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千年》以散文笔触为城立传 “找寻普通人对这片土地的共鸣”

9月2日,由华文出版社和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南京六千年》南京首发式在南京新华书店举行,南京市社科联主席曹劲松、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衡正安、华文出版社社长包岩、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会长戴中礼、南京江北新区作家协会主席邹雷、南钢党委工作部部长王海鹏以及作者文心等嘉宾与会,进行了一场跨越时间长河的文化对谈。

发布会由《南京六千年》责编杨艳丽主持。现场坐满读者,首批上架的近200本书“秒光”。新华书店工作人员感叹:“已经较长时间没见到这么有热度的场面了。”

文心(左一)与读者亲切交流

《南京六千年》八月邂逅《走遍中国》

此前的8月18日,文心携《南京六千年》亮相“书香中国”上海周,与读者分享了“为城市立传”的心路历程。文心对上海读者坦言:“《南京六千年》这本书是对城市历史的解读,也是对中国何以是中国的解读,更是对整个华夏民族精神的找寻和解读。”

南京首发式上,包岩在致辞时说:“文心老师的《南京六千年》出版,使得我这个北方人能够与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产生亲密接触,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依恋。关注城市的人文历史,就是关注我们中华文明本身。我们为城市做传,并不是要为城市写一篇实用的说明文,而是要写一部饱含情感的史诗。我们所希冀的是,作者笔下每一处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地理的叙述,都是一次思想的闪现,都是一次情感的激荡,都是一次灵魂的相遇。”

包岩相信《南京六千年》的文字能够让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度过大把时光的读者,在读到这本书时,丰富和细化其个体的记忆,并增添许多自豪。而那些还没有机会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们,也将会因为阅读《南京六千年》,而对这片土地生发出喜爱,心生向往。

曹劲松在致辞时说:“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城市的文脉和城市的空间叙事都非常丰富。今年夏天南京的文旅市场非常火爆,从寻访游、研学游到亲子游等,人流如潮。南京能够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生活的风景,更是通过对这座城市的访问,让人们对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一种文化、文明的了解。《南京六千年》的出版,引领着人们对南京的再发现。南京有‘世界文学之都’‘天下文枢’等称号,由新一代年轻的作家来书写南京,让人充满期待。”

戴中礼表达了对《南京六千年》面世的喜悦之情。他认为,文心以文献学者和青年作家的双重视角,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去为南京立传,是特色所在。

首发式现场

《南京六千年》是“总要来趟南京”的伏笔

文心祖籍安徽,现为南京传媒学院副教授、艺术文献学博士、文化学者、和一书院创办人及新闻评论员,一直致力于传统思想文化史研究。《南京六千年》是她出版的第一本文学类著作,她用这样的文字概述自己忐忑的心情——“这是一桩多么冒险的事呵!我既不是南京城市史专家,也未曾侧身文坛,而无数的名篇、名家、名作堆在眼前,我如何下笔?”

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南京被视为维系华夏文明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如何写《南京六千年》,文心揣摩了很久,最终选择了以历史散文的笔调入手。这个定位,为沉重甚至浸透着很多苦难的历史,注入了情怀感。3年时光,16万字笔记,5易其稿,磨出了38万字的《南京六千年》。

文心在和南京读者的交流中,动情地说:“南京历史的编年里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弄清楚这个城市的某个街道名字的由来,或者八卦下为什么没有一只鸭子能逃过南京人的饭桌,那不需要我呀,你可以在任何一本关于城市的详细履历、百科全书或者旅行手册中找到答案。我应该找寻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共鸣。”

她认为,南京从无名的台地到被纳入华夏的框架,再到担当起可以成为天下之中的凝聚力,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华夏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认同。几千年来,中国的疆域版图变化巨大,但这种文化认同的向心力让古老的中国总显示出一股非凡的恢复力。尽管它曾被狠狠击溃,曾流离失所,曾四分五裂,然而只要有一个城市担当起可以成为天下之中的凝聚力,它就可以重建。所以,这不仅仅是南京这片土地的六千年,这也是我们何以为华夏的六千年。

今年春天的时候,一则“总要来趟南京吧”的帖子刷屏,成为互联网社交平台热门话题。《南京六千年》优雅地来了,它注定会影响读者关于南京的自我认知,抑或会是“总要来趟南京”的伏笔。

“南京六千年,半部中国史”言之有理

地名是一个城市或乡村的“活化石”。6000年来,南京先后有“越城”“冶城”“石头城”“金陵”“秣陵”“建业”等几十个名称,这在中外历史上也甚为罕见。毫无疑问,南京地名的频繁更迭,反映了历史脉络沿变,留下的是一部充满荣辱兴衰的编年史。

《南京六千年》中,文心强调了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京拥有过如此多的名字。每次的更名背后,权力的博弈、洗劫、更迭与变革,文化的占有、毁灭、融合与新生,都疯狂而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走向,决定着中国的走向和历史。

衡正安惊叹“文心这么年轻就写出这么一部厚重的,文字把控力这么强的书作《南京六千年》”,他说:“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新媒体时代,作者写这样的书,出版社认可这个选题,并且最终能完成,是需要勇气的。坦率地说,从经济效益这个角度看,出这类书是存在风险的。但华文出版社有眼光,文心有情怀,共同完成了这本书的撰写和出版,值得祝贺!”

身为文艺评论家的衡正安,他对作者强调的“南京六千年,半部中国史”观点表示认同。他说,《南京六千年》一书文学的叙事性很强,且文字细腻,引人入胜。“《南京六千年》写出了‘有形的南京、意向的南京、载体的南京’,这也是对读者极具吸引力的地方。”

邹雷在与文心交流中,也谈到了南京作为华夏历史中的枢纽之城,中国南北文化板块的枢纽之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的枢纽之城,曾不止一次地接续、担当、解释过中华。没有哪一座城市有南京这样多的灾难、象征、预言与希望,它参与了中国整个历史进程,在每一个文明推进的关键路口,深刻地思考过华夏的未来。

参与讨论的嘉宾一致认为,时代面前,普通人也是历史人物。解读南京,也就是解读中国;理解南京,也就是理解华夏民族精神。

文心在《序》中说:涅槃重生,如今华夏的观念成为天下中国人共同的阐释,成为“—带一路”上重要的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点与大国崛起的梦想又一次被放回到城市的枕边。

文心坚持认为:“南京将永远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理由也极其简单,“比如现今的朝天宫是南京城为数不多的,属于老南京人的寻根之地。原先像老榕树根一样街巷交织的城南已改建成复古商业街,新街口则在车流与商场的合围中拥抱资本。唯有朝天宫,每一个阳光不错的下午,你都会遇见围聚在这里嚼古论今的南京老人。” 

(梁平/文 范素丽/摄)

责任编辑:李春燕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