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任器方圆性终在

微说北大

《微说北大》

(点击试读)

北大是我儿时的梦想,那个时候,北大于我是一个符号,没有缘由的就是喜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读的书慢慢多起来,对北大的了解愈发深厚,对北大的爱就愈发浓烈。我常常想可能有的情结是与生俱来的。就如我的北大情结。北京大学在近12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轨迹相伴相随,休戚与共。悠久厚重的历史传统,云蒸霞蔚的精神风度,独领风骚的学术贡献,这早已深深烙在国人的心中。

近日,阅读杨虎先生和严敏杰先生编著的《微说北大》,豁然开朗,开启了一扇了解北大的精神之门。《微说北大》“‘以微知著,以小见大,呈现北大精神魅力’知谓也。”全书分为“授教、德行、气节、神采、雅量、真趣、狂狷”等二十五个章节,仿效《世说新语》的体例,或微吟、或随笔、或素描、或杂感,雍容青隽,意味深永。编者试着在片段的追忆里呈现出北大的精神气象和文化风骨。“不着一字评价,却尽览北大风流;无需正襟危坐,可广汲北大能量。”北大文化的长度、厚度和张力在一件件旧事里展现得酣畅淋漓;北大人的风骨、狂狷、气概在一幕幕往事里表现得曲尽其妙。北大人的其人其事不仅形成和彰显了北大的气象和传统,更是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和影响着国家命运。当我阅读着“授教”“德行”这些章节时,才发现遗珠处处,珠玉遍地,脑海中关于北大的形象不断变得清晰,美仑美奂。

北大在人们心中是一块圣地,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各种人才思潮在此汇聚,许多旧人旧事写出来,总有超凡脱俗的地方。陈平原语:“除了井然有序,正襟危坐的学术史,那些隽永的学人侧影与学界的闲话,同样值得珍惜,前者见其学养,后者显出精神,长短厚薄间,互相呼应,方能显示英雄本色。”《微说北大》从记录北大先生们的逸闻趣事出发,呈现北大人家国情怀、历史担当、治学之风、性情风骨,举重若轻之余,彰显北大精神。这一本需静谧品味的书,只言片语虽不能话尽每位先生的人生经历,却能展现其为人、做事、治学的独特风格和品质。读此书需静气体悟,才能有所裨益。先生们的高风亮节、淡定洒脱、风流俊雅,无一不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浮云朝露,前辈们渐行渐远,照理说应该日渐模糊才是,可正是编者这些有心人的不断追忆与阐释,那些刚毅坚卓的身影反而却日渐清晰,烛照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梅贻琦云:“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何谓大师,除了学问渊深,还有人格魅力。”《微说北大》勾勒汇集若干精彩的片段,呈现个体记忆与历史想象。有骨有筋,有雅有俗,有内有外,每段旧事都是坚实的印记,时则清晰,时或幽微。

“中国哲学史”是北大的老课了,在胡适之前由陈汉章讲授。陈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尚书》的《洪范》篇。胡适到北大后接任此课,一开始授课便新意迭出。后来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回忆:“他(胡适)来了,他不管以前的课业,重新讲义,开头第一章是‘中国哲学的结胎的时代’,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径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一般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顾听过几次课后,便称赞‘胡先生讲得的确不差,他有眼光,有断制,确是一个有能力的历史家,他的议论处处合于我的理性,都是我想说而不知道怎样说才好的。

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鸣还记得,一次听林庚讲“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讲到“风满袖”的意蕴时,他平静地、引经据典地讲着,站在写满优美板书的黑板前,静静地看着学生。张鸣忽然“感到了先生绸衫的袖子仿佛在轻轻飘动”,虽然那时教室里并没有风。“从那时起,我才感受到了诗的魅力,那是一种静默中的召唤。”张鸣说。

朱光潜一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先生们其人其事呼之欲出、宛在目前。编者借追怀如烟往事,怀念师长风雅、同学少年,抒发北大情怀。

我们所处的时代被贴上了各种标签,有人说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有人说这是一个追求时尚和享乐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和平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标签反映着这个时代不同的侧面。这个时代极具包容性的同时,也让人感受着这个时代的复杂性带来的困惑和迷茫。置身其中,犹如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激流之中,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裹挟着前进而迷失方向。这个时代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依旧怀着往昔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

夏日的午后,脱离尘世的喧嚣,静静的阅读《微说北大》,从浮躁和平庸中,找寻往昔的理想和热情;从时尚和享乐中,寻求内心的深沉与宁静。走近真实的北大先生,体悟其人其事,或许是一个途径。细细品味北大风流,内心充满憧憬与温暖,原来,人可以如此与先哲对话。

未名湖辉煌如故,群星荟萃;青松绿柳,荷叶连连。此情此景,正应了唐人那首“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