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再推长篇小说《刻骨铭心》:好作家必须反对地方主义

从《夜泊秦淮》到《刻骨铭心》一脉相承,只是《刻骨铭心》所蕴涵的情感能量和浓度,远远超过了叶兆言之前的中篇和长篇作品,他也凭借着这部最新长篇小说折桂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日前,受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九久读书人邀请,作家叶兆言亲临北京与读者见面。对于其新作《刻骨铭心》是“最南京的一部小说”的评论,叶兆言表示,地域和作家之间并无太大关系,一个作家总是不能以“土特产”的形式出现,因为“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是反对地方主义的”。

“刻骨铭心”像绳子把故事串起来

《刻骨铭心》是一部群像小说,聚焦了当时南京各阶层生活,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数十个,男性居多,且几乎都对应着一个女主角,小人物的人生故事,在裂变时代的爱情、婚姻、信仰,彼此纠缠交错。小说开始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是人类对于无性的恐惧,其二是失去表达能力的恐惧。叶兆言称,“刻骨铭心”可能表达出这些“恐惧的心”,从这两个痛点带领大家体会疼痛感觉,从而开始阅读。

对于如何把脑海中数十个虚构的、非虚构的,历史的、现实的人物故事串联在一起,叶兆言坦言,直到一天看到了“刻骨铭心”这四个字。“我好像找到一根可以把珠子串起来的绳子。这些故事就像珠子都是散的,如果问这本书是什么结构,那就是‘刻骨铭心’这根绳子把零散的东西结合起来,如果没有这根绳子就没办法打包。”

作家不能以“土特产”的形式出现

有人评价《刻骨铭心》这本小说是“最南京的一部小说”,但叶兆言却认为地域和作家之间其实并无太大关系。“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是反对地方主义的,但是你没有办法回避这个问题。一个作家不是写南京就是写北京,就像我现在必须要坐着凳子,是那样的凳子还是这样的凳子并不重要,如果作家没有凳子不能坐下来,就没法说话。所以咱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一定存在的,至于这块土地是北京、南京还是上海,我觉得不是特别重要。”叶兆言说。

不过,叶兆言强调,一个作家总是不能以“土特产”的形式出现,作为写作者,他特别提醒自己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他称,“不能靠土特产生活,因为文学是有世界标准的,要看你能不能创新,能不能跟以往的文学作品不一样。”但有趣的是,叶兆言同时透露,自己即将收尾的一部作品是《南京传》。

责任编辑:c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