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张光宇:大时代造就的“中国摩登”

ywwjl20151010004

张光宇连拍照片完成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而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著名自拍照创作于1976年。

重识光宇

“他是中国美术史的最大遗忘”

中国第一个漫画会的创办者之一

第一次全国漫画作品展的发起人之一

参加中国早期电影的美术工作,如中国第一部古装“大片”、三国题材电影《美人计》

1932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关于现代设计的著作《近代工艺美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组织出版十几种刊物,张仃、丁聪等,最初都是在他主办的刊物上发表漫画,登上画坛

1960年为动画片《大闹天宫》做美术设计,享誉世界;孙悟空的设计源于他1945年创作的长篇漫画《西游漫记》

为张仃主持设计的国徽提供了决定性建议——梁思成建议以“璧”为基本形象,张光宇的建议是“天安门”

黄苗子逝世前为什么捐出100万出《张光宇集》

“终于把这事做完了。”2015年9月24日,在《张光宇集》新书座谈会上,主编唐薇、黄大刚松了口气。

黄大刚、唐薇是黄苗子的儿子、儿媳。2011年,著名画家黄苗子先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去世前21天,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将“中华艺文奖”获奖所得一百万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张光宇全集的出版与推广。“为抗战,十九岁到沪上,得识张光宇、叶浅予等偶像,自此获提携,阔视野,始窥艺术门径。”黄苗子说,“此奖应属引我上路的张光宇兄。”

张光宇上世纪60年代就过世了,很长时间不为大众人所知,张仃先生曾说:“他的艺术还没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弘扬,没有等到公正的评价,张光宇是中国美术史的最大遗忘。”

张光宇短暂的一生在现代艺术设计、现代电影戏剧美术、现代艺术教育和理论等诸多艺术门类都有建树。2012年陈丹青看了张光宇画展后说:“早就知道张光宇好,没想到这么好。且不说漫画、装饰画,张光宇的水彩风景写生、肖像写生一点都不在徐悲鸿、刘海粟之下,跟西方大师是一个水准……”

现在《张光宇集》历经十年寒暑得以完成,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迄今以来资料最完备、详实的一部书,热爱张光宇艺术的读者,可以跨越百年时空与张光宇对话,神游他创造的“锦绣万花之谷”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黄苗子和张光宇在上海相识,五十年代黄苗子一家、王世襄先生、张光宇先生都住在一个小院里,黄苗子之子黄大刚还叫张光宇夫人为“张妈妈”。

黄苗子两代人不遗余力推广张光宇不仅是私交深厚,更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推崇。黄苗子曾引用屈原《九歌》中的诗句“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表达自己阅读张光宇作品的感受。“张光宇的装饰画,色彩绚丽,以民间传统的红、绿、黄、黑、白等较原始的颜色为主,有如五色琉璃,把读者带进一个幻梦般的境界里。”

黄苗子认为张光宇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开创者,张光宇的艺术是属于全世界的。唐薇女士和黄大刚先生曾和黄老先生有过一个对话。黄苗子认为张光宇独特的地方在于不是纯粹照搬外来风格,而是在风格上浸透了民间的、民族的内涵,“光宇并没有从传统绘画中吸取雅淡设色,而是从传统戏剧中吸取对比强烈的鲜丽色调。这些,我们不但在他的装饰画和《孔雀姑娘》等插图中看到,动画片《大闹天宫》之所以轰动世界,之所以能够把人引入幻境,除了造型之外,深具民族特点的美妙色彩,更是重要因素。”

出版这套《张光宇集》是黄苗子的心愿,也是众多文艺耆宿的期望,包括夏衍、吴祖光、叶浅予、廖冰兄、丁聪、张仃、华君武、黄永玉…… “文革”后,有香港朋友准备筹一笔款出版张光宇画辑,叶浅予、张仃、黄苗子连书的版式都设计好了,张家子女把翻拍的作品照片寄到了香港,因为经费最终没能到位,出版没了着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张仃在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发起张光宇研究,他认为“张光宇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功绩可以与齐、黄并举”,也曾想出版张光宇作品集,并找到一个愿意出钱资助出版的人,可惜资助人去世,张光宇作品出版再次搁置。

受黄苗子和郁风的鼓励支持,2005年,唐薇白手起家开始研究张光宇。唐薇是清华美院前身——中央工艺美院“文革”后招的首届大学生。图书馆资料太少,班里一位同学是本校邱陵先生的女儿,把家里的书拿非常漂亮的蓝花布包着带到班上给同学们看,其中就有1958年出版的《西游漫记》、1962年出的《张光宇插图集》,“第一次知道我小时候临摹的插图的作者是张光宇!”

在编辑张光宇作品集期间,唐薇、黄大刚得到了无数喜爱张光宇的人们的帮助。唐薇的第一份资料是黄苗子提供的,是1928年创刊、上海书画影印的两本《上海漫画》周刊。三联书店的老总范用先生收藏有旧杂志《上海漫画》,黄大刚找他借,范老八十多岁高龄,坚持自己站在椅子上开柜子拿藏书,还说“随便用,记得还我。”姜德明先生是藏书家,他的书一般不外借,当黄大刚说需要翻拍,他说你们拿走。还有原来工艺美院的谷首老师,搜集到好多珍贵的资料都送过来。

唐薇说,一开始觉得两三年做一本画册足够了,没想到一做就是十年,现在是四本大书。黄大刚说:“研究张光宇意义不是学他装饰画怎么画、学他怎么设计一本书。因为从技术手段来讲,进步是突飞猛进,制版技术完全不一样,但是张光宇先生的艺术跟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和民间、民族艺术传承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美术将来向什么方向发展?我想张光宇先生提供一条非常有价值的道路。”

张光宇式的“中国摩登”

张光宇生于1900年,病逝于1965年。他的一生是“跨界”的一生,他是漫画家、美术家、装饰画家、出版家,还是中国影视艺术与设计的先驱,集中国传统艺术素养、现代精神及西方艺术创作气质于一身。他的艺术观念在当时非常前卫,到今天其主创的动画片《大闹天宫》等依然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形象。

张光宇式的“中国摩登”是如何诞生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苏丹在《张光宇集》研讨会上,谈到张光宇的成就时,除了肯定其天赋和勤奋,还强调了地利与天时。“从张光宇先生他的作品来看,一个时代对人物很重要,因为他所创作高峰期时间正是中国经历巨大的劫难、有很多波折,中国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时候,从农耕文明向城市化转型的时候,他又处在上海特殊的地方。”

张光宇先生出道,适逢上海成长为远东第一现代都市的当口。三十年代的上海,民间艺术依然鲜活,视觉资讯又与英美欧陆同步,商业发达给有才华的人提供了很多机会。陈丹青曾说当时如何摩登:上海是好莱坞文化的东亚码头,当年东京人要看应时的片子,须到上海;《良友》的创刊比美国《生活》杂志早了十年;三十年代光宇先生的玩玩连拍,无意间比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图像并置早了40多年;他弄动漫时,正值美国迪士尼帝国的草创期,美国的卡通画手哪有光宇先生多面、样样出色。光宇先生设计出版了大量书籍、杂志、海报、题图、包装、礼品……与今日纽约现代美术馆收藏的早期先锋设计,如出一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还是全国文化艺术的中心之一,上海滩活跃着一批作家、诗人、出版人、小报记者和杂志画家,出版了很多质量很高的文学刊物和艺术刊物。当时张光宇主持漫画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团结了一大批“杂志画家”。他们靠稿费吃饭、与美术院校任教或以卖画为生的画家不同。

张仃先生曾说,像张光宇这样一批画家,既重视向西方艺术学习,还注重汲取本民族艺术的营养,尤其注重向民间美术学习。1960年张光宇为动画片《大闹天宫》设计的造型,今天来看仍然是典范性作品。《大闹天宫》里的玉皇大帝,就借鉴了江苏无锡民间美术品“纸马”的形象,加以变化,很有特色。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钱晓文撰文称张光宇十分擅于在民间传统艺术中吸收装饰纹样,并将其运用到插画中,例如《水泊梁山英雄谱》,此书中,“青面兽”杨志身穿的盔甲上的纹样,类似青铜器上的“窃曲纹”、“夔龙纹”,还有“圣手书生”萧让官服补子上用的是民间传统纹样“象驮宝瓶”。

新中国成立后,张光宇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成了老朋友张仃的部下。他的第一件大事是为张仃主持设计的国徽提供了决定性建议——梁思成建议以“璧”为基本形象,张光宇的建议是“天安门”。张仃先生回忆解放初期他和张光宇一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任教,为了让学生学习民族艺术和民间艺术,张光宇和张仃二人把学生带到故宫、五塔寺、法源寺、法海寺去上课,把面人汤、皮影路、泥人张请上讲台。张光宇先生还亲自动手编写教材,将古代青铜器纹样的照片改成黑白画,一张图纸要画上三天,完成后效果很好,大家赞不绝口。

除了忙于教学,他还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及其他国家建筑搞装饰设计、主编《装饰》杂志……张光宇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献出了全部精力和生命。

唐薇、黄大刚在《张光宇集》编后记中说,随着收集和研究工作的深化,张光宇艺术发展的脉络被逐渐厘清,风云变幻的大时代背景下,张光宇的社会经历和创作思想,张光宇和张光宇艺术与现代中国、与中国现代美术的关系,张光宇在整个时代进程中,他的探索、他的前卫、他的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文化艺术诸多领域的影响和价值,早已不是概念模糊的“装饰艺术”所能承载,他创造的“中国摩登”在他生前、身后的中国无所不在。这就是大时代的张光宇,大时代的艺术家。

11月上海再迎张光宇

今年是中国现代主义大师张光宇诞辰115周年、去世50周年。如果往前推,也是其代表作《西游漫记》诞生70周年、《民间情歌》诞生80周年。在几代人的联合努力下,张光宇终于走向大众视野。

2015年9月24日上午,《张光宇集》出版发布座谈会在吉里(北京)国际艺术区举行。张光宇先生的长子张大羽、二子张良国、三子张临春、女儿张宜秋,以及北京部分美术评论家、出版人出席了座谈会。

2015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中国现代主义大师——张光宇艺术展》将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展览将展出张光宇先生的绘画、设计、插图、漫画、家具、动画等各类代表性作品300多件(组),其中包括《民间情歌》、《西游漫记》、《神笔马良》、《大闹天宫》等,全面呈现这位二十世纪艺术大师的时代、艺术与人生。本次展览也将是张光宇先生的作品首次在上海完整展出。

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会有越来越多和张光宇同时代的艺术家逐渐拂去时间的灰,走向大众视野。

漫画家们的老大哥

张光宇最为著名的美术设计是动画片《大闹天宫》,“四人帮”倒台后,电影院重放《大闹天宫》,漫画家丁聪在回忆文章中说,听到年轻人惊呼“这才叫艺术”,以为张光宇“是个新人”,自己当时“又气又喜”。而进入新世纪,外国人把《大闹天宫》传上youtube上,依然推崇备至,有人说:“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我不能相信我有幸看到这个令人惊叹的文化作品!哪一个工作室?哪一年?谁是导演?告诉我或帮助我,我要赶到那里去!”

张光宇集艺术家和出版人于一身,不仅在漫画、艺术设计、艺术创作领域有着开创性的贡献,还是众多漫画人的引路人。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张光宇集》责任编辑汪家明说,民国时期的漫画达到当时文化艺术的最高峰,这里边张光宇的出版工作起了关键作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先后组建东方美术公司、中国美术刊行社、时代图书公司等出版社,直接创办或参与创办过《上海漫画》、《万象》、《独立漫画》、《时代漫画》等十余种杂志。“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像鲁迅、茅盾、叶圣陶、巴金等一大批作家、艺术家,他们又是作者、又是出版家,当今大多数出版人不可同日而语。”

这些刊物培养了中国画家与油画家之外的一大批漫画家,学者王鲁湘称之为 “杂画家”,是“中国现代画坛上的吉卜赛群落”。“而张光宇,毫无疑问是群落的旗帜。”

1934年,廖冰兄还是一个中学生,向张光宇创办的《时代漫画》投稿。“成了尾随上海漫画队伍的一名小作者。” 廖冰兄自认是光宇先生的私塾弟子。

张光宇比叶浅予大7岁,叶浅予总以老大哥相称。叶浅予说,他18岁闯荡上海滩,向新创刊的《三日画报》投稿,被张光宇看中发表。张光宇不仅慧眼识英才,指引他走上漫画创作之路,而且还指导他如何编杂志,走编创合一的道路。

1936年,19岁的张仃因参加进步活动入狱,从监狱出来,靠画谋生,向张光宇办的漫画杂志投稿。张光宇不仅刊用了,而且一次给了张仃15块银元的稿费,是张仃给报馆画漫画月收入的总和。

1929年,黄苗子向张光宇、叶浅予、鲁少飞等创办的《上海漫画》投稿自己的作品《魔》,不仅发表,还收到叶浅予的回信,得到很大鼓励。“一二八”淞沪抗战,黄苗子带着抗日救亡的热情,也带着对当时中国漫画最高水平的上海的憧憬,离家出走跑到上海,认得了以张光宇为首的一批漫画家,包括叶浅予、张正宇、鲁少飞、华君武、胡考、王敦庆、高龙生、汪子美、张仃、张乐平等。“我们那时常聚会在四马路时代图书公司,周末常常拿稿费聚餐,光宇是老大哥,当时公认是我们这群人的舵手。”

郁风回忆二十多岁的时候,“一群从上海到香港的画家、诗人、作家出版了一本杂志,由我这暂时没有职业的小青年担任执行主编,从封面到每一页文字插图的版面设计完全是光宇拿着铅笔三角板手把着手教我干的。”

华君武称张光宇为自己的“漫画引路人”,当年还是中学生,在投稿中被张光宇发现,予以鼓励和支持。

丁聪作品署名“小丁”,也来自张光宇对他的昵称。

张光宇还征服了湘西少年黄永玉。黄永玉后来回忆小时候模仿《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作画,“知道伟大的张光宇”,并用特有的幽默表达自己的钦佩:“这他妈狗杂种真神人也。”

《张光宇集》的主编唐薇为了搜集张光宇的资料,2007年从上海图书馆珍藏本库借出《时代》画报复制,工作人员看到老画报色彩依然细腻鲜艳,都不敢相信:“这是三十年代的东西吗?”这批彩图的印制出自邵洵美与张光宇合作的《时代》时期。上海时代图书公司是二三十年代重要的出版机构,当时邵洵美斥资五万美元经洋行购置先进的德国印刷设备,亲自翻译外文说明书,花了一年时间反复调试才印制成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画报》开始用的也是这套设备。

张光宇一生涉猎广泛,漫画、出版、设计、插画……漫画家廖冰兄说:“这样一个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筚路蓝缕者,这样一个富于创造力的画家,即使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仍然在有意无意之中蒙受他的遗泽。你或许应该超过他,但你无法绕过他。因为这是张光宇,标明的是‘Modern Chinese’的转折,艺术,尤其是设计观的转折。”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