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信仰: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新书分享会在中华诗词博物馆举办

由华文出版社主办的“《诗意的信仰: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新书分享会”日前在首都图书馆·中华诗词博物馆举行。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为新书揭幕,来自首都高校及社区的文学爱好者前来参会。

文学是人学

华文出版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包岩引用叶嘉莹先生身前关于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论述,认为《诗意的信仰: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在这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出版社将在推动经典文学传承和诗意人生理念传播方面做持续努力。

作者团队、上海电机学院教授吉文斌阐述了本书所秉承的“文学是人学”创作理念和遵循“真”“爱”“美”三大人性维度叙写诗意人生文学史的写作思路。他说,文学指向人的心灵,只要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充足、真诚的感性生命,让那看似沉寂的文字在我们的心底开出花来。

“真”“爱”“美”是诗意人生的实质

本书打破按作家作品或流派线索叙写文学史的传统方式,聚焦“文学”与“人生”的关联,引领读者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阅读场景中,感悟经典文学里“真”“爱”“美”的和人格范型和人生意蕴,开创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诗词研究部主任莫真宝赞赏本书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经典导读,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发展史,还是一部鞭辟入里的古代绘画读本,并相信会有更多文学爱好者愿意走进书里所诠释的经典背后的意义世界、情感世界和美感世界。

北京八中少儿班语文高级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翁莉认为《诗意的信仰: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是一本非常成功的美育读物,热爱这本书的读者群体应该是具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和生活阅历、渴望储备一些传统文学文化素养的青年。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讲述了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诗教绵延久,将随岁月深

“我们作为研究者,或者作为大学的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使经典走出象牙塔,走近普通读者。”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学者詹福瑞认为,《诗意的信仰: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没有照本宣科地解读文本,而是通过李白、屈原、杜甫、欧阳修等经典作家及其经典作品来讲“什么是真”“什么是爱”“什么是美”,而且讲得很好,讲得很贴切——不仅贴近诗,同时也贴近我们的人生,贴近当下每一个普通人,把经典成功转化为读者可以接受的诗意。

詹福瑞现场朗诵了近日所作《悼叶嘉莹先生》,并以诗中“诗教绵延久,将随岁月深”两句勉励本书作者在传承诗教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诗意的信仰:经典文学与诗意人生》由吉文斌、董雪静著、刘慧画评,华文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专家学者发言后,本书作者为在场文学爱好者作题为“大唐的情种与知音”讲座,并祝愿诗意能点亮每个人的生活。

责任编辑:李爱莉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