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之后》 杨绛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匆匆到广州参加完一位因抑郁症而遽然辞世的译人好友的简朴葬仪之后,我在北京的书房顺手打开百岁老人杨绛先生的新作《洗澡之后》,想寻回一点心情的平静。大如所望,它实在是今年读到的最具畅销潜力的大师小书。
遥想1989年,《洗澡》出版一时纸贵,施蛰存先生爱不释手,并撰短文盛誉,称杨老是“语文高手”,称《洗澡》“是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施老评价他人向来吝啬,如此对《洗澡》的卓见,不但是对隆重的肯定,今天看来,作为《洗澡》续作《洗澡之后》的定评,仍然合适。
人民文学出版社开机便印5万册《洗澡之后》,我认为,这部作品还可能卖得更多。与侧重描绘群体形象的《洗澡》不同,《洗澡之后》确定了男女主角,一切都围绕许彦成和姚宓两人的情感展开,因此,它更像传统意义上的小说,符合老百姓的欣赏习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有情人终成“家属”的大团圆结局,不但有助于作者希望的“保全了这份纯洁的友情”,也正切中普通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无论如何,快乐地活着是中国人的最大愿望。而且,这部“小小一部新作”只有4.5万字,一口气就能读完,对于“没时间”的读者来说,它是短时阅读的最佳选择。
表面上看,《洗澡之后》是一部大时代下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甚至它的人物都是扁平的、漫画式的,但是,它的语言极具魅力,以至于可以原谅它的不太像小说的散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杨先生的风范差不多都浓缩在她创造的语言调子中,它外圆而内方,它简单而丰富,它温和而果断,它具有优游的民国范儿。诚如施蛰存先生当年对《洗澡》的评价——“语文流利纯洁”。可以这样说,它堪与朱自清、老舍等中国最好的语文家作品共同作为汉语教材,让“比更大还更大”的自鸣得意多一些反省。
读完了《洗澡之后》,我的心灵好像也被洗得更干净。感谢你,杨绛先生。祝你永远康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