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心灵的良方与佳作

W020170411276459582355

书名:荒野行吟 作者:孙重人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人类的文明进步和自然的其他生命能否和谐相处,一直是一组被反复拷问的矛盾。人应该靠自律和品行的升华,才能为这个世界乃至自身带来福音。

“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翻阅《荒野行吟:美国自然文学之旅》一书,不由得联想到唐弢先生对书话的见解,作者孙重人先生侧重对自然文学史上经典作品的解读,或可称之为“绿色书话”。

自然文学,按照首都经贸大学外语系教授程虹的定义,是“从中探索人类心灵与地理图谱相依附的文学,是将自然史和人类发展史融合在一起的文学”。由自然文学发展出来的生态文学,加入了“反人类中心主义”,不再以人为主,而是把人类当作自然的一部分。

在《荒野行吟》中,孙先生梳理了自然文学近两百年代表性作家与优秀作品,从拉尔夫·爱默生的《论自然》、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到艾伦·韦斯曼的《没有我们的世界》、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大灭绝时代:一部反常的自然史》,探讨了具有普适性的自然生态思想问题。

毫无疑问,作家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公民,不能丧失人类良知和社会使命感。同理,作家首先是自然的一分子、自然的儿女,不能丧失生态良知和自然使命感。在愈演愈烈的生态灾难危及整个自然、整个人类的时期,这些自然文学作家前赴后继,直面不断恶化的生态现实,反思人类陈旧的思想观念,其艺术化的作品所折射出来的才华,以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理解,赢得了读者的敬重与喜爱。

《荒野行吟》的独特,不仅在于题材的选择,也在于写作手法的创新。此书以自然文学的旨趣——“简单生活,敬畏自然,荒野思维,生态保护”为主题,在四辑共计四十篇文章里,融入了作者的读、行、思。

这一系列文章有三个层次,即:自然文学作家的生活轨迹,孙先生的阅读经历与实地踏访,自然文学代表作所呈现的心灵世界。孙先生是一个导引者的角色,在占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能够在心理上去贴近自然文学作家,并将他们置于特定的时空客观解析其言行,知人论世,有性情有识见。写作者和旅行者的双重身份有助于此,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作为阅读者,一颗心倾听另一颗心,展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生命的体悟,承上启下,将这三个层次有机地融汇在一起。这是有“我”的文字,读来亲切贴心,一见如故,让人敬畏自然,尊重生灵。

所谓文明,是一柄双刃剑。人类既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物质丰富的硕果,当然也可以滋生为一种贪婪无度,来吞噬掉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家园。人类的文明进步和自然的其他生命能否和谐相处,一直是一组被反复拷问的矛盾。人应该靠自律和品行的升华,才能为这个世界乃至自身带来福音。

阅毕《荒野行吟》,不由得让人产生深层思考:

人类自鸿蒙初开,一路走来,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口号,作为自己骄傲的旗帜,而今数千年过去,似乎是愈加趋于高度文明了,可扪心自问,由于携带着人性的丑恶和私欲,我们在栽种绿树鲜花之时,还注入了多少蒺藜的种子,使我们自吞苦果?

农药使田野的鸟儿濒临绝迹,污染的江河不再清澈,一个巴掌大的山塬桃林,竟能成为方圆百里的风景名胜。在几乎是钢筋水泥构成的环境里,人类还能为孩子们谱写鲜活的童话吗?

在急功近利地提升物质生存指标时,如果不铲除贪婪、掠夺和占有的毒瘤,社会生活必然滋生浮躁、罪恶和恐惧,人类自己的灵魂将在哪一片净土上栖息?

显然,只有推行环境保护的工程,天地人才能和谐相处,世界才不至于畸形和扭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荒野行吟》的出版适逢其时,可谓修复心灵的良方与佳作。

每一个人都是自然的接口,自身的积极努力必会促使自然生态的提升,谁也不要看轻了自己。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