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俄罗斯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诗作全集《阿赫玛托娃诗全集》由99读书人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策划出版。全集共分三卷,收录了从1904年至1965年间阿赫玛托娃创作的所有诗歌。
这是中文世界首次将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诗人的诗歌全集结集出版,第一卷收录了阿赫玛托娃1904年至1920年间写作的诗歌,第二卷收录了阿赫玛托娃1921年至1957年间写作的诗歌,第三卷收录了阿赫玛托娃1958年至1965年间写作的诗歌,由诗人、诗译者晴朗李寒历经近20年翻译和多次修订。对阿赫玛托娃迷及诗歌爱好者来说,这是一套难得的珍藏版精装全集,可以一窥阿赫玛托娃的创作历程和作品全貌。
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诗歌史的“白银时代”中最重要的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阿赫玛托娃1889年6月23日出生于敖德萨附近,童年时期在皇村度过,1911年在阿克梅派杂志上首次发表诗作,逐渐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3岁时出版第1本诗集《黄昏》,25岁时出版第2本诗集《念珠》,这两本诗集使她名声大振,但她的第3本诗集《白色的鸟群》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而没有引起多少关注。苏联时期,阿赫玛托娃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直到1950年代才恢复名誉。1966年3月5日,阿赫玛托娃因心脏病在莫斯科郊外的疗养院里逝世,她的遗作被陆续整理出版。
1989年,阿赫玛托娃百年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将这一年命名为“阿赫玛托娃年”。
有许多人喜欢她那些描写爱情与情感的诗歌,也有人认为她真正的成就,“在于那些反映了人类永恒苦难和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史诗式长诗(如《安魂曲》)”。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裔美国诗人和散文家布罗茨基这样评价阿赫玛托娃及其诗歌:“她的诗歌将留存下去,因为语言比国家更古老,因为诗律总能比历史更久地留存。事实上,诗歌很少需要历史,它需要的只是一位诗人,而阿赫玛托娃正是这样一位诗人。”
根据诗人创作年表,三卷封面特别将3位画家谢列布里亚科娃、韦列斯基、米哈伊尔·沃尔夫维奇·梁戈列本为阿赫玛托娃创作的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三幅肖像画作作为装帧设计元素,并有一个阿赫玛托娃手写签名“A”——阿赫玛托娃的全名3个首字母都是A,所以这个手写体签名是她经常用的,也是她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