去讲一个故事的感觉。通过讲读我和孩子建立了一种情感的联系,她沉浸故事的感觉和我是相通的。我还会留意她对书的反应,也会在想某个情节、某张画吸引她的原因,通过读书也能对孩子多些了解。

2013年初我有幸参加了国内知名绘本创作者的绘本课程,对于绘本的创作有了更多的了解,逐步开始构思自己的创作。

2015年2月我在天天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原创绘本《咪子的家》。绘本最初有两三版的手稿,整个故事也是在不断的修改中。故事虽然简单,但是每页之间的逻辑也是我所关注的。图画书翻页之间就像是戏剧的场景转换,从与孩子的沟通中我逐渐知道如何能保持节奏还能吸引“小观众”。

绘本中用了一些剪贴的方法,剪贴的纸张素材都是我多年搜集的杂志内页。这些剪贴的图案再次组合、拼贴、上色,有了不同的效果,这些素材的随机和不可复制也让我在创做中得到了不一样的乐趣。

每天临睡前除了读书,我和孩子都会聊天,有段时间话题总是围绕着我的童年故事。我会仔细地给她讲我童年里所有的回忆,人物、动物、各种细节和小事件。她非常喜欢我小时候曾经养过的猫。这个寻猫的事情她尤其喜欢,重复讲了很多次,后来就动念头想画出来送给她。我希望能把童年回忆留下,把我的童年故事当成一个礼物送给她,于是就有了这本绘本《咪子的家》,这是一个礼物。

每个听故事的人都有讲故事的欲望。豆子小时候画画都是在讲故事。有时候我会引导她画出自己想说的故事,她也会整理自己的想法和组织合适的语言。

绘画是一种交流的方式。我不是很擅长语言的表达,但绘画给了我一个出口。同时,在画画时,我会保持很专注的状态,全身心投入,我喜欢这种感受。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去和自己对话。

除了绘画我最喜欢的表达方式是摄影。这给了我很多创作的灵感和不一样的视角。除了绘本创作,我会在我的“小摄影家工作室”教孩子们学习摄影,在现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如何“观看”是非常有趣和重要的部分。同时,和孩子们在一起让我觉得非常愉快,儿童的视角和语言也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和启发。

2017年我在计划和摄影有关的绘本创作,希望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讲有趣的故事,当然,所有的的创作都是给孩子们的,能为孩子们创作是我最大的荣幸。

同题问答·回答

A1: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带给孩子们愉悦,而讲故事的我也是真诚的。

A2:非常满意!在创作的同时可以保持学习状态,教孩子们创作和孩子们切磋,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

A3:我还会是摄影师,这是我擅长并且非常喜欢的领域。

王文哲:创作难在打破年代距离感

王文哲,自幼学习绘画,200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进入绘本创作工作室,成为“绘本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式开始绘本的学习和创作。毕业作品《那些年那座城》获得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设计一等奖,并参加“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毕业后曾在《三联生活周刊》任美术编辑,现从事自由插画及美术教育工作。

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给我读一些图画书和小人书,到了幼儿园也喜欢把故事再讲给别的小朋友。又因为从小对画画比较擅长,所以本身对说故事、画故事都很有兴趣。2011年大学三年级选择专业方向时,选择了“绘本创作工作室”,算是正式开始接触、学习绘本。

2016年11月,我和我的先生搭档创作出版了第一本绘本作品《那些年那座城》。我是图画创作者,我的先生是文字作者。这是一本以我们的家乡山东淄博为背景的书,描绘了1980年代这座北方小城人们的生活。

这本书的图画来自我2013年的毕业设计。因为对父母年轻时代生活的好奇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怀,我选报了这样一个怀旧又年代感十足的选题并得到了导师们的支持。其实是有点忐忑的,不知道自己这个90后能不能画好。当完成资料搜集工作马上要落笔的时候,我准备画在书中的一个1980年代淄博标志性的建筑——张店圆楼,被拆掉了,原来的位置将要盖成购物广场。前一次回家乡搜集资料的时候,圆楼还立在那里,再一次回去已经变成一堆瓦砾了。老建筑被一件件拆掉,城市已经变了模样,如果这些老建筑、老物件都没有了,那父母们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回忆要去哪里安放呢?所以我希望这本书就是他们这段记忆的一个落脚点,打开这本书,就能回忆那些年。

我也把自己的父母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作为一条小小的暗线埋插在书的每一页中。还有父母的朋友、亲人、同事或者邻居等等,我都让“那些年”的他们在画中“客串”一下。

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年轻的父母给孩子讲自己童年的同时,也能跟自己的父母一起聊聊他们那些年的回忆。这会是一本联系三代人情感的绘本。

就《那些年那座城》这本书的创作过程而言,最觉得困难的是我这个1990年出生的人需要打破与那个年代的距离感。我需要追溯自己出生之前生活的原貌,每次落笔的时候都会担心自己画的物件或者人物形象以及衣着等细节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生活情况。甚至从网上搜集的资料也是要经过多方询问后确定无误才敢参考使用。搜集资料并把资料合理地运用在创作中、描绘在图画中,这个能力我还在继续学习。

在图画的创作中能感觉到自己个人积累的不足。做绘本与平时做商稿的工作不同,在绘本中,我希望自己可以突破原有的创作方法或者惯用角度,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来让画面更有表现力。

最欣喜的事莫过于《那些年那座城》出版后读者和各位老师们的肯定,尤其是我家人的支持和肯定,让我觉得自己能做绘本这件事真是太幸福太有意义了。

2016年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绘本,2017年也会着眼于下一本绘本的创作,期待自己在新的创作中能继续有所提高,也期待能发现更多可能性,试着尝试更多东西。

同题问答·回答

A1: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A2:比较满意吧。我是个喜欢安稳日子的人,现在生活在家乡,家人、爱人、朋友都在身旁,画插画的收入也算稳定。这种别人看着比较平稳甚至无聊的生活状态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发现,所以这种生活状态对我的绘本创作还挺有帮助的。

A3:放下画笔还真是什么都不会了呢。可能会去小学旁边开个小卖部卖零食吧。坐在柜台的角落里一边打着毛衣一边看着形形色色的人。

周雅雯:我找到了接近童年梦想的罗马大道

周雅雯,1992年生,201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动画专业,现居江苏。插画师,长期为儿童杂志和书籍创作插图。2015年出版绘本《小雨后》,曾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第四届信谊图画书奖佳作奖等奖项。

我从小就喜欢画小画写小诗,梦想是当个诗人或者是作家。小学的时候,因为把《格林童话》倒背如流,所以我成了每天下午活动课给大家讲故事的人。那时候,每天我都会把我喜欢的童话讲给同学们听,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给大家复述我看过的故事,开始给大家讲我自己编的童话。看到大家都沉浸在我自己构筑的故事情节里,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那时候我六七岁,暗暗许愿以后一定要当个童话作家,讲好多好多的故事给别人听。

长大后,作家当然是没有当成,童年的梦想本来就是长大后用来唏嘘和感叹的,这并不奇怪。我读了艺术学院,每天画画,上软件课,生活波澜不惊,没有什么梦想。直到我二十岁那年,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绘本,这种用诗意的语言和有趣的图画来讲故事的小书,真美!于是在二十岁的夏天,我创作了我的第一本绘本《小雨后》,这是一本讲述童年天真情趣的小图画书。那个夏天注定是难忘的,我仿佛找到了接近童年梦想的罗马大道。

后来这本不起眼的小书陆续为我赢得了一些奖,包括冰心儿童图书奖。在从前,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荣誉。这本稚拙的小书后来被很多人喜欢,被很多天真烂漫的孩子买回家。曾经有一位家长读者告诉我,她的儿子已经主动把这本书背下来了,每天都要念一遍给她听,她非常欣喜、感谢我!我欣喜我可以这样讲故事给这么这么多的孩子听,也许他们可以从我的故事里,得到或多或少的启蒙和滋养,或者仅仅是感觉到快乐。我希望我的小书可以是一片小小的绿叶。我还记得小时候很喜欢读国内一位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写的书,后来我在一次颁奖典礼上认识了他,再后来为他的书画画,真是非常奇妙的缘分。他曾经写的故事有些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些蕴藏在文字里的优雅、从容,深深浸染了一个小女孩的内心。后来他为我的小书写了推荐语,我为他的书设计了封面——我画了一棵又高大又挺拔的大树,层层叠叠着的、葱茏的绿色,鲜艳明亮的绿色啊!我这片小小的绿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呢?

是啊,对于绘本创作,我深知自己太年轻,离成材还早得很。但我这颗年轻的心,稚拙的双手,已经无法拒绝绘本的魅力。绘本不拘泥于绘画技法,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让我感到非常放松和自在。画面与文字的配合也是很巧妙的功夫,就好像烹茶或是做菜一样,手法拿捏之间,滋味千变万化,令人着迷。这是值得用一辈子去追随的事情。艰难肯定是有的,技法的掌握、火候的控制,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后来我为儿童刊物画小故事,创作小诗小画,我知道,这些,包括绘本创作,将会是我一生要走的路了。每次回忆起走上这条路的经历,除了感到无比的幸运之外,更多的是感谢。感谢没有退却的梦想,感谢一路同行的人。

创作绘本这件事,我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现在的生活,为孩子画画、讲故事,活在童真和诗意的耀眼中,让我感觉明亮又温暖。所以在新的一年,我的期望是可以在这条温暖的道路上慢慢地、稳稳地走,道阻且长,就算用一生的时间去谱一首歌,也希望初心永不忘,一直从容、诗意下去。

同题问答·回答

A1: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生活中平淡的温情,那些平凡、微小的、淡淡的爱与感动。

A2:挺满意的。

A3:可能会开间小店之类的吧,还是喜欢简单自由的生活,陪陪家人,养养花草,和猫一起晒晒太阳什么的。

黑眯:生活细节给了我创作灵感

黑眯,自由插画师,喜欢绘本,曾出版《小蝌蚪捉迷藏》《全球儿童最爱看的彩图美绘本——一千零一夜》等图书。其创作的《辫子》一书荣获2015年BIB金苹果奖,黑眯是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最早接触绘本是初高中看几米的作品,那时好像就只知道他,常常被他打动,心里也就特别想画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所以一直都有自己画故事的念头。但当时不会编,只能画出一些情绪、片段。大学时尝试画过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随心,还不知道结构节奏等等,但沉浸在自己用画笔建造的世界那种感觉。毕业后到北京才正式开始了《辫子》的创作。

我的第一本绘本《辫子》在2015年出版。创作之前其实酝酿了很久,从高中的时候就在心里萌生画这个故事的念头。很喜欢童年的那段生活,小时候迷路的经历、村子里面各种奇怪的事情、杂货店里的种种细节,这些对我来说都有种神秘的吸引力,所以就想用绘本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在毕业创作的时候《辫子》的雏形其实就有了。但当时还不能成为特别完整的故事,来北京之后和天天出版社编辑曦婷,一起讨论故事的结构,才慢慢就成了现在的样子。熊亮老师也让我知道了怎么把故事串联起来。

原创绘本的创作,最困难的部分是,从模糊的印象稿、散乱的文字记录,慢慢画出故事结构安排的过程。欣喜的是能把内心所想呈现出来,能用绘本的方式和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达到某种交流,那种感觉很神奇。

同题问答·回答

A1:没想过一定要传达出什么,顺其自然,真诚面对创作,读者读到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A2:喜欢周围的老师朋友,喜欢北京的氛围。

A3一直画下去。

龚燕翎:用外婆的语言和她沟通

龚燕翎,南京人,2010年作品入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插画的高度——世界儿童绘本作品精选》,2016年《天衣无缝针》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亮相。

2015年,天天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童年故事《天衣无缝针》。这是一个和外婆有关的故事。一说到外婆,就会有很温暖的感觉,她能做出好吃的食物,能讲故事,能做各种爸妈所不能的事情。我的外婆最拿手的是刺绣,绣出小鸟、小花、小人。仙女外婆离开也有20年了,于是我决定写个故事,用外婆的语言(刺绣)做一本书,和外婆沟通。

《天衣无缝针》的故事分两个部分,前半段是4个循环,外婆用绣花针给小姑娘的裙子绣上了千层花瓣的花朵、大大的毛毛虫、小鸟和云朵,但是最后都离我而去了。在前面4个小循环之后,外婆也走了,画面一下子变得很黑很暗。于是小姑娘进入梦境,故事的后半段都在梦里发生。这个故事我用喜欢的、加了灰的浅粉色调子创作,前半部分是水墨和刺绣融合,梦境部分采用全刺绣。

2017年除了做书以外,我将继续原创品牌(令令和习习)的工作,继续呵护我的养花日记。

同题问答·回答

A1: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和文字,让读者产生美好的感觉,如果能给读者带来一丝丝的温情,最好能在读者心里开出朵花来,我就很开心了。

A2:我现在的工作状态是做书,做衣服,做玩偶,养花。人心总是不知足的,总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处于不知足状态。

A3如果放下手中的笔,我还是会拿起笔和剪刀,选择写作、绘画和原创品牌的工作。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