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驿壁题诗:不为造反,只为“到此一游”

5e12af1c5c3e487384db78601efdcdf7

作者:郗文倩   出版社:中华书局

外出旅行,随处刻字以示“到此一游”,这种行为如今已被看作陋习,至少是缺少修养的表现,偶有出现,肇事者多为小孩儿,或行为不检点的莽夫,这两类都像是在如来手心里撒尿画字的孙猴子,是需要戴个紧箍的。不过,刨根问底,这习惯却是古代文人雅士留下的遗产。他们旅行寓居驿馆寺庙,在墙壁上题写诗句,把它看作一种特殊的文学发表方式和交流方式,这就是被后人称道的驿壁文学。

驿壁文学唐宋最兴盛,几乎和诗词盛行同步。墙壁往往空间有限,书写也不便,不宜长篇大论,而诗词文字精简,含蓄蕴藉,题壁诗的出现便很自然了。题壁诗记录文人行旅心境,表达自由,往往真情流露,多有佳句。如唐代有个叫寒山的诗僧,写过一首无题诗,题于石壁上:“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宋代苏轼《题西林壁》则写在寺庙壁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他如题于邮亭壁者:“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唐王缙之诗)题于殿壁者:“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唐柳公权诗)

古代诗人何以喜爱题壁,大约还是兴之所至,遂因利就便罢了,相当于现在的拍照发朋友圈。《水浒传》第三十九回讲到宋江在浔阳楼墙壁题“反诗”一事,大概就是古人写题壁诗的状态。

(宋江)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从文化生成的角度考虑,信笔涂鸦是人的本能,心有所感,禁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歌以言情,书以写志,都是极正常的。只不过,早先会写诗的人少,写几笔成不了灾,而如今时移势迁,判断的尺度也就随之变化了。当然,从题刻内容看,古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一点,还真是今不如古。

题壁诗蔚为大观,也成为一道风景,引得行旅者驻足品鉴。宋代周煇有《清波杂志》,称自己旅行住店,常在诸多题壁间留连,甚至有时能看到亲朋好友的题字,表达途路艰辛的苦况。他还发现,有些文字笔画柔弱,语言哀怨,判定都是好事者戏为妇人女子之作。这个判断也未必对,宋代有个叫幼卿的女子就曾客旅题壁《浪淘沙》,还附有小序表达初衷,称自幼与表兄同窗读书,意趣相投,表兄欲结婚姻,却遭到父亲婉拒,理由是表兄尚未取得功名。而来年表兄科考登甲科,幼卿却已被迫另嫁他人了。此后,在陕馆偶遇,表兄竟策马而过,略不相顾。意思是看都不看她一眼,这令她极为感伤,“因作《浪淘沙》以寄情”,词云:“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词作缠绵哀婉,令过往读者唏嘘感叹。

驿壁题诗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方式,实地实景呈现当时的写作情境,来往行人驻足观看时,颇有代入感,是很特殊的体验。

宋代以后,题壁之风日盛,举凡邮亭、驿墙、寺壁,到处可见题咏,由于量多而频繁,有些寺庙僧人面对被涂写的墙壁,也苦不堪言。宋人张表臣著《珊瑚钩诗话》,谈及自己和友人游甘露寺,题近作小词于壁间,一僧人见了,就站在一旁愁眉苦脸,口中嘟嘟囔囔道:“我刚把墙壁涂抹得平展展的,又写上字了。”二人自恃文人雅趣,觉得寺僧耳背愚钝,遂相视大笑,戏称,刷了又题,题了又刷,循环往复,这便是甘露寺的“祖风”啊。可见,当时名胜古寺的墙壁频频被涂抹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过,也有寺庙、邮亭专门准备题板,将题壁的名家优秀之作拓刻,或直接让游客在题板上写诗,这既便于留存,也给墙壁一点喘息之机。据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记载:蜀路有飞泉亭,亭中诗板百余,然非作者所为。后来薛能佐、李福两人路过,觉得所题诗大都不好,悉打去诸板,惟留李端《巫山高》一篇。

如今,一些名胜古迹管理部门专设涂鸦墙,也是聪明的疏解法子。

本文节选自《食色里的传统》。

责任编辑:c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